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高中语文有一篇来自西部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该文通过描写西部三次落日之美,来展现西地平线上的风景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很多人读过本文之后都会认为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的确,"壮"是本文"世间有大美"的主旋律,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壮"周  相似文献   

2.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相信每一个读过《鹿鼎记》的人都会记住这句话.这位陈近南在书中乃天地会总舵主,天下数一数二的大英雄,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后一位武侠英雄.未出场之前,几乎所有江湖中人都在传颂他的英明神武.等见了他真人,这些人往往又更进一步,大有"闻名不如见面"的感慨,以至深深为之折服.  相似文献   

3.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个人在中小学时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心里就会留下什么痕迹。"我们很多学生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但却没有什么文化,不懂得什么是高雅,什么是智力生活,内心空虚,精神狭隘,这都是他们在上中小学时没有认真读过几本好书的结果。"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喊了很多年,然而现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悄悄爱上你》中体谅他人的佑礼、《罗曼史》里开朗乐观的官佑,还是《红豆女之恋》中温柔善良的承俊,乃至《惰敌》里那个怎么也无法令人讨厌的小流氓宇赫,素有"微笑杀手"之称的金在元以他"谋杀"了无数芳心的微笑,为自己开出了一条平坦的璀璨星路。在经历了《酒国》的历炼后,在元把目光放到了视野更宽的大银幕和世界舞台。新作《我的爱,小无赖》的不俗票房、《北京,我的爱》的未播先热都让人不得不赞叹这位年仅23岁的小帅哥的魅力!传说中的"杀人微笑"到底有多大杀伤力呢?不妨让我们循着他的声音、身影,去寻找那张永远微笑着的脸……  相似文献   

5.
20个世纪50年代,笔者上中学时,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格言语录本".我们抄录读过的书中受益最深的名言警句.永志不忘的有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后来抄录的有"革命烈士诗抄".《毛主席语录》刚出版时,我夜以继日整整抄了一本.  相似文献   

6.
读者互动     
正编者的话:读完《走在孩子的后面》,关于教育,关于孩子,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或疑问。在此,我们向读过此书的老师们征集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特邀作者蔡兴蓉,为老师们解答心中的困惑。蔡兴蓉:有"鬼才""怪才""湖北癫师"等绰号。湖南卫视、湖北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都报道过他的个性化教学。现辞去公职,专职做家教老师。出版《我不能沉默》《大街上的猫步》《走在孩子的后面》等专著。  相似文献   

7.
<正> 邓刚是近年来文坛上崛起的一位颇有成就的青年作家,他有两支笔,一支笔描写工厂,一支笔描写海.描写工厂的《八级工匠》、《刘关张》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描写海的《迷人的海》则更是轰动文坛之作.但对取得这些成就的邓刚我们有些隐隐的不满,觉得他笔下的工厂太实,而其海则太空灵.当然,后来描写海的《蛤蜊滩》要实一些,但又似乎太单薄.《当  相似文献   

8.
一苏轼不但是一个全能的文艺家——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同时还是一个对古籍如《易》《书》等深有研究,颇多新解的学者。他当然读过许多书,也对人谈过他读书的一些经验,有些经验我觉得至今还很值得注意。他说书是世界上极其可贵的宝物。书用不坏,取不完,人人都能从中有求必获:“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向被评论为"控诉资本主义制度对现代人"异化"的扛鼎之作。但只要读过文本的人都不难看出,卡夫卡在写作《变形记》的时候所经受的精神磨难是异乎寻常的。他以生命的代价来进行创作,而创作又是他唯一的方式,是他全部的生命。他以一只"虫"的特殊视角冷眼审视"人"孤独的根源,从而揭露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困境,使自己担  相似文献   

10.
情歌悠扬     
一 曾伟是和我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好兄弟,平时我们都叫他伟哥.伟哥是个不愿被规章制度所束缚的人,所以,除了"男生不得进入女厕所"这条规定没违反外,其他的规定他都违反了.此外,伟哥非常喜欢唱歌,他自称是我们寝室的麦霸,他最喜欢唱的歌有两首,一首是龚琳娜的《忐忑》,一首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前者很好解释,神曲嘛,大家都爱赶赶潮流,我们全寝室经常在伟哥的带领下,一边得瑟一边唱:"啊~~啊~~哦~~";而后者我就非常奇怪了,伟哥再怎么也算是个"90后",怎么会喜欢这种老掉牙的歌?在伟哥把《我爱北京天安门》翻来覆去唱了一个月之后,我终于因为耳朵受不了折磨,向他提出了心中的疑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相似文献   

11.
李德波 《学语文》2013,(4):18-19
《蜀道难》的创作年代,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有记载,大约是开元末年李白初到长安之时。据说,李白到长安以后,曾拜访过文坛大诗人贺知章,出示了《蜀道难》一诗,博得了"谪仙"的雅号。其实,《蜀道难》就是李白推销自己的一道"名帖"。尽管李白很有诗才,但初出道亦需提携,他  相似文献   

12.
阳光容器     
在中国当代散文诸家中,周涛是"西部自然的歌者"。他的作品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想象奇特,笔势跌宕,语句密集,情感充沛。从题材上看,周涛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借对博大而广漠的边疆自然山水的描述,揭示民族丰富的自然史和心灵史,代表性的作品有《游牧长城》《山河判断》《天似穹庐》等;其二是大量的"动物散文",苍鹰、鹞子、红嘴鸦、牛、狼、狐狸……在作品中昭示着各自的生命哲学,这类散文以《巩乃斯的马》《逃跑的火焰》等为代表。周涛提倡"以诗为文",他的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在周涛看来,散文写作是"展现一个人内心的风景","我怎么想怎么写,我表达我自己,不照别人书上的模式"。他对土地的眷恋,对山川的热爱,对苍穹的赤诚,都张扬着极强的个性色彩。他不喜欢委婉而喜欢直率,不追求精雕细刻而追求浑然天成,不热衷于和风细雨而热衷于大刀阔斧。所以,在周涛的散文中,总是充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强悍而诗性的美。周涛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有《巩乃斯的马》《过河》等。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阳光容器》。这篇散文在奇异而绵密的叙述中,呈现出西部草原的独特风物与生命和谐之美,其淳朴清澈之姿令我们读之难忘。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时梁代文学家吴均一生好学,有俊才,善诗文,尤擅长于描写山水。其诗文风格清新,当时有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号称“吴均体”,足见他在当时文坛上影响之大。《与朱元思书》是他写给朋友的书信,现在我们见到的已经不是当时的全文,但是,流传下来的这140余字的短文把从富  相似文献   

14.
法国作家雨果的名字读者都很熟悉,许多人读过他的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但大都不知道他曾写过一封谈及中国的信,一封有关圆明园的信。 雨果的这封信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原来,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世界瑰宝圆明园进行丧心病狂的抢掠和焚毁之后,一个名叫巴特雷的法军上尉写信给雨果,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在巴特雷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干得“体面而漂亮”。  相似文献   

15.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晓得有个“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江。作者写他“视金如土。人向他求钱物,也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果真如此吗?否!现在,我们就来剖析一下《水浒传》中被作者百般美化的宋江究竟仗的什么“义”,疏的什么“财”,他“仗义疏财”又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小津津的早慧和个性品质发展》原载今年2月14日《人民日报》。见报之后,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同志就打来电话,问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篇好文章。次日又有个热心者传来信息,杭州大学一位副教授兴冲冲地把这文章寄给他的女儿、女婿了。以后,又有一位中学退休教师告诉我们,他和老伴曾向十七位幼儿家长、八位幼儿老师推荐这篇文章,结果反应非常强烈。但在此之前,这二十五位熟人中只有一人读过《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两人读过《报刊文摘》上的摘要。为此他建议本刊转载,以便让更多的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从中得到教益。我们欣然从命。  相似文献   

17.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著名出版家一一正是他,从大量的自由来稿中选用了《灭亡》,把作者巴金推上文坛;他也是泰戈尔《新月集》最早的翻译者。另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散文《燕子》被选入小学课本。郑振铎有两大嗜好:书和酒。家中书多酒多。儿子尔康10岁寸,对父亲的酒充满好奇与渴望。一次,几个小表哥来家中玩,尔康趁家中无人,找来一个大杯子,把各种酒倒一点,倒满一杯,再从柜里偷出一点下酒菜,几个人跑到楼顶上,一人一口,浅斟慢饮起来。郑振铎晚上回家,发现酒和下酒菜都少了,便逐一询问家人。问到尔康,他支支吾吾,满面通红。郑振铎心里明白了,却不追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读过的书也在不断增多。这些书中,可能有像《西游记》《水浒传》那样的我国古典名著,也可能有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那样的外国经典作品……你都读过哪些书呢?从自己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向同学推荐。  相似文献   

19.
看《十月》     
80年代出生作家横空出世已将近十年,身后90年代后生开始长大成人,而忧心后继乏人的主流文坛急于收纳后备军,这一切都使80一代作家自然成为期刊新人栏目的主力。而今天冒出头角的"80后"作家,其出身路数到底与传统"期刊新人"不同,双方的文学标准如何对接?新作家如何面对处理自己的新经验?如何为文坛提供新元素?这些都是我们关注《十月》、《大家》、《山花》、《西湖》等期刊新人栏目的焦点。《西部·华语文学》也在横空出世将近两年后于本期落下帷幕。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该刊集中刊发了相当一批著名作家、新锐作家有影响的作品,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印记。匆匆落幕令人惋惜,让人不得不感叹今日纯文学建设的步履艰难。本期中红柯的《老镢头》(《收获》)、阿来的《秤砣》(《花城》)、张楚的《大象》(《人民文学》)都是紧凑有劲的作品;李浩的《告密者札记》(《大家》)、七格的《雷锋塔》(《山花》)有意挑战读者智力,有兴趣者不妨一看。——邵燕君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都读过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人间喜剧》中的重要代表作《幻灭》,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赛夏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科学实业家,他一心致力于研制用新型原料造纸,并在中国造纸术专著的启发下作了很多试验,最后因遭到奸商暗算而放弃发明专利,从而使他的科学研究的幻想破灭,成了真正的“人间悲剧”。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通过大卫之口说:“我们要解决的造纸问题,对于文学、科学、政治重要无比。”“目前造纸还用破旧的苎麻布和亚麻布,这种原料很贵,法国出版业的大发展因此延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