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突出人文学科的特点与灵性,语文教学应讲究一个"活"字.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穿插"这一教学艺术手段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春草又绿,百花又开。秉承时代之风,抓住热点问题,引进时代活水,让语文教学从育人入手,让语文课堂与人的终身发展相接壤,"发前人之所未发,明今人之所未明"。立足时代的教育大地,仰望语文的绚丽天空,课堂应更多的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的培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时代赋予了语文更多的育人职责。语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可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中国精深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少教多学"伴随新课改之风迈入了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成为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需要从先学后教、质疑互动、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四个环节出发,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将语文学习作为一种乐趣。本文深刻探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观念上明白"语文,姓语名文",在行动上尽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开"悟",引导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了让学生早日"开悟"的几个方法:一是紧扣一个"读"字,以"读"开悟;二是紧扣一个"诵"字,以"诵""开悟";三是紧扣一个"说"字,以"说""开悟";四是紧扣一个"练"字,以"练""开悟"。  相似文献   

5.
樊平 《考试周刊》2014,(95):17-17
<正>春草又绿,百花又开。课程改革犹如浩荡的东风,给职高语文课堂增添无限的生机。抓住时代之风,抓住生活之风,让教学从美丽开始,让职高语文课堂的导入充满诱惑,充满激情,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课堂百花争艳。我认为职高语文教学的精彩导入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一、从作家作品的重要性导入职高学生思维更趋于理性,有时候在上课前突出所学内容的重要性,所学文本的经典性,往往能够立刻激发其学习热  相似文献   

6.
王春 《华章》2010,(21)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今的教学,新时代的老师应一改先前语文课堂的单调、枯燥、乏味,让语文课堂焕发青春的活力,营造出一种积极、兴奋的语文课堂氛围.而这一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必须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为前提,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从而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那么具体要如何来营造呢?我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要打造出这样一种唯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着眼于一个"情"字,也就是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情"而生诗意,让澎湃的诗情促进语文课堂的诗化.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语文课堂飘逸着现代化气息。生字书写,鼠标轻轻一点,笔画来去穿梭,形象直观,省事省时;朗读指导,鼠标轻轻一移,标准的范读清晰在耳;突破重难点也无需着急,自有多媒体来助你一臂之力。语文课件犹如化妆品,使语文课堂容光焕发,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推波助澜,吹来令人神清气爽、荡气回肠的清新之风。巧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忙着记的语文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及时改变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这才是语文新课标的真正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是一个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而使学生进入主动阅读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使之产生悬念的阅读期待。因而,阅读教学应致力于思考问题空间的创设,尤其是找准问题切入点,让"一点"感知全文,让"一点"突破重点,让"一点"提纲挈领,让"一点"成为有价值的教学引入。一、寻字切入——引线穿珠如人教版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是从"外形  相似文献   

11.
怎样使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使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使学生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笔者认为,我们应抛弃浮华,走出语文课低效、浮躁之风,要立足工具,力求从字词教学、朗读指导、感悟文本、学法引导、读写训练等角度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弘扬人文,才能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发掘潜质,启发思维,呈现"师生平等、人人参与"的活泼局面。为此,笔者认为应紧密围绕"趣"、"敢"、"活"、"新"四字,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一、引导学生要突出"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时,应有意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景及问题,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转移到课本内容的学习上,使之在寻求答案的同时极大限度地进入到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改革,给语文课堂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这拂面的春风也有"熏得几多教者醉"的窘况:教师得"意"忘"言"而缺少引领品味,学生尽"情"忘"文"而忽视文本的"展示"之风太盛,多媒体的肆意渲染,形式主义的花样翻新,课堂上"蜂飞蝶舞"……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在课堂教学逐步走向互动、合作、开放之际,课堂中那一瞬间的沉静,或许能让我们久久回味。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提高职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怎样让教师执教语文课成为乐事?作为职教教研员,笔者听过高超的信息技术课,听过幽默的表演课,但笔者认为职中语文课教师尚需弃尽浮华,"勤"字当头,方能显出语文本色,渐进"乐"境。  相似文献   

15.
王有栋 《考试周刊》2014,(93):30-3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抽象的语文文字变成直观生动的"画面",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享受到审美愉悦;拓宽知识面,增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沉寂的语文课堂教学送来一股"清新之风"。作者就如何合理运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等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某些课堂上存在着一些流于形式、赶时髦的不良现象,传统的优秀教学方法还是应该发扬光大的。课改新法和传统教法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实际需要的既"活"又"实"的新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学生需要为立足点,尝试着提出渗透一个"趣"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融入一个"玩"字,学生成为快乐的参与者;倾注一个"活"字,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体现一个"新"字,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等策略,创新作业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从三个方面:让语文课堂成为追寻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之乐旅;让语文课堂成为发掘流行作品的阳光元素之论坛;让语文课堂成为拓展经典文本的精美内容之圣殿来探讨语文课堂的生活质量。 英语学习离不开语境,只有在创设的语境中才学好英语,因此,怎样创设有效的语境成为英语教学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本文将对语境创设中的趣味性、实效性、创新性展开论述。 浅谈哲学在理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采撷到思维美丽的花朵,能让语文课堂产生艺术的美。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源于文本,基于学生,绽放理性之花;找准切口,由点到面,点燃智慧之花;要于细节处设问,深化理解,捕捉敏锐之花;捕捉生成,因势而问,擦出碰撞之花。让艺术的提问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语文课堂里驰骋。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课堂焦点,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下面就以陆燕华老师执教《钱学森》为例,谈谈这堂课中陆老师如何告别烦琐的内容问答与分析,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对字词句篇的学习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