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前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的多,引导少,擅自拔高,牵得太宽,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胸中无术”、“手中无法”,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总而言之,是用孤立而非联系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启而不发”的状态,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现有水平与教材的有效联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呢?我认为创新情景,巧妙切入,让学生大胆质疑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词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自学词语的能力,更要教给学生自“悟”的方法。一、结合课文情节“悟”。词语运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因此理解词语必须首先考虑语境,引导学生自“悟”。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可先让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设问: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的是什么?生:“雪”指志愿军“空着肚子”战斗。  相似文献   

3.
读中四悟     
王静 《教育艺术》2001,(10):57-58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 :“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一字未有宜 ,语语悟其神。”叶老还说过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他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这就启示我们 :在阅读教学中 ,教者要以“悟”为主要目的 ,以“读”为主要手段 ,从而让学生在读中悟境 ,读中悟意 ,读中悟情 ,读中悟法。轻读悟境轻声读 ,是读的重要形式。它有助于学生在读中借助语音 ,凭借想象 ,感知语言内容 ,还原课文画面。因此 ,在学生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描述这件事或这个人的,读后交流汇报;一生说不到位,别的学生补充;都谈不到位就再读课文,读后再谈。总之,老师是断然不能开口说话的,好像一张嘴就是没有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就没有做到“以读为本”,就会背上“填鸭式”“满堂灌”的黑锅。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摒弃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教生学”的被动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达到“自能研究,不待老师讲”的最终目的。一、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把课本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过程。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可以领悟遣词用语的精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7.
“以文载道”是教科书课文的共性。因此,教师认真教文,学生才能悟道。小学地理课文涉及面十分广泛,有地貌结构、气候形成;有物产资源、人口分布;还有历史文化、建设发展等,不少是老师引导学生悟“道”的极好内  相似文献   

8.
综观目前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几篇主题课文外,还往往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就北师大语文教材而言,自读课文安排在语文天地中,低年级以读一读的类型出现,中年级以开卷有益的形式出现,高年级则以拓展阅读的方式出现。如果说主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情境,那么,自读课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用各种方  相似文献   

9.
读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知识不是授受给学生的全部知识,还包括教师掌握的知识和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知识。有一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第一册语文第七课《早操》,在熟悉的卡通人物丁丁和冬冬的引导下,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完“小学生”、“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早操”等生词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后,学生尝试性地自读课文,总结出自读课文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拼音拼读。接着,老师指导学生练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体会一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新“大纲”中明确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我首先比较了一下未修订版教材和小修订版教材中的文尾练习。通过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修改前的练习题问题提得过细、过碎 ,影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 ,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与新“大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修改后的第一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是新“大…  相似文献   

11.
〔教例〕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   2 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认识客观事物。   3 进行关联词语运用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破题开篇 ,介绍背景  板书课题后 ,引导学生理解“之”的意思。简要介绍课文的来源和三国时代的有关情况 ,如“三足鼎立”、“刘孙联合”等 ,帮助学生了解这次战役的起因和双方态势 ,以利于理解内容。  二、自读自悟 ,质疑问难  让学生各自朗读一遍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读音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然后再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一遍 ,边读边想…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13.
姜茹 《云南教育》2003,(34):31-31
教材分析:《打赌》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事情的起因———因为“我”爱吃零食,养成了坏习惯;接着写爸爸和“我”打赌的经过———重点写“我”一次又一次忍住不吃零食的心理过程;最后写事情的结果———“我们”终于都成了说话算话的男子汉,改掉了坏习惯。本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描述真实具体,生动有趣,易引起学生共鸣。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明白事情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积极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叙述的事件中,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  相似文献   

14.
《鱼游到了纸上》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内涵比较丰富,它与“鱼游到了纸上”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涵和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如果抓住重点巧设问题,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课的预习要求,抓住课题设置疑…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翻新的"老师问,学生答",还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或是较典型的洋思教学,其总体都是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我以为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当然,这绝不能放羊式的自读自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下,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几种基本教学方式,与各位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体会一: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感悟。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我首先比较了一下原来的老教材和现在教材的文尾练习。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老版本的练习题问题提得过细、过碎,影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与新“大纲”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现在的教材是经过修改后的,此课中的练习第一题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整体感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是新“大纲”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18.
精读课重在引导学生精细研读、精心赏读、精巧悦读,并习得一类课文的学习方法等;而略读课的“略”,既是简要、粗线条的阅读,又含有“策略阅读”之义,即根据精读课的学习所得,结合略读课的实际,选择适合学习该篇课文的策略,以自读自悟为主,从略读课中获得“写什么”与“怎么写”等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要听到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堂:上课后,老师就让学生读课文,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等学生简单说出后,又让学生读课文,并告诉学生边读  相似文献   

20.
在“六段主动式”的第二个环节,学生经历了十多分钟的“带题自悟”,必然由读生感,而第三环节“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则是让学生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目的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互动,使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此环节的设立,与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相符。   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