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日礼物     
像女儿这么大的女孩子,过生日大都把同学们请进家,摆一桌子才能感受到生日的快乐。而女儿过生日都是在家里悄悄地过。作为一个母亲,我曾征求过她的意见,若有必要,生日就邀同学来一  相似文献   

2.
海岚 《基础教育论坛》2013,(Z2):149-150
<正>我在北美看到过很多孩子都有过"练摊儿"的经历,有各种不同的出发点。在美国和加拿大,非常常见的一种练摊儿的方式,就是在院子或者车库处理家里长期闲置的物品。孩子们在圣诞节收到的过多的礼物,长期没用到的就都放在车库里。有的孩子干脆给自己的玩具单摆个独立的小摊  相似文献   

3.
生日     
小时候我记不住自己的生日,总是母亲领我到饭厅,桌上已摆好一个大蛋糕,几篮水果放在旁边,找才知道我的生日又到了。那时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着我吃。那神情,仿佛过生日的是她,吃水果蛋糕的也是她。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也渐渐懂事了。我对自己说:我也要为母亲过生日,为她煮一碗细细的面,一碗带着水果的夹心面。一次次,我总像忘记自己的生日那样忘掉母亲的生日。这一次,我终于记住了。因为5月8日是母亲节,而妈妈的生日刚好是前一天。这一天,我仍旧像往常那样,骑着自行车踏着石子儿路,摇晃着书包回到家里。我来到厨房,煮起…  相似文献   

4.
苏珊·斯特瑞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奥蒙德社区幼儿园的老师,教我的外孙女特蕾西。她爱孩子,爱她的职业,有经验,一个人加上一个助手,把奥蒙德幼儿园办得远近闻名。这里,生日是孩子最重要的节日。一般来说,一个孩子的生日要过三次。在生日的当天,除了在家里过,还要在幼儿园(或小学)过一次,此外,在靠近生日的双休日,还要由父母举行一次生日“Party”(聚会),地点或在孩子家里,或在一个有孩子玩的地方的餐馆(如麦当劳)。苏珊在墙上贴了一串彩色“火车”,一节车厢依次代表一个月,上面分别写着当月过生日的孩子的名字和日…  相似文献   

5.
生日的翅膀     
儿子提出今年的生日不在家里过,要自己和同学们一起过。16次生日,他都是在家里和我和他妈妈一起过的,第一次,他要离开家,离开我和他妈妈,自己去过了。我知道,儿子长大了,随日子一起长大了,但多少心里有些失落。儿子的这次生日,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开始和同学们紧锣密鼓地筹备了。自己动手,比在家里我们帮他过生日要认真,也要有兴趣得多。他们找到一家小饭馆,物美价廉,环境也不错。那一天生日的时候,他一清早就出去了,准备先到北海划船,然后再去聚餐。那些同学也早就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打来,热线联系,为他准备好了生日礼物。一位同学为了他这个…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我的生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日子,不过是个太阳很好的星期五。可是趴在窗台上的我,却似乎弄不懂为什么行人们都能兴高采烈地嬉笑。他们……他们也许不用过一个孤孤单单的生日吧。家里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子被斜阳拉得很长。父母都出差去了——两个人都出去了,这是一年就一次的日子,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一口气吹灭十四支生日蜡烛的权利。这样一个日子,过去了,就永不再来。算了,算了。我不自觉地咬着下嘴唇。我不想自己再这么优柔地渴望那个生日蛋糕。“那有什么好的!”我大声地说。但心里还是有一点酸酸的。再叛逆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7.
邓晓燕 《班主任》2014,(8):17-18
正今天,又是小朋友集体过生日的日子。放学后,本月生日的孩子拿着大家精心制作的生日纪念册,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小伟的妈妈来接小伟,听说是老师发的纪念册,便问他有没有谢谢老师,不料,小伟轻描淡写地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的。"这番对话刚好被不远处的我听到了,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难道因为每个人都有纪念册,自己享受到的这份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吗?第二天晨会,我请拿到生日  相似文献   

8.
梅亚娣 《中国德育》2014,(22):73-74
正我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最近几年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孩子越来越在乎自己的生日了,往往在离生日还有好多天时就念叨着生日怎么过,甚至还有学生在生日当天下午请假提前离校去庆祝。据家长们反映,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生日是孩子自己提出来要过的,家长很头疼该怎样给孩子过。提前买礼物、做一桌子好吃的,花时间花钱不说,孩子好像还  相似文献   

9.
女儿一岁半时,正是炎热的夏季,她不能再像春天时那样常在户外玩耍,我担心这个夏季她会寂寞难耐的。可是,家里的五本影集,却使她愉快地度过了炎热而漫长的夏季。我每天给她讲一两张照片的故事,她静静地听,竟从不厌倦。从这些照片上,她认识了我们家的所有成员及朋友,编出了许多的“照片故事”。从中受到启示,我在幼儿园也带孩子开展讲“照片故事”的活动。在家长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从家里带来了他最喜欢的照片(装在小镜框里,防止弄坏)。照片上,有的孩子荡舟湖上,有的嘻戏于草地,有的是乐融融的全家福,有的是庆祝生日的家宴,有的则是光着屁股、张着嘴笑的满月照。我让孩子们讲自己照片上的故事,并相互交换照片。他们看着、讲着、笑着,平日最不爱说话的小朋友,这时也拿着自己的照片,向同伴津津乐道他的照片故事。讲述“照片故事”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调动了他们讲述的积极性。因为照片上有孩子自己的形象,拍照的过程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印象很深,而且摄入镜头的一般有人物、景物,  相似文献   

10.
舍弃     
我和哥哥是双胞胎,从记事起,母亲就这样告诉我和哥哥,可我和哥哥都觉得我们长得一点都不像。家里除了我和哥哥,还有妹妹,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相似文献   

11.
以往给孩子过生日,总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喝一顿,然后送给孩子一些礼物。孩子过生日大人喝酒吃菜,显得很俗气,意义也不大。我决定改变一下方法,给孩子过个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日。儿子10岁生日的那天,他妈在外不能回家,我决定自己主持给他过个有意义的生日。我没有给孩子买蛋糕,只是做了两盘家常菜。就在儿子感到寒碜和  相似文献   

12.
经常有家长以羡慕、奇怪的口吻对我说:“真怪 !我的孩子在家里谁的话都不听;可一进幼儿园,老师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脾气也不犟了。真不知老师的法宝是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里很任性,在幼儿园却规矩、听话,判若两人。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 幼儿园和在家里表现如此不同呢 ?  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与某些家长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不大相同。许多家长当孩子犯任性毛病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经常见到有的家长带孩子到商店去玩,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就爱不释手,不管家中有无,都吵着要买。如果愿望实现了,就高高兴…  相似文献   

13.
前天近午,有三个在初中和高中读书的少年来看我。他们坐了一大段车,还走了一大段路,带着满脸的热汗,满身的热气,满心的热情,一进门就喊:“×妈妈,您好,我们来了。”这几个孩子,几乎是我看着他们长大的,几个月不见,仿佛又长了一大截。有的连嗓音都变了,有的虽然戴着红领巾,却不像个中学生而像个辅导员,有的更加持重腼腆,简直像个大姑娘了。可是在我这里,他们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一面扇扇子,喝凉水,眼睛四下里看,嘴里还不住地说。最后,他们就跑到书架和书桌前面去……“您有什么新书没有?”“您这儿还有《红旗谱》哪,我看过一遍都忘了,老师…  相似文献   

14.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15.
詹英 《现代家教》2000,(6):32-33
女儿要过5岁生日了,我跟夫商量,想给孩子订个蛋糕。夫听了,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我知道他不乐意。我很不高兴。大都市里谁家孩子过生日那么寒酸,连个蛋糕都没有。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被鲜花拥簇,笑对满座宾朋,鼓起腮帮吹灭大蛋糕上燃烧着的蜡  相似文献   

16.
生日谁都会过,但是每个人过生日的意义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过生日只是为了能在那天大吃大喝,尽情玩耍;有的人过生日是为了告诉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也有的人往往会忘记自己生日……,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爸爸的生日。  相似文献   

17.
明天是婕如的第十六个生日,也是她过的第一个生日,因为长这么大,她还从未点燃过一支生日蜡烛,也未曾收到过一件生日礼物。家里的生活一直很紧张,尽管爸爸每天都像紧了弦的钟表一样忙碌着。一年前,妈妈去世了,悲痛把爸爸变得山一样沉默.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婕如身上。  相似文献   

18.
小乌龟今年3岁,他的生日在儿童节,爸爸妈妈答应他,生日那天,可以邀请小朋友们到家里来开生日晚会。小乌龟有很多好朋友,有的住在水中,有的住在陆地上,也有的在空中飞来飞去,他都准备邀请。小乌龟得慢慢地爬着,去给朋友们送邀请卡,所以,离过生日还有一个多月,小乌龟就背着一大袋邀请卡出发了。邀请卡上面印着:“六月一日晚上七点半,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鉴的生日,他的母亲和班主任商量,孩子每次都是在家里过生日,一个人过挺孤单,这次能不能让孩子在班上过生日,把蛋糕拿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20.
一袋土豆     
你可能没有做过类似的游戏,但心里说不定也有像土豆发霉一样让你讨厌的人,游戏可以随时叫停,而愁恨的包袱也应该随时卸下一个幼儿园老师决定让她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告诉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因此痛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第二天,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些土豆。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最多的是5个。然后老师告诉孩子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土豆袋子,即使是上厕所的时候。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开始抱怨,发霉的土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那些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