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合理调控锻炼兴趣,研究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兴趣的缺矢会导致心理状况下降:大学生在按自己兴趣选项进行体育锻炼时,参与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和竞争性的篮球项目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心理效应;不同的锻炼类型对不同和相同性别的学生在心理状况上都没有产生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就上海市高校在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体育锻炼项目进行了调查,找出体育兴趣和锻炼行为一致性对锻炼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所用测量工具心理健康问卷《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测量问卷》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体育锻炼基本情况调查表改编而成。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心理问卷调查和访问法的基础上,从健美操与学生个性变化、兴趣动机变化和需要满足程度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健美操锻炼对高校女生心理个性发展的影响,认为健美操运动有利于学生心理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实验组的女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进行18周的训练,3次倜,60-90min/次。利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存在锻炼感觉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对照组实验前后除积极参与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无锻炼感觉其它指标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存在心理效应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则没有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宜的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运动愉快感。  相似文献   

5.
军事体育锻炼对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体育锻炼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随机抽取75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家庭背景将其分成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城市和农村两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价,比较两大组在军事体育锻炼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发现:军训前,独生子女组的心理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组,城市组优于农村组;军训后,独生子女组和非独生子女组的心理状况没有显著性差异;城市组与农村组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军事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对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农村生源大学生心理的改善作用大于独生子女和城市生源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普通本科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变换情景法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后普通学生实验组在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指标上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女生专业组在耐力素质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更易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和心理疲劳,能转移学生疲劳的注意力;大多数学生对变换情景法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法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年人在7个月的太极拳锻炼后,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锻炼后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锻炼前;心境状态有明显改善,在消极情绪方面,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和TMD的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锻炼前;在积极情绪方面,精力、自尊感的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锻炼前。上述结果反映出太极拳锻炼对增进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自尊量表(SES)及大学生身体锻炼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对518名女大学生进行测查分析,探讨其身体锻炼类型、时间带特点及其对锻炼心理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锻炼类型不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自尊(长期心理效益),但不同锻炼类型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单次情绪体验(短期心理效益),瑜珈太极类、跑步类较之三大球类,在单次情绪体验中疲劳、心理烦恼的产生显著偏低;不同锻炼时间带不会直接影响锻炼者的心理效益,但它通过与锻炼类型的交互效应来影响锻炼者的自尊,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或许是进行身体锻炼的最佳时间带;选择好锻炼类型后,确定合适的时间带对于最终改善长期心理效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有不同锻炼史或者没有气功锻炼史的中老年人群心理、生理的影响。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的情况及健康进行调查。文章最后的结论是:(1)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锻炼者的心理活动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水平。有无锻炼史对于健身气功·易筋经的锻炼的焦虑自评与幸福度均有显著的影响,有锻炼史的锻炼者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后心理变化与无锻炼史的人有着显著的差异。(2)参加太极拳、形神庄、鹤翔庄的锻炼有积极的迁移作用,说明健身气功·易筋经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关于竞赛状态焦虑的问题进行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1)不同训练年限、不同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2)运动员得分与认知状态焦虑有显著负相关性、与状态自信心呈正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呈倒U关系;3)通过探索分析得出赛前预测运动成绩好坏的客观指标。以期为教练员在训练及比赛中高效处理优秀武术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场地器材、心理因素、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教学等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羲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2):59-61,89
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从锻炼的心理效应、心理评价方法与锻炼健心机理、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3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成绩进行方差检验和平均成绩比较,显示过程目标评价对武术普修课的教学效果有高度显著性的积极影响,深入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作练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果之间呈正相关,而且过程目标评价通过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自我满足感、学生间的互比性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等指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作练习的主动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省高校体质弱势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体育锻炼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体育锻炼项目、不同运动量、不同体育锻炼心理体验与体质弱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丰富我国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谈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根据当前高校田径课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三种有效的心理学方法:即动机激励法,兴趣培养法和意志力培养法.  相似文献   

18.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阶段、规律运动行为、知觉运动利益、运动乐趣和运动改变方法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知觉运动障碍方面差异不显著性。追踪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有效性,表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采用社交行为、交往焦虑量表,主观锻炼诱导情绪体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测量法和数据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心理指标交往焦虑和锻炼主观情绪体验指标上实验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试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后横向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交往的意识,降低交往焦虑提高交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维持;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激情,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