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初听到"孙庆国"的大名,是在某出版社一次隆重、严肃的社情分析会上.社长为佐证他一个新的观点、强调一项重点工作,一次次用洪亮的、充满权威的口吻说道:"据开卷公司的孙庆国先生说"……  相似文献   

2.
市县动态     
正江苏各地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活动南京南京市档案局围绕"走进档案"主题开展"七项"档案宣传服务系列活动,即制作一部档案工作的《法制快车》电视宣传短片、举行一次档案宣传广场咨询服务活动、走进网络直播间开展一次与网民互动宣传活动、组织一场档案文化学术报告会、公布一批开放档案、开展一次"名人·珍档"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一次档案工作系列征文活动等。活动期间,南京市档案局向市级机关和各区档案局发放国家档案局印制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宣传挂  相似文献   

3.
梁波 《中国记者》2012,(8):59-60
江苏省第12次党代会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的一次关键会议,也是江苏规格最高、要求最高的一次会议。做好党代会报道,既是媒体的政治任务,也是媒体策划水平和报道水平的一次体现。《现代快报》围绕"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收到题为"多元齐次对称生成分拆基初探"一文,文中出现"四元六次"、"四元6次"、"4元六次"、"4元6次"等等数字使用混乱的情况.当时笔者为了使这些数字规范化,翻阅了关于数字用法的书籍及相关论文,都没有找到范例可以作为直接的依据.后以它们作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发现:以"四元六次"、"4元6次"为关键词有检索结果,而以"四元6次"、"4元六次"为关键词却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记者生涯中,曾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先后4次给我写信.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落款的名字前又为什么先冠上"一个真诚求助者"、后冠上"一个不该忘记您的人"、再后冠上"一个知恩难报的人"这类感情色彩浓烈的字眼?时间已过去10多年了,至今我与这位"真诚求助者"也尚未谋面,但他的一次次来信宛如发生在昨天.他的每一次来信,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震撼,都促使我考虑该如何做人,如何当记者.  相似文献   

6.
苏州日报坚持"走"的传统,大约有一半的一线记者参加过一次以上的行走。从2003年开始,几乎每年组织一次大型走基层采访活动,分别是:2003年的"沿江沿线天天行"、2005年的"搜寻濒危的文化瑰宝"、2006年的"行走西藏"、2007年的"行走太湖"、2009年的"行走运河"、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1,(21):9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从3月起,中图社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积极引导全社党员干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织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五个一"系列庆祝活动,即:讲一次党课、举办一次知识竞赛、开展一次红歌比赛、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观看一部影视文献片。  相似文献   

8.
丹飞 《出版广角》2015,(3):38-39
又一次,不可能变成可能。《奔跑吧兄弟》(简称"跑男"),一档以"撕"为主要爆点的电视节目,就这样悄然无声地一夜爆红。人们像被施了魔咒,不分昼夜地在网上自发刷屏。与面对长腿"欧巴"和娃娃脸"都教授"时的花痴表现不同,这一次大家尽管集体发痴,却是做了冷眼旁观、理性分析的"理智粉",还有不少是路人转粉丝的。我这才发现,咱们中国人真不缺技术流:第一次,一个简写  相似文献   

9.
当<海底总动员>、<黑客帝国>、<特洛伊>、<蜘蛛侠Ⅱ>等影片风靡全国,吸引越来越多国人眼光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是好莱坞全球化策略的胜利抑或是美国全球化战略的成功;一个个年底岁末,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翘首期盼冯小刚的贺岁片,一次又一次的感叹"不过如此"却一次又一次心甘情愿地走进电影院去欣赏冯氏电影时,我们是否想到这是文化大众化和品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三月的北京,杨柳吐绿,鲜花绽放.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一次吸引了海内外新闻媒体的目光,众多的代表、委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比往年更具新闻魅力.这次"两会"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是五年一次的换届大会,又是在奥运年召开的大会,所受到的关注度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媒体组织一次大型社会活动,相当于开展一次大的"战役",需要整合大量的人、财、物资源,需要多个"兵种"协同作战。那么,采用何种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让采编、经营、后勤等部门人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10日至2012年11月12日,新华社组织了"你好,中国"微博采访团,这是中国主流媒体十八大前一次大规模的微博行动。采访团历时两个月,纵横数万里,不仅是一次全媒体报道,更是一次传统媒体与市场、受众"零距离"互动的真实运作。作为采访团的文字记者,在此为您讲述这一不同寻常的报道经历。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女记者,作为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队一员,乘坐我国唯一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报道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活动。十年前,她也曾随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采访。作为一次例行北极科考活动,如何让"这次"不同以往?本文是她在北极的采访感悟。  相似文献   

14.
包云 《新闻战线》2012,(1):22-2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称"中央电台")是有着七十多年光荣历史的国家电台。这次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既是对我们继承传统作风、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业务素养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新闻队伍媒体责任的一次重新锻造。中央电台提出,通过该活动,诞生一批"眼睛  相似文献   

15.
赵立敏 《东南传播》2021,(11):94-96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影响深远的跨文化传播运动,一次是发生于古代的佛教东传,最终形成了古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一次是发生在近代的西学东渐,最后形成了现代"马魂、中体、西用"的文化格局.比较这两次跨文化运动,虽然相隔遥远,却相互呼应,虽有不同,却又有很多共性,它们对于今天的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弋 《现代视听》2011,(10):41-45
姚明退役,是一次重大的媒体集会,它被央视体育频道建构成一次媒介事件。本文以丹尼尔·戴扬和伊莱尔·卡茨的"媒介事件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个案分析法,阐释了"姚明退役"直播这一媒介事件的建构语境、路径和展演,揭示出电视对"退役"这一个人行为进行媒介事件建构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书在"2009年北京订书会"成为一大亮点,也许正是这本剖析一位治理欠发达区域的市委书记的从政历程的书,让中国重新开始审视改革之道,而一度成为"最受争议的市委书记"之称的仇和,也正在被一次次复制、推广,最终成为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3日,新安晚报实施了自2005年"晚改早"后最火规模的一次改版.这是该报在报业发展新形势下展开的一次"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成就自我"的创新行动.  相似文献   

19.
理念:"时代主旋律,民生大视野" 梳理5次改版历程,理念日益明晰:体现"时代主旋律,民生大视野";打造"保持政经强势的权威主流大报";做好"出色主流新闻".为什么要改版?为什么要选择特定时期、持续地对报纸进行一次又一次"大手术"?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党报的使命与责任、对自身发展阶段与空间等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当陕西延安8·26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人们又一次面对各类媒体上的事故"遇难者名单",扼腕痛惜之余,是否也不由得从这对生命的最后尊重中得到些许宽慰? 发布时效越来越快速,版面一次比一次靠前,位置一次比一次突出—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遇难者名单"传递出的尊重与爱、温暖与感动,又使多少人通过媒体的点滴努力感受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7·21北京特大暴雨过后,《人民日报》7月27日2版要闻版上与遇难者名单同时刊发的还有快评《当那些沉重的名字一一念出》:"虽然,我们还不习惯把那些遇难者的名单公布出来,那些在矿难中、火灾中、地震中、车祸中逝去的生命,还只能是数字.但汶川地震后,我们的国旗已经为遇难者而降;那么,北京"7·21"灾害的这份遇难者详细名单,能否也开启一个示范,让"公布遇难者名单"从此成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典范,更成为政府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