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宋朝事实》为作于南宋而记天水一朝典章制度之典籍,其原书已佚,现存版本皆承自乾隆时期学者奉敕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二十卷本。对于《宋朝事实》的作者旧有四种观点:即沈收、沈攸、李伋、李攸,其中最后一种当为正确说法。此书于南宋末年流传较普遍,原书亡佚应是在明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宋朝事实》为作于南宋而记天水一朝典章制度之典籍,其原书已佚,现存版本皆承自乾隆时期学者奉敕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二十卷本。对于《宋朝事实》的作者旧有四种观点:即沈收、沈攸、李伋、李攸,其中最后一种当为正确说法。此书于南宋末年流传较普遍,原书亡佚应是在明代中期。  相似文献   

3.
《茶山集》是宋代曾几的诗集。其编刻流传情况比较复杂,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亡佚。今人对其版本和源流考察较少。文章对《茶山集》的源流和版本情况进行考索,并对曾几的诗进行辑佚,为《茶山集》的整理提供一定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了 2 2种唐代学者为《史记》、《汉书》所作的古注 ,文章对其注释、音义、杂论、辨疑等 ,一一作出考证。通过考察书目著录和其它史料 ,进而研究诸书撰述的缘起、内容大概、流传影响等 ,并推断其亡佚时代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汉中记》即是其所征引的比较重要的地记文献之一。《汉中记》或创作于西晋或东晋初,其书大约在元代时就已经亡佚。本文对《汉中记》的作者情况、亡佚时代进行了考证,并讨论分析了其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征记》是较早的地理文学著作,留存了很多文史价值较大的资料.但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对于该书的作者,学界还存有一些疑惑.通过对《北征记》的佚文进行搜罗比照,判明其作者为刘宋时代的伍缉之,又对伍缉之的生平情况以及《北征记》的亡佚时代进行探考,并论析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8.
自宋迄清,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汉文西夏史料,传世史料如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人吴广成撰《西夏书事》等成为研究西夏学最重要的史料之一,而亡佚的《西夏须知》、《羌尔雅》等也能为研究西夏文献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为刘温润等9位宋朝人,祁承、李维桢等2位明朝人,洪亮吉、罗福颐等8位清朝及近代人物立传,目的就是想通过为重要汉文西夏史料著者立传的方式,令世人不要忘记这批史家对西夏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从汉文西夏文献这一视角,展示古代至近代西夏史料整理与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征引了许多前代地记,叙西南地理主要征引的地记有《汉中记》《巴蜀志》《益州记》等.这三种成书于晋宋时期的古代地记,是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志书.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地记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文献著作中.本文主要对此三种西南地记进行探究,分别对其作者情况、亡佚时代以及文史价值等进行辑考、论析.  相似文献   

10.
《高祖传》乃是记述汉高祖的言行即时记实史料。它与《楚汉春秋》、《汉著纪》、《世本》等为《史记》或《汉书》提供了秦、汉时期的史实,由于它早已亡佚,作者也鲜为人知,通过对其轶文的考证,并参考《史记》、《汉书》等史料,厘清两汉时著纪与起居注并非是同一种记事材料,推知《高祖传》非女史记录,力求找到《高祖传》的作者。  相似文献   

11.
宋时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百姓普遍崇尚祥瑞,这种风气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根源.尚祥之风对宋时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其中,"天书事件"将对祥瑞的崇奉推向了顶峰.近年来,宋史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但在宋代神秘文化方面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除少数几个学者在宋代巫术、占卜方面有所论述外,其他内容少有涉猎.  相似文献   

12.
两宋咏史词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咏史词人或通过咏叹女性来折射现实;或借咏史以言政、借史以抒怀;或以铁血丹心抒忧国忧民意;或寄情山林田园、不问古今兴废,等等.文章按照四分法将两宋咏史词划成北宋前后期和南宋前后期四个阶段来论述其主题流变.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古代发展史上的重要王朝,在这一历史阶段变革与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经济是基础,社会系列变化皆因经济因素变动连环引发使其然。因此探讨宋代社会变革问题应首先从其最基础的社会经济变化入手,具体体现为市场交易活动日益频繁、商人地位空前提高以及海外贸易高度繁荣,这充分说明宋代商品经济获得了新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14.
宋代晁氏是中原有名的世家大族,对于研究宋代历史和学具有相当价值,但是,关于晁氏家族还有若干重要的问题没有弄清。新发现的《晁氏世谱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信息,增进了人们对晁氏家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歌妓在抒写离情别绪、剖析个体性灵时,创作了许多相思离别、述情言志及寄赠酬谢的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体现了歌妓词在宋代词坛上的特殊地位。本文从产生宋代歌妓制度的原因出发,探求歌妓词的创作动机、创作内容及其创作地位。  相似文献   

16.
蜀士群体是一个地域性的士大夫群体,曹魏末年已见其形,到宋代更是声势浩大,对宋代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建国后的几十年来,学术界也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和专著。近年来的蜀士群体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对宋代蜀士群体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7.
两宋的政治环境影响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刨作题材和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诗词也在无形中记录了两宋政治格局、政治事件的变迁。二者共同作用,使宋代咏史诗形成了焦虑忧患、沉浑凝重、好议论翻案、颇具现实性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道教昌盛的时代,也是道教徒大显身手的时代。道士们大肆炫耀其占卜、看相、算命等预知吉凶祸福的方术。而芸芸众生包括具有一定理性思想的士大夫在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情况下,祈求道士们通过占卜、看相、算命等方术预知自己的命运,使整个宋代社会弥漫着浓厚的迷信风气,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常州书院源远流长,本文叙述自宋至清常州地区之书院创建、变迁情况,清末武进、阳湖两县知县捐廉助学、民间集资办学情况,以及名儒私人办学情况.  相似文献   

20.
"军"是一种产生于五代后期的特殊地方行政单位,至宋时被广泛设置。作为宋代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军"在北宋初期均为县级,仅有直隶与非直隶的区别,而至北宋中期始"军"有了州级与县级的区别,至北宋末期县级军开始了与县的整合,这种整合至南宋时已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