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始,便有学生就其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刘禹锡是文学家,与他“谈笑”的人是渊博的学者(鸿儒),还比较好理解;而与他“往来”的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白丁),理解就困难了——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学问的人(白丁)往往是穷人,即老百姓。“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刘禹锡瞧不起老百姓吗?  相似文献   

2.
在初三复习“互文”的教学中,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碰壁”到“质疑”,又从“质疑”到“释疑”,逐渐把他们从“学会”转轨到“会学”上来。先请一学生直译《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译为“谈笑有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之后,我问:“‘鸿儒”没有和他‘往来’,又如何‘谈笑’呢?”大家愕然,都觉得这样翻译不妥,但又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3.
教学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始,便有学生就其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刘禹锡是文学家,与他“谈笑”的人是渊博的学者(鸿儒),还比较好理解;而与他“往来”的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白丁),理解就困难了——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学问的人(白丁)往往是穷人,即老百姓。“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刘禹锡瞧不起老百姓吗?瞧不起老百姓,何“德”之有?何况还是“惟吾德馨”(品德高尚而芳名远扬)呢。当时,我对该生(唐洪等)的质疑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当即表扬了他,还号召其他学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紧接着,我调整了原来备好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772年——842年)写的脍炙人口的《陋室铭》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句。“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庶人”。“功名”,封建社会指科举及第,官职名位。为什么没有功名的人叫“白丁”呢?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连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者表示与他所交往的人多为儒雅有学问的人。这里的“鸿儒”一般指“渊博的学者”,“白丁”一般指“社会地位低下,字也不识一个的平民百姓”。“鸿儒”与“白丁”的意义都有其来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作表示与他所交往的人多为儒雅有学问的人。这里的“鸿儒”一般指“渊博的学”,“白丁”一般指“社会地位低下,字也不识一个的平民百姓”。  相似文献   

7.
<正>《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白丁”与“鸿儒”是对举的两个词语。“鸿儒”表示学识广博的儒者,泛指博学之士,历来的释读皆无异议。但对“白丁”含义的认识,却一直存有歧解。当今汉语辞书对“白丁”词义的解释,大多仅列两个义项,一是没有科第和官职的平民,二是临时征召未隶兵籍的壮丁。但《汉语大词典》增列一个义项,即“指不学无术或缺乏知识的人”,且将《陋室铭》的两句引为第一书证。  相似文献   

8.
《陋室铭》一文有三处疑点。其一,“南阳诸葛庐”在前,“西蜀子云亭”在后,是否悖于用典的常法?其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否是作者“违心”之辞?其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否矛盾?其实,这些皆是刻意而为,表现了刘禹锡对“德”的看重、对“德”的抉择、对“德”的固守。理解三处疑点,即理解了“德馨”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9.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古诗文中有些语句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会产生错误。如《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的意思是: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登船。“主人下马”这部分省了“客”.“客在船”这部分又省了“主人”,前后语意互相补充,才能正确领会句意。如果将其理解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那就曲解了文意。可见。掌握这种修辞手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语句的意思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知道一个卫生常识:"饭前便后要洗手."于是,生活中,人们几乎都是这样做的:饭前洗洗手,便后也洗洗手.这是种错误的行为.这种错误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语言理解. "饭前便后"这种语言现象是互文.但是,即使许多人知道互文(互文是前后文互相渗透、补充、解释),即使许多人也背过许多互文的诗文句子,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也会产生这种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行为,因为他们的互文停留在知识上,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在生活中觉醒.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有一些著名文人写出的某些诗文,我们读后在心中总会隐隐约约闪现出些许的冷意。因为他们在不经意间就把老百姓给贬低了。他们在骨子里是不是看不起老百姓笔者不敢说,但他们所写的某些诗文,只要仔细分析,就会感觉到对底层平民百姓的轻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鸿儒:博学的人。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这句的意思是:到这里来谈天论地的都是一些渊博的大学者,和自己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陋室铭》有“谈笑有鸿儒”一句。何谓“鸿儒”?新版《辞海》说:鸿儒,“犹大儒。旧亦泛指渊博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课本的注释采用此说,认为:“[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学问的人。”但是,“鸿儒”一词有比《晋书》更早的出处,它的含意也不局限于字面意思。  相似文献   

13.
王振亮 《初中生》2009,(7):33-3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叫互辞,指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旬的意思互相补足.  相似文献   

15.
千古名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显现出"诗豪"刘禹锡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被贬为郎州司马,处陋室,成"白丁",而在精神追求上他却是"鸿儒",且与"鸿儒"结交甚密,尤其与柳宗元、白居易相知相交、同病相怜、诗文互递,成为莫逆之交,再现鸿儒气质。  相似文献   

16.
学学叶圣陶     
十多年前,我还是中学生时,读过两本书:叶圣陶先生的儿女叶至善、叶至诚、叶至美的作文集《花萼》、《三叶》。两本书分别由名作家宋云彬、朱自清作序。具体的文章至今已淡忘了,但是,对叶家三冠,妹的生活仍心向往之。儿女为文,父亲修改,名家作序,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美丽而古老的梦境。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二册课文《木兰诗》中有这样两句话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大多数同学翻译为 :将军打了上百场战争后死了 ,壮士打了十年战争后归来了。显然 ,这样的翻译是不正确的。这种句子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句 ,通常人们称之为“互文”。其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是把原本为一个意思的句子分成了两句 ,翻译时应揉合在一起。上述句子应翻译为 :将军和战士们 ,十年来历经上百场战斗 ,他们死去的死去 ,归来的归来。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个句子 :“主人下马客在船”,把意思为两层的句子合成一句 ,它也采用了这种“互文…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8,(2):21-2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似文献   

19.
先看一个例子: 在一次主题为“记叙文中的虚写”的初中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出示了《陋室铭》中的语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反面着笔”的虚写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贵刊95年第10期载《浅谈词句的意思与含义的区别及其教学》一文认为:“理解词句的意思”中的“意思”是指对词的一般意义的理解,或基本意义的理解,字面上的理解。又说对词句“意思”的理解,往往是就词解词,就句说句,是词典式的解释。笔者认为,这些说法值得推敲。六年制第十二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七篇课文后出现了说说句子意思的练习,而没有一题说说句子含义的题目。能说这些句子都没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吗?能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只需停留在就句说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