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学自述记得有位学者说:“历史仿佛给人们提供着关于‘故乡’的回忆,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很喜欢这句话,我也一直努力使更多的学生能对“故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知“故乡”,爱“故乡”,心中始终存着眷念。开创竞赛型教学模式历史课教学改革的向前推进,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学习权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乐学情绪,让学  相似文献   

2.
《故乡》用第一人称写法,全文主要是通过“我”叙述故乡的变化和“我”的感受。其中运用了许多对话:有“我”与母亲的对话;“我”与闰土的对话;“我”与杨二嫂的对话以及“我”与宏儿的对话等。作者是怎样设计和安排这些对话的呢?在写作上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一、在大段叙述性语言里,适当插入一些对话,往往能起到调节和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故乡》一开始,便通过“我”的叙述,描绘了故乡的破败景象和“我”的失望心情,还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我”与母亲的会见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文章如果就这样一直叙述下去,未免显得平淡、…  相似文献   

3.
赵叙强 《山东教育》2004,(35):33-33
作家刘成章说,写散文应“勿忘我”,“哪章我‘我’哪章新”!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上也不妨套用这句话:“勿忘我,哪堂得‘我’哪堂新!”  相似文献   

4.
《故乡》里有这样的描写:“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个“飞”字使宏儿急切而又活泼可爱的神情跃然纸上,与母亲“迎着出来”的缓慢之态相映成趣。《拿来主义》批判对待大宅子的错误态度:“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昏蛋”不知辨别地全盘接受文化遗产,大肆吸取其中的糟粕。一个“蹩”字,写出了“昏蛋”走  相似文献   

5.
刚刚上完“我和玩具交朋友”的活动,“玩具乐园”里摆满了小朋友从家中带来的玩具:有憨态可掬的毛毛熊,有会哭会笑的洋娃娃,还有声控大汽车……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自选游戏时文文和小佳在“玩具乐园”里尽情地玩着,文文拿着一辆小汽车爱不释手。文文家里有许多汽车,他从小喜欢汽车,为此,爸爸妈妈给他买的各种汽车可以开个展览会,可是他还没有过这么精致的小汽车,只有手掌大小却各种零部件齐全。这辆汽车是宏儿的爸爸从国外给他带回来的礼物,宏儿带来时可自豪了,文文看着真羡慕…… 收玩具的时间到了,孩子们迅速地把手里的东西物归原处。孙老师正给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倒水,忽然听见宏儿带着哭腔的喊声:“孙老师,我的小汽车不见了。”孙老师忙过来边安慰宏儿边问道:“谁看见宏儿的小汽车了?”大家的视线都集中过来,活动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小佳站起来说:“我刚才和文文在‘玩具乐园’玩,收完了玩具就去帮‘小餐厅’扫地,没看见宏儿的小汽车。“孙老师把寻问的目光投向文文,文文紧闭着小嘴一声不吭,手却下意识地捂住了口袋……若您是孙老师,将怎样处理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我做什么事都要说“等一会儿”。这不,今天爸爸又让我写作业,他说了3遍我才极不情愿地去写。写着写着我就开起了小差,我想:如果能有个等一会儿的国家,里面的人做什么事都要等一会儿,那我就不会挨骂了,该多好啊!我想着想着,忽然,从天花板里钻出一个身体很胖、眼睛小小的小人。我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他朝我摇摇手说:“等一会儿,我先在你床上睡一会儿。”说着,他竟然真的睡着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实在忍不住了,叫醒他,胆怯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他慢吞吞地说:“我叫‘等死人’,从‘等一会儿国’来。”“‘等死人’,…  相似文献   

7.
教材百问     
问: 《故乡》中有“我和母亲……于是又提起闰土来”一句。可是下文内容几乎全部是写杨二嫂,这是怎么回事呢 ? 答: 这是小说创作中“带一笔”的技法。这样的技法,在鲁迅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课文由宏儿想到水生,到“我和母亲……又提起 (水生的父亲 )闰土”,再到母亲愤愤不平地说起“碗碟事件”的来龙去脉,行文自然流畅,信手一笔,带出碗碟发见者——杨二嫂,接着,课文写杨二嫂“自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了似地跑了”。此处看似闲笔,但它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从人物塑造来说,它有助于突出杨二嫂的小市民性格,使…  相似文献   

8.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9.
《故乡》中几处标点符号的使用,很值得细细体会。母亲告诉“我”闰土要来,引起了“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回忆结束后,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这最后一句话只有六个字,却用了五种标点符号。表达了“我”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我”和闰土有真挚深厚的友谊,多年不见了,听说闰土要来,怎不惊喜?所以用了感叹号。但从故乡的凋敝、残破,断定闰土的命运也  相似文献   

10.
寒假期间,有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说放假后她向上初中的儿子要考试成绩单看看,儿子理直气壮地拒绝说:“人家说了,考试分数是学生的‘隐私’,我有权‘保持沉默’,不让看!”嘿,你说这孩子!哪里学来的这么多“新词儿”?这位母亲不无困惑地  相似文献   

11.
学《小音乐家扬科》(部编六年制十一册)最后一自然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睛床已经不再动了’这一句中的‘再’写了别字,应该是‘在’”。是“再”还是“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我启发学生先想想“再”和“在”在这句话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析后回答:“在”是“正在”  相似文献   

12.
爱的需求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一个因面部缺陷而遭遗弃的女孩,自暴自弃。一次听力课上,老师轻轻地在她耳边说:“但愿我是你的母亲。”这句话,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故乡》有云:“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其中,“你放了道台了”这句话很特殊,单从结构上看,就很难正确进行句法分析。必须结合语义才能进行。原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的注释是:“‘道’,是清朝地方官名,人们称为‘道台’。文中‘放了道台’,即做了大官的意思。”这是从文意上说的,而没有讲这句话的语法结构、用词特点及其色彩。  相似文献   

14.
这节课要进行《愚公移山》的字词讲解。我讲到:“‘投诸渤海之尾’中的‘诸’字是‘之于’合音,所以这句话即是‘投之于渤海之尾’,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我再次强调:‘诸’为‘之于’合音。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之友》2005,(8):59-59
“我年龄都‘286’了——28岁零6个月,爱情的‘光标’还停留在‘首页’位置。”丁老明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上。有人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友,不料没几天丁老明就开始诉苦:“嗨,咱这恋爱整个一个‘286’速度——运行太慢。都认识三天了,才算刚刚‘打开文件’,和她上街,横走竖行,‘字  相似文献   

16.
《故乡》最早发表于1921年5月的《新青年》上,1923年鲁迅将它收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并且在小说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序言。在序言中,他说自己做小说是“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里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从这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写小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作文不及格常有小朋友问我:“什幺是‘专业作家’?”我笑道:“‘作文专业户’呗!”确实,我如今天天都要写“作文”,而且常常写“命题作文”——编辑部出题要我写。就连这篇文章,也是《中学生读写》杂志出了题目要我写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堂复习课,复习文言句式,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相如止臣’里的‘止’字不是使动用法。”“为什么?”“使动用法的词语一般译为‘使……怎么样’,而‘相如止臣’可以翻译为‘蔺相如阻止了我’;不宜译为‘蔺相如使我停下来。’”同学们七嘴八舌。我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了对手。”“我们战败了对手。”“在第一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斩钉截铁的回答。“在第二句话里,谁是胜利者?”“我们———”仍然是斩钉截铁的回答。“这么说来,战胜即战败,战败亦战胜了?这是为什么?”教室里一时陷入沉寂。“能不能从…  相似文献   

19.
开心直播室     
“我们是一个村晶”嗲 语文课上老师问小红:“小\红,你写的《我们的乡村》这篇气作文,怎么和小强的一模一样 誓呢∥小红忙说:“老师,我们是∥一个村的。” ∥区 别儿子问父亲:“爸爸,‘立刻就走’跟‘马上就走’有什么区别?” “‘马上就走’比‘立刻就走’快。” “为什么呢?” “‘马上就走’已经在马上了, 说走就可以走;‘立 一刻钟才能走。”囫\’\。。 (王∥ 原来如此//J、罗伯特向母亲要两分钱’、“我昨天给你的钱哪去了?”“我把它给了一位可怜的老太太。”小罗伯特回答。 “真是个好孩子!”母亲称赞道,“这次再多给两分。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在家写作业,忽然听到里屋“嘭”的一声,进去一看,手电筒躺在地上。我想一定是妈妈放偏了,滚了下来。我捡起来放在了柜子里。第二天,母亲突然问我:“你怎么把手电筒摔坏了?”我大吃一惊,忙说:“不是我,我在那儿写作业,里屋‘嘭’地一声!……”母亲不耐烦了:“错了就错了,有什么不敢承认的?这点小事都不敢承认,以后能干啥大事?”我急了:“真的不是我,是它自己滚下来的!”母亲冷冷地看着我:“是吗?你再叫它自己滚一遍试试。”母亲很快便忘了这件事,而我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心头就像笼罩着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