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涉及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问题.课本没有明确交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其标志是什么?而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又必须明确.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在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特别会议通过了他提出的右倾投降主义策略时形成的.这次会议,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并统治党中央的标志.这里重要问题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标志"的科学含义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衡量"标志"的尺度和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特点,就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合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的私利","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  相似文献   

2.
<正>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有思想的教师,不单教教材,更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凭借教材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书是可借鉴、可运用的文本。教师用心  相似文献   

3.
朱孔洋 《现代教学》2014,(Z2):17-21
<正>一、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重要基础1.阅读危机的挑战与应对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刘向的"善读"和歌德的"用两只眼睛"都是说阅读要讲究方法,涉及阅读能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读书时间最充裕的时期,但是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却是大有讲究,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可以读的东西越  相似文献   

4.
正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同样,在"阅读"那些名师的课堂教学时。也要用两只眼看,一只眼用来欣赏课堂的精彩和教者的风采,另一只眼去透视精彩和风采的背后:他们怎样备课的呢?一.读——"找回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名师们的精彩课堂上,都有  相似文献   

5.
<正>诗人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书的正面,另一只眼睛看到书的背面。"同样的道理,真正会看图的人,不仅能够凭借一双慧眼,明察秋毫,洞悉图中之景、想象图外之境,还能够凭借一颗慧心,领悟图画之意、感受图画之情。  相似文献   

6.
人的眼睛,一左一右,长在脑袋正前方。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的两只眼睛不能一只长在脑门前,另一只长在后脑勺呢?那样不是能够同时看到前面和后面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7.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有思想的教师,不单教教材,更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凭借教材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书是可借鉴、可运用的文本。教师用心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所拥有的季节里,有太多的眼睛注视着,有太多的手在我们身后攥着。异口同声的是一句话:只因我们爱你。同时,从门缝中看父母的眼睛,你只看到他们警惕而严厉的一只,却看不到关切的另一只。[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的失败,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态度经过了肯定到否定到肯定再否定这样一个曲折反复的演化过程,由于处在当时国际形势和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陈独秀产生了放弃工人阶级领导权的思想,最终导致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出现,成为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读书的理想境界:读出文本的精髓,读出属于自己的思辨,渎出属于自己的感悟。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读书是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语文教材四下课文《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位水性高超、机灵活泼、英勇顽强的抗日小英雄形象。小说一经发表即受到读者的高度喜爱,选入语文教材后,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便深深地扎根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成为他们的偶像,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小说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那么我们就用"另一只眼睛"看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说:“在一九二六年北伐战争达到高潮的时期,我党领导机关的投降主义分子,自愿地放弃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于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使那次革命遭到了失败。”(《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一九二七年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斗争。从广东开始的北伐战争,在工农运动推动和支持下,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在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迅猛发展,动摇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基础。但是,正当阶级斗争急遽展开的时候,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党内占了统治的地位。他们蛮横地压制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是当时的现实困境与理论贫乏造成的。从中国共产党的实力来讲,当时尚不具备夺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可能性;从当时国共合作的实际来看,过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可能会加速国共合作的破裂。共产国际也不支持中共夺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革命前途问题上,陈独秀认为国民革命成功后要经过一长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才有社会革命之需要与可能,这一判断是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对学生说,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字面,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可我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往往也会陷入到“一只眼睛”的瓶颈,只是单纯地围绕着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做一些机械性的练习,读读书、写写字、答答题,要么针对某一个问题发散一下,除此以外好像再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使不出新的招式来了。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一再阻止中国共产党发展自己独立领导的军事力量,使共产党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当蒋介石、汪精卫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共产国际仍然下令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这就使大革命的失败成为不可避免。过去一些历史教科书在总结大革命失败原因时认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自动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特别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以致在反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革命的惨重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两只眼睛     
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当我们过度钟情的时候,一只眼睛瞎了,因为钟情使我们痴。当我们怀恨的时候,另一只眼睛瞎了,因为怀恨使我们嗔。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就会处在半盲状态。在我们从爱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无私的悲悯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相似文献   

17.
两只眼睛     
情感是我们心的眼睛,智慧是其中一只,慈悲是另一只。当我们过度钟情的时候,一只眼睛瞎了,因为钟情使我们痴。当我们怀恨的时候,另一只眼睛瞎了,因为怀恨使我们嗔。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就会处在半盲状态。在我们从爱欲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无私的悲悯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有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的文艺观,其形成和发展有迹可循。在《安徽俗话报》时期,迫切地要求文艺为反对专制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救国救亡服务,偏重于实用主义的功能论;在《新青年》时期,张扬文学革命,则强调文学的本体论,倡导写实主义,描写世道人心,反对"文以载道"和"言之有物"。本文论述了相关内容,并且指出,陈独秀的文艺观中还蕴含了葛兰西所言优先建立"文化领导权",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实现历史的跨越性发展的命题,对陈独秀的文艺观予以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微距摄影     
《初中生》2011,(2):F0002-F0002
微距摄影是一种拍摄特写照片的艺术,可以展示人眼无法看清的细节当我们看到墙上的一只苍蝇,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苍蝇身上的毛发的,然而微距摄影却能帮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20.
一直在黑暗中爬行的人分两种:一种人觉得黑得睁不开眼睛,不如干脆放弃,索性闭着眼睛算了;另一种人是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仍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因为他心里有阳光。我是后一种人,所以,我快乐、我幸运,我有足够的信心。这信心支持我走过生活的泥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