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把左翼文艺放在整个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只是现代中国政治革命惯性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境与心灵危机,则可把握左翼知识分子激进思想的内在精神脉络。在多元形态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左翼文艺思想作为一种体系化的文艺观念业已失去独尊地位,但其思想因素经过历史演化散落在当代文艺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底层叙事的价值取向、大众社会的话语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定位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蓬勃兴起,固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宣传召唤的结果,也自有其酝酿发酵的现实土壤,其中灾荒与饥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左翼作家的人生轨迹都与自然灾害相交织。左翼作家对自然灾害的书写形式多样,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无所不包,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内容,体现了左翼文学关怀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左翼文学与自然灾害紧密相连,一方面强化了左翼文学与乡土中国的联结,形成了一种灾难书写的现代性叙事模式,发挥了强大的社会批判功能,唤醒了农民的觉醒与反抗,加速了中国左翼革命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左翼文学的多维发展,使得左翼文学囿于乡土中国的经验描述而忽视了自身的现代品质与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版图上,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是相当独特、不容忽视的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毛泽东———周扬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左翼启蒙派文化思潮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左翼思想文化传统;与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相比,它又确立了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向。20世纪中叶许多著名的文化政治事件大都是围绕着左翼启蒙派作家而展开的,这是因为左翼启蒙派思想文化传统在当时语境下特别有价值和感召力,切合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鲁迅左翼”及其和陈映真的关系作了一个勾勒,笔者首先讨论了陈映真如何解读鲁迅作品,即把鲁迅看作是现代中国特别是现代中国的左翼传统的象征。在此基础上,指出30年代的中国实际上存在两个左翼传统,一个是“鲁迅左翼”,另一个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可以称为“党的左翼”。从二者的比较入手,笔者讨论了“鲁迅左翼”四点精神特征。这样的“鲁迅左翼”不仅属于鲁迅,它是所有的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左翼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陈映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也作出了自己的独立和独特的贡献。陈映真正是这样的坚持鲁迅式的彻底批判立场的后来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F0002-F0002
议题:1、左翼文学与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历史考察左翼与上海北伐战争与土地革命阶级话语与民族话语社会苦难与自然灾害左翼与巴金、左翼与现代派左翼与抗战日本背景普实克的中国左翼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左翼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总体构建进程。左翼文学的基本特质,即社会化创作倾向、理性思维之光,平民意识与底层叙述,直面人生、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在文化传统、诗学观念、审美习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现代中国文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传播与接受的情况各异。欧美和苏俄的情况具有代表性,如后者重现代、轻当代;重左翼、轻非左翼;重马列、轻多元;重"跟风"、轻深入。由此可见现代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接受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现象的左翼文学,具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阐释空间.在新世纪左翼文学研究成果中,方维保<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独立的文学立场、高远的理论识见、建构阐释模式的创新意识,以及独到的文本细察能力,对左翼文学的精神传统进行了考辨,充分彰显了左翼文学研究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广义的左翼文学观在研究视角与理论限度方面亦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杨骚是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早期诗作偏于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见长。杨骚诗歌表现了现代精神,他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感悟社会,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现代口语的自然融入构成杨骚新诗的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10.
左翼作家奔赴延安,把左翼文学也传播到延安。周扬、丁玲、周立波等在延安的文学活动承续了左翼文学精神,延安流动着左翼文学的血脉。但由于左翼文学本身存在着的许多"非革命"的因素、左翼文学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周扬等理论家赋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地位等原因,左翼文学在延安遭到改写,延安意识形态改写了左翼文学的启蒙意识、自由主义、个性主义、颓废色彩等精神意识,改写了左翼文学的文学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文学要素。左翼文学在延安发生转型与重塑,逐渐融化为延安文学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1.
<正>项目名称:中国左翼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CZW058起止时间:2010-06-2015-12项目简介:本项目主要运用了现代阐释学、叙述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接受美学等理论方法,探究了中国左翼文学的演进与嬗变等问题。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兴起,使得新文学在思想观念、审美取向、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线索还远没有清理明白。仔细梳理这 10 0年发生过的各种文学形态 ,比如对 30年代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这三种文学作一合论 ,会有助于在一个文学共同体内认识它们的对峙和互相穿透性。左翼文学是现代政治社会的产物 ,可由此寻觅百年来一切斗争的人们的精神解放、精神困境及其拯救的历程。京派的背景是“北平”文化社会 ,反映乡村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保持自重并不断发生反观现代人性缺失的深长忧虑。海派自然来自于现代商业社会 ,表达新市民遭受物质文明正反两方面压迫的情景。而在表达民族国家理想、人民意识、社会批判精神方面 ,三种文学形态是贯通的。在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纠葛中 ,它们所获现代品格的重要方面是手执先锋性和大众性两端 ,既占据现代文明植根之地 ,又留心不被本土封建保守主义所腐蚀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左翼"文学现象是20世纪中国文化现代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政治理性思维来诠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中国人向往现代工业文明急切心态在文学领域中的一种曲折反映。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左联"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征服众多读者的同时,也有人说她的作品是与时代相脱节,游离于政治之外,与左联相悖的。这无疑是对她作品的一种误解。萧红在左翼文学思潮中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存在,她遵循左联艺术创作的规律而又不一味地照搬教条;她发扬左翼优良的创作传统,又坚持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创作。最终,她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弥补了一些左翼作家试图用文学简单地服务于政治的不足,实现了对左翼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创作的主体———作家方向来谈论左翼文学的独到之处,左翼作家的精神品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应该被严肃对待,认真思考。他们显然促进了文学及社会的发展,而左翼作家融注心血于其中的作品,以其风格的独特,意蕴的深刻及体悟的真切也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方维保教授新著《红色意义的生成——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研究》,最近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个部分,25万字。首先,对左翼文学中若干关键词如“左翼”“革命”“左翼文学”等进行了知识性考察和厘定;其次,考察了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和文化契机,认为左翼文学的发生始于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18.
冯润璋青少年时代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妻子吴碧云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对中国现代学和中国现代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现代地域作家的典型代表,沙汀一方面是巴蜀地域的优秀表现者,另一方面也以左翼阶级斗争的架构反观与批判巴蜀大地的生存,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质地。这反映到小说内部,包括:富于巴蜀社会内容的场景描绘;对民族精神心理的开掘和地域特色人物的塑造;小说语言方面的地域气质探索。它形成了一种沙汀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