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贵州民族风俗变迁固然与大量汉族移民进入、民族交往加剧有关,但地方官员教化,甚至以行政命令方式改变少数民族风俗也是清代贵州民族风俗变迁加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风俗文化与道德建设刘锡钧风俗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具体最生动的文化风貌和精神心态的表现。它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风俗文化与传统道德文化具有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特征。某些风俗文化中包含有浓重的道德文化,某些传统道德文化中也蕴涵着许多...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由于人地矛盾的激化、土地兼并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了山东人背井离乡去"闯关东"。本文在简要介绍清代山东人闯关东概况的基础上,从民族经济融合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社会风俗的融合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而说明民族经济融合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纹身绣面是黎族的图腾,冼夫人如果是黎家女,别无选择地要遵守这种风俗;黎族的起源与纹面形成的古老传说及《山海经》中有关雕题国与离耳国的记述都表明海南黎族是一个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形成的独特的民族。Y染色体分析与考古挖掘都证明海南黎族已有2万年的历史,黎族与百越民族同源异族。俚人与黎族虽然同源,但因已分隔千万年,风俗各异。  相似文献   

5.
沈峥 《文教资料》2013,(6):37-39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人与人之间(或个人与群体之间)对其拥有的共同文化的认可,其表现为人们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社会风俗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人类社会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对民族文化认同而发生的。云南近代风俗在短时期内发生了急风骤雨的变化,为历代少见,这是通过当时的政治变革、社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社会观念的改变等因素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清代广东茶叶生产、贸易兴盛,饮茶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习惯,茶叶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关于茶的文化和风俗。通过对清代广东茶叶文化与风俗的探讨,可以了解到当时茶叶生产、贸易以及与民众生活关系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56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岁时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9.
我院副教授邢植朝的新著《黎族文化溯源》,最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作者多年来在黎族文化研究领域里辛勤耕耘的又一硕果。《黎族文化溯源》从各个侧面介绍和探究了黎族文化的源流、状况和神奇的风俗世情。该书内容丰富,文笔生动,把学术性、趣味性、通俗性融于一炉,适应了各个层次读者的要求。在这里,民族文化研究者可找到某种具有学术价值的东西,文学爱好者可欣赏到一束束隽美清新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俗文化依据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物产的各异 ,大致划分为七个风俗文化圈。1 东北风俗文化圈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及内蒙东部 ,特点是满汉民族风俗的大融合。2 游牧风俗文化圈 ,包括内蒙大部 ,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 ,宁夏北部及新疆 ,特点是民风强悍勇武。3 黄河流域风俗文化圈 ,大致北起长城 ,南至秦岭、淮河 ,西抵青海湖东 ,东及黄海 ,是我国传统文化发祥地。4 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 ,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西至青藏高原东侧 ,东、南均迄于海 ,具有发展快速突兀起伏的特点。5 青藏风俗文化圈 ,特点是藏族风俗…  相似文献   

11.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童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他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儿歌等九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民歌内容也增添了新鲜血液。畲族民歌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性是民歌的重要尺度,壮族的民歌主体称为壮欢,壮欢歌手存在现状是壮族民歌传承状况的反映。以柳城县太平、冲脉两地壮欢歌手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壮欢传承总体状况呈衰微之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明显,传唱水平降低、内容简化等问题;意识形态影响、大众文化冲击、民族语言运用减弱、文化功能转变、民族文化认同淡漠是壮族民歌传承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壮族的宗教信仰,是壮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山歌中存在着大量反映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平果嘹歌作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烙印。嘹歌形象地记录了壮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的民间故事,是裕固族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上,经过集中、概括、幻想、虚构而产生的。这些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文章就现在已采录并发表出版的近400个裕固族民间故事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从题材内容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的兼容性、情节结构的复杂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分别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19.
京族情歌与其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京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对京族情歌的生成、传承与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京族情歌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