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提高学生语法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外显、内隐及其协同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内隐组的成绩最低,并与其他两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对于简单语法规则的学习,外显学习最有效。协同学习对于复杂的学习材料具有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单纯的外显学习或内隐学习都不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及习得英语,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协同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即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的提出为写作教学方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写作教学中,除了外显学习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内隐学习,使外显和内隐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兰芳 《现代语文》2008,(2):19-20
“内隐学习”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A.S.Reber)1967年首先提出来的,“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行为的学习”(郭秀艳《内隐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经历了三十余年的研究和争论,如今研究者都已公认,所有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内隐学习。并概括出内隐学习的以下特征:首先,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内的外显规则;第二,内隐学习可以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获得的知识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具有较高的迁移易化能力:第三,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但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作为内隐学习的下位概念,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汉语文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来说,它是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可 《教育探索》2007,19(1):16-17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内隐学习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本质,特别是对于探明人们获得丰富复杂知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1967年发表《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一文,首次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他将其界定为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即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根据以后的一系列研究,他把学习划分为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和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两种。  相似文献   

6.
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孰轻孰重,长久以来都是语言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点之一。此研究阐释了学习过程中显性与隐性学习在机制上的差异及相互关系,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内隐与外显学习的研究动态,并结合我国语法教学实践的特点,提出内隐认知与外显学习交互作用下的语法互动式任务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本文从这个角度关注了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论证了游戏中存在着内隐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隐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2):62-62,64
内隐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有关学习的心理机制。在认知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地发现,学习有时呈现另一番景象:人们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状况下也能获得事物的规则。对于这种没有意识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罗伯特(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指出,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规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内隐学习界说内隐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有关学习的心理机制。在认知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地发现,学习有时呈现另一番景象:人们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状况下也能获得事物的规则。对于这种没有意识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罗伯特(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指出,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规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的研究实践证明,人类存在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认知模式。在语教学中渗透内隐学习的理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利于把握语教学的重点,有利于获得人精神,有利于掌握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春芳 《考试周刊》2011,(59):12-13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它具有的全面性和稳定的特性使得生物教学能在较少的课时和课后训练的时间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隐学习是个体无意识获得复杂知识的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各个阶段的内隐学习进行总结,对内隐学习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婴儿期的主要学习方式即内隐学习,随着年龄的长大,内隐学习逐渐退居二线,老年时期内隐学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内隐学习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不同的研究者存在不同的观点。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智力参与概括复杂的关系,也不需任何有意识的控制加工来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胡伟  王丽红 《文教资料》2011,(16):131-132
内隐学习是不同于外显学习的另一种学习模型,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种自动的、近乎无意识的学习过程。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概括性、稳定性等特点。本文探讨了内隐学习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启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的无意识加工。它具有自动性、概括性、无意识性等主要特征,足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主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对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蓉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8):42-44
内隐学习具有自动产生、无意识性、高选择力、高潜力、高密度储存和抗干扰性,对于个体的技能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技能、控制学习领域,尤其是在环境多变和紧张应激条件下,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更有利于技能的获得和保持,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知识具有远距离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成年外语学习者不可能非常容易地习得外语,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无意识习得语言的天赋。语法教学可以作为成年外语学习者用来弥补他们对语言缺乏直觉的重要而有用的一种方式,从而使他们能成功地学习外语。  相似文献   

18.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无意识地习得抽象复杂知识的过程,而外显学习则是受到意识控制,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活动。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相辅相成,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平衡状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将两种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它们的协同发展和动态权衡,才能使口语教学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内隐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有意识的学习方式,即“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例如,幼儿学说话时,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语言的内在规则,并能自动地运用于各种变化了的语言环境中。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理性思维的过分关注,因而忽视了无意识这个巨大的心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