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1):40-40
气体力学应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果说运动员能够很好地掌握气体力学原理.那么他将会在训练中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系统辨识与优化解算跳深动作颤摆质量模型中力学元件的参数,并结合计算机仿真探讨模型在冲击性动作动力学仿真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将人体简化为1自由度的颤摆质量模型,导出相应的状态方程,将实验所得人体多刚体模型质心于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学数据作为输入量,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作为比较量,采用n4sid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并结合约束优化方法求解出模型力学元件参数估值,回代模型仿真计算输出跳深动作过程中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结果:辨识与各种初始条件下仿真所得到的地面力值与实测地面力值的拟合度均可达到80%左右;随跳深高度的增加,模型中力学元件的刚度k与阻尼c的值也呈增大趋势;运动学解析数据的精度对拟合度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基于系统辨识的颤摆质量模型可有效反映人体在受到冲击时整体粘弹性的响应表现,而通过个体实验确定模型内参数的方法,也使得模型在应用时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力学角度看抓举运动的“近”“快”“低”三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抓举运动“近”、“快”、“低”三原则是对抓举运动中最重要的几个力学问题的一种定性描述。本文用力学原理结合实例分析与抓举运动有关的几个重要力学指标,尝试将“近”、“快”、“低”三原则以力学的概念和语言加以量化,并简要介绍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理论力学相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较难掌握学习方法.将工程实际案例引入到理论教学中,不失为新形势下理论力学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而工程案例力学模型的简化和提炼对力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如何整理提炼工程案例的力学原理提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藉此促进理论力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研究其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复杂性,人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的规律全面认识和掌握清楚.但是如果在物理的学习中采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便可以使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简明的形式,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将这种思维巧妙的运用到声学领域,可以使人们对声学现象,即传声媒质(气体、液体、固体等)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力学振动传递过程的表现,有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能用力学方法系统地分析竞走的运动规律,也不知其频率响应的确切规律,对竞走的跑台实验也有争议。文章通过构建人—地模型、刚性链接刚体系模型和稳定竞走模型,用力学方法剖析竞走的步长,梳理稳定竞走中基本运动参量间的关系;从肢体摆动属性出发建立进一步研究所需的力学概念和关系;通过文献资料切入竞走实际,用新构建的力学概念关系处理实验数据、建立电子表格,绘出多种竞走频率响应的极限曲线;发现竞走中的共振现象、续振现象、组合步长随组合步频变化的规律、支撑均速随组合步频变化的规律;发现竞走运动的固有频率、极限组合步长、极限组合步频、极限支撑均速等参量,初步证实跑台实验即可行又必要。为探讨竞走中多种隐含因素的影响找到途径,为更细致地分析竞走、评价竞走和科学客观地选材找到简单可行的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所以情感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设法收集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溶于水中,将溶液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发现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后死亡。这种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6名男中跑(800m)运动员进行运动场的800 m全速跑全程的遥测气体代谢和成绩的测试,探讨气体代谢中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成绩的相关性实验发现,遥测气体代谢中的平均VO2/HR、VE、Vt BTP指标与运动员成绩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应用于体能评定的可能性,从而为体能评价方法的更加成熟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瞻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亮 《体育科研》2006,27(6):78-80
回顾了我国运动生物力学二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对实验方法中的图数分析法和理论方法中的力学模型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应用中的成果及缺陷。同时强调了方法学的研究进展是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对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在本世纪发展的前景作了一些瞻望,强调了理论方法与实验的结合、力学研究与医学的结合及现代数学的应用是方法学创新的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器械体操教学中技术细节对完整技术掌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刘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3):362-363,365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对器械体操教学中的技术细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技术细节对完整动作的影响比较大,在教学讲解时,要注意运用力学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1.
蹦床运动的技术结构由起弹、空中动作和落床三个阶段所组成,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当某一阶段出现错误动作时,将影响下一阶段技术的正常发挥;而在成套动作中,第一动作的偏差也将导致后一动作的正确完成。究其因,主要有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训练手段;技术熟练程度;力学角度;等等。本文重点论述基础力学的牛顿定律、杠杆原理和旋转原理在蹦床运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项目都与转动有关,在研究转动规律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转动惯量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力学实验手段,介绍测定几种体育器械转动惯量的常用方法,探讨转动惯量在该种体育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意义和对实践的指导价值。这些正是运动生物力学所要求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力学课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点,在组织力学教学时,有意识地将唯物论、认识论和矛盾论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实验验证、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运动力学知识分析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在短跑运动中摆臂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探讨摆臂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 90年代初在俄罗斯率先发展的一种新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运动训练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笔者通过人体实验 ,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气体代谢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为该训练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 ,实践依据。实验结果表明 :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有效提高呼吸系统功能 ,提高气体代谢效率 ,促进运动能力提高 ,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运动力学实验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徐州市10名专业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进行了运动力学分析,找出侧踹腿技术的差异性和共同特征,总结出高质量完成这一动作的运动规律和技术特点,旨在为散打教学和训练提供定量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5,(3):114-120
运用元分析技术以2005-2013年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较高的十五类体育期刊发表的实验科学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结果认为:2005年以来,中国体育学实验科学领域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成熟完善和创新发展两个阶段;运动生理学实验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原、低氧训练、有氧运动、中药补剂、运动干预、力竭运动、运动性疲劳;运动训练学以力量训练、运动监测、高原训练、心理干预训练为主;学校体育学较为成熟的实验成果为运动处方教学、运动健身、合作学习、分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方面;体育心理学主要是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手段来解决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运动生物力学则借助动力学和运动学相关理论,利用高速摄影和计算机解析系统、光电计时器、加速器、肌电仪和测力台等,测量人体运动过程中关节角度变化的运动学参数。研究进一步认为:借助肌肉活检、电镜观察、微电极生理和超微技术分析来了解人体运动生理学的微观世界,电脑记忆、系统综合处理分析、换能、遥测、多导记录等手段有待于广泛应用到运动生理学研究实践;运用中国传统医学手段促进运动训练恢复,延长运动寿命;加强学校体育运动系统仿真教学法的实验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相结合,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稳定的程式结构;建立人体运动计算机仿真系统和肌肉力学模型,影像测量点识别、采集的自动化,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关节力学测试三维化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将成为未来我国实验科学探索的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动静力负荷对儿童Hb、pH及血气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儿童在承受动力和静力负荷后血液Hb、pH及血液气体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了解动力和静力负荷对儿童血液气体成分变化的不同影响,探讨血气指标评定机能水平及承受运动负荷能力的可能性,为儿童承受运动负荷能力的评定提供实验依据。实验对象为10~12岁儿童,动力负荷采用EGM-Ⅱ型心脏功量机,静力负荷分别用屏息、负重及最大静力用力,观察Hb、pH、PCO_2、PO_2、HCO_3~-、TCO_2、ABE、SBE、SBC、SAT10项指标,实验结果提示这些指标可用于评定儿童承受运动负荷的机能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运动中,什么叫动作节奏?怎样对动作节奏进行定量分析?这是教练员、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感兴趣的问题。张昌亨同志的《铅球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与计算》一文,运用力学原理分析铅球技术动作,得出描述动作节奏的力学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读者定会有启迪作用。由于全文较长,分为有相对独立性的两篇,另一篇将在本刊第二期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