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刚不仅是新闻界的先进典型,还是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前些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回家很兴奋,说齐鲁晚报记者张刚到他们山师附小去了.10月29日上午,南部山区大水井小学,第三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挂牌,送去2500余册爱心图书,里面就有我儿子捐献的好几本书.是"张刚大篷车",让孩子们懂得爱的付出,享受爱的付出.  相似文献   

2.
温州都市报推出时尚休闲定位的<第六天>周刊三年多以来,具体版面和栏目的设置经历了很多次的调整,而"百业丽人"栏目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直保留的栏目.163期<第六天>周刊的封面,除了主题策划外,基本上固定以"百业丽人"周刊为封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同时颇受读者肯定的栏目风格.  相似文献   

3.
读了<北京档案>第五期刊登的西阳同志的杂谈<是缺"米"还是缺"巧妇"?>后,很受启发.我同意作者的观点:"档案部门搞不出高质量的编研成果,并非缺‘米',主要是缺‘巧妇'."  相似文献   

4.
10月24日傍晚6点05分我国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终于起飞,并发射成功.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同时进行直播.卫星发射是很成功,电视转播也很成功,这是十七大后又一重大、重要新闻.当日进行客观报道为第一,但围绕"嫦娥"奔月如何做好此篇文章是大有讲究的,需要策划,需要认真构思与布局.  相似文献   

5.
"很黄很暴力"事件最大的意义在于,网民们敏锐地抓到了这个典型的谎言,及时地放大了其荒谬之处,使人们看到一些宣传的虚伪和非人性. 一位不幸的13岁北京女孩,被央视<新闻联播>作为整治网络视频的宣传工具,说出了"很黄很暴力"这个2008年第一个流行语.网民们恶搞此事时以暴易暴,使得被宣传机器伤害过的未成年人再遭伤害,尴尬之中难以继续.其实,这件事情以讨论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保护收场,浪费了资源.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在于,网民们敏锐地抓到了这个典型的谎言,及时地放大了其荒谬之处,使人们看到一些宣传的虚伪和非人性.  相似文献   

6.
在档案目标管理考评工作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单位在考评晋升之前,档案目标管理确实很卖力,无论是档案目标管理"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很舍得花本钱、下功夫,使人赞叹,使人感到有一股力争上游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长乐 《今传媒》2007,(3):28-29
"变形计"是湖南卫视继"超级女声"后重点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节目,以纪录片加真人秀模式推出.这个号称接棒"超级女声"的栏目以乎要为湖南卫视正名:湖南电视人并不只是做娱乐很在行,而且做理性节目、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也很在行,借此摘下湖南卫视"娱乐至上"、"娱乐至尊"的帽子.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传媒被称作"第四权力"的今天,有人将新闻教育视为"第四权力"的武器.俄罗斯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它的教育体系也很发达.在俄罗斯,新闻记者职业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因为其从业者拥有更多元的信息渠道,并且享有很多特权.俄罗斯的许多政治家、演员和设计师都改行当了记者.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由于非专业人员的介入,使得许多媒体新闻质量低下.  相似文献   

9.
文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0.
"图书漂流"为何漂去漂不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 (记者 李萍) "图书漂流"听上去很有吸引力,也很时尚、浪漫,然而这种时尚的漂流方式在中国还太稚嫩,能真正普及这种漂流方式恐怕就更难了.  相似文献   

11.
陈尚忠 《今传媒》2007,(6):25-25
常言道"有钱难买回头望",把这一做法运用到新闻媒体的编校工作上来很有必要.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新闻媒体在搞好"回头望"上不吝下功夫,做到"回头"在关键时,用心"望"出效果来,尽可能避免差错排除险情.  相似文献   

12.
李斌 《传媒》2017,(24):37-3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信息传播打破了媒体刊发版面、播出时段的界限,也不再有空间阻隔,信息在浩瀚的网络里交互、在一个平台共享.在这个信息海洋中,即便传统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在网络世界里也只是微小的存在,甚至很可能激不起半点浪花."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舆论场中,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源,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发出的声音,影响力很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有个故事对新闻工作者很有启发.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4.
陈力峰  夏文 《今传媒》2007,(11):55-56
"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内各报业集团推出的"手机报"终端正不断探索着其未来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方向,有专家甚至将"手机报"定义为继"第四媒介"--网络媒体后的"第五媒介".本文试就纸质媒体借助"第五媒介"拓宽发展空间进行可行性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和自媒体兴盛,媒体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实现新闻线索价值最大化非常有必要.有些新闻线索本身看上去很不起眼,需要认真分析研判、深入挖掘,"小"题"大"做、"轻"题"重"做,才能使其背后蕴含的新闻价值最大化地彰显出来.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提供了实现新闻线索价值最大化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差点当上胡宗南的侍卫 1938年9月18日,我考入抗大,在集体赴延安途中,被胡宗南的咸阳盘查哨扣押,后被转押到西安"战干四团"(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四团),强制受训. 当时我名叫彭鼎煌,虽已21岁,但身材矮小,很像小孩,故假报为18岁,被编入"少年挺进队"(简称少挺队),上午读中学课程,下午受军训.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8,(1):100-101
新华社2006年7月1日播发的<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青藏铁路建成这一题材有多家新闻媒体的众多记者采写,惟独这篇消息拔得头彩,实属难得可贵.这篇佳作有以下特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成语的书证分"典出"和"语见"两类,二者在形式、内容上很相似,但在功能和作用上有明显差异.在成语词典的编纂中,"典出"和"语见"容易混淆,是编辑工作的难点.本文从两个方面谈成语词典编纂中的"典出"和"语见"问题:一是如何选定成语的"典出"和"语见",二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总结成语词典的"典出"和"语见"的编辑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位韩国朋友很不解地问笔者,什么是"躲猫猫".笔者谨慎地"百度"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娱乐性很强,在特定的地方(监狱、劳教所或者看守所)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另注明, "躲猫猫"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扩展阅读为"打酱油"和"俯卧撑".  相似文献   

20.
"益智类"读物是少儿图书板块中的一个细分板块,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少儿读物门类.在这类读物的发展之初,未雨绸缪,作些分析,来点预测,以使之发展正常、积极、顺利,无论对读物本身还是对出版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