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6,(25):58-59
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探索活动开端,是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的过程。农村学校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学生预习的效果,预习落不到实处,素质教育的口号就不能变成现实,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预习就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注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重视预习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动脑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在预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课前自觉预习的学生并不是太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学习的全过程﹖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自学存疑,自定目标在学习课文之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预习方式。第一类:“基础型”——利用预  相似文献   

4.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学生在新课讲授前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知识,并独立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经历”。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面临学生差异显然更加凸显,预习之后该怎样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6.
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其中,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帮助学生有质量的预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部分。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遵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理念,探索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一、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方法步骤。"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强调读书的重要作用。实践中,我研究出了"五步读书法",指导学  相似文献   

7.
预习新知是学习活动的起步环节。数学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探索的机会,同时又能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创新、高效的课堂成为可能。对学生而言,通过对新知识的预习。从一开始就进入到数学学习的准备阶段。还能使学生获得自学的方式方法,学会学习,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8.
吴琼瑜 《考试周刊》2014,(57):35-35
<正>预习通常指学习主体在正式进入课堂教学阶段前的准备活动。它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个学习过程,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尽管预习的题目是教师设计的,但对学生来说,知识的新领域是自己率先闯入的,学生有"让我先去试试,探个究竟"的欲望。从理论上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二是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  相似文献   

9.
预习学案是围绕教学知识点设立的一种导学方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来减轻学生课堂上的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思考和探索。初中生的思想本就不够成熟,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学习体验,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在设计预习学案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预习,并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学习的开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第一环节,但在教学中往往又会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其成为了最薄弱的环节.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在不断提高师生对预习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预习,指导学生预习,重要章节课初给学生时间补充预习,并常态化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难控的课前预习与易控的课初预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环节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预习是学生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仅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更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却认为数学预习是鸡肋,丢了不舍得,留着没用处。也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若课前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上课时会缺乏求知的欲望,养成不好的听课习惯。在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后,上课老师如何讲?对学生学习数学到底需要不需要预习,教师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12.
一、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1.教会学生预习。故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然而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预习或不会预习。大量事实证明有效的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预习就是要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俗话说:"笨鸟先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先飞,再放飞课堂.预习这个先飞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进行一些探索.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预习就是要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俗话说:"笨鸟先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先飞,再放飞课堂.  相似文献   

15.
任务型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五步预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猜词能力,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和学生成绩的关系、预习效果等进行了两次调查,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课前感受和学习新知识,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自主求知的探索活动。这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目前关于思想政治课要不要预习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认为这门学科的学习没有必要预习。因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使课堂失去了悬念和新奇,会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不仅是预先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课外预习,他的自学能力、课堂学习效率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如何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初中生学会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从数学学习预习与小结的必要性,基本要求和不同数学课型预习与小结的方法进行实践与研究,通过一年多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预习与小结,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创新精神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朝着“学会学习”的方向稳步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从重视预习指导;创设现实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说起预习,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什么是预习?就一般意义来说,预习即预先学习,指学生在课前或课堂教学初始时自主学习相关内容。预习,数学老师中通常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预习就是学生提前看看书,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学习内容;还有一种是老师总是心存顾虑,觉得学生预习没有必要,有些知识不能让学生预习,预习后没法教了,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