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儿童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儿童来说是很快乐的。儿童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  相似文献   

2.
张永权 《甘肃教育》2006,(3A):61-61
一、因地制宜,指导儿童观察美 培养儿童观察美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儿童所处的学校地域不同,有城乡地理之别,更有城乡文化之异,所以教师要园地制宜,指导他们观察美。笔者认为培养儿童观察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观察美的方法。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一般来说,儿童对活的、有声的、色彩艳丽的、新颖的事物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既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同时叉能体现物质现象和本质的事物或事件。  相似文献   

3.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儿童也不例外,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学生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4.
爱美之心人皆有,儿童也不例外,并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其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艺术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儿童进行美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课对儿童进行美的教育有其独特的条件,自然教材中有许多进行美的教育的好材料,何况自然课以大自然为课堂,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培养儿童对自然界中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小学自然课中美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对自然界中各种美的事物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有的事物一看就觉得很美,例如儿童都知道花是很美丽  相似文献   

6.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儿童也不例外,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课堂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7.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8.
一、因地制宜,指导儿童观察美培养儿童观察美的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儿童所处的学校地域不同,有城乡地理之别,更有城乡文化之异,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指导他们观察美。笔者认为培养儿童观察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观察美的方法。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一般来说,儿童对活的、有声的、色彩艳丽的、新颖的事物比较喜欢。因此,教师在选择观察对象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既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同时又能体现物质现象和本质的事物或事件。不要舍近求远,要利用身边的事物随时启发儿童养…  相似文献   

9.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10.
方案教学从设计上来看,主要是要协助儿童能全面地、深入地理解他们周围环境及经验中值得注意的事物与现象,使儿童通过方案主题的探索活动获得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互动,从而自主建构、积累一些知识、经验,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发展儿童的主动探索、自由创造、共享、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情感与态度品质,并使儿童学会解决问题,使儿童能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经验,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来源于课程指导手册中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相关主题路径,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了解,或来源于…  相似文献   

11.
朱晶 《黑河教育》2014,(5):85-85
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儿童是爱美的,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不同于成人画.有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是儿童在探索和信手涂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出来的。这些画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也许不可思议.但当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往往会发现那是多么耐人寻味……当然评价儿童的画便成了解读儿童内在语言最直接的方式。教师科学地、客观地、公正地评价孩子,才能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13.
人的天性是爱美的,儿童也不例外,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课堂教学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一、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一年级《走进大自然》、《手印,指印变变变》、三年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婴儿呱呱坠地的声音,一个小生命便降临了。世人在母亲的怀中度过了婴儿期,便蹦蹦跳跳地跨入美妙的童年时代。童年是美好的。而美好的童年又总是与儿童对各种美好事物的热爱、感受和追求分不开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的开始,儿童由注意事物的外部美逐渐过渡到探究事物的内在美。这种较高层次审美需要的满足,就引起儿童肯定性质的情绪体验。如儿童看电影、戏剧,或者看小人书,  相似文献   

15.
<正>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以后,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本文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并提出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几个要点以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儿童从他们来到人世间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从小就接受幼儿教育,早期认读汉字,提前发展语言能力,这是很科学和必要的。实践证明3-6岁的儿童是认读文字、认识事物、分辨实物的最佳时期,荒废了这一黄金时段,对儿童是最大的损失,势必影响到儿童成年后智能化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儿童从他们来到人世间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杯,从小就接受幼儿教育,早期认读汉字,提前发展语言能力,这是很科学和必要的。实践证明3-6岁的儿童是认读文字、认识事物、分辨实物的最佳时期,荒废了这一黄金时段,对儿童是最大的损失,势必影响到儿童成年后智能化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8.
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此,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生活就是美。诚然,生活处处有美,美在生活中,在你的感悟中,在你的发现中。作者的观点很有见地,充满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用感悟方式写出美无处不在,美就在生活之中。例如,作者写出美的存在:青春很美,思念很美,成长很美,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很美,等等。这些都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事物,平时人们或许不会注意到,但却是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都是美的事物,只不过你没有注意罢了。作者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作者在论述时不仅能整合论点,还善于把论点与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思绪、丰…  相似文献   

20.
寓美育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柳州铁路局第七小学梁海静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学语文课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课文再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也包含着艺术美的因素。儿童因其年龄特点,对美的事物乐于学习,易于接受,并能引起情感冲动,从而与作者的情思产生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