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由好交差有其原因与变化过程。因此,从摸清后进生"后进"的原因入手,是教育好后进生的前提。我班里有个学生,上小学时曾被扣上"弱智"的帽子,划入"后进生"行列。升入中学后,我担任了他的班主任,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耐心的教育。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外,在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方面完全是个正常的孩子,而且反应程度并不比别人慢。由此我得出新的结论;他不是弱智学生。这以后,我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由于他在小学时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以致学…  相似文献   

2.
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转化后进生的基础。一般来说,后进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思想上后进的学生,另一类是学习上后进的学生,第三类是思想上、学习上均后进的学生。然而,后进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能满腔热情,对“症”下“药”,后进生这块“坚冰”就会被我们爱的火焰所融化。下面就我几年来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转变后进生的做法。一、认识上忌偏见。有的班主任对后进生常存在偏见,总认为他们“一无是处”,甚至不可救药,因而歧视他们。这样,当后进生发现老师对自己存在偏见,老是以老眼光看待自己时,就会很容易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甚…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理促成的,归结起来,后进生的形成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表现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佳等特点。解决后进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4.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的原因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作为班主任应该用心积极促其转化。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因此,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及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谈谈对后进生的教育75中王家凤对后进生.教师不仅要像对一般学生那样热情、尊重、爱护和耐心细致,而且还应分析其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而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被,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后进生之所以后进,...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进生是指在班级中,或思想品德不良,或学习成绩较差,或品德不良、学习也差、缺点和问题较多的学生。但后进生不是天生就是后进的,它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和方法上的错误;或是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或是学校教育的偏差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等等,造成了他们的后进,使得他们道德品质差,不爱学习,纪律松懈,作风懒散,不求上进,时间一长,便使自己变成了后进生。二、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转变后进生是一项艰苦、复杂、繁重的工作,教师应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思想上、行动上、…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所以,如何转变后进生的教学,全面提高数学成绩,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后进生的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一、主观上的因素是导致学生后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所谓”困难”学生,一般是指学习困难或思想表现、道德行为等方面落后的学生,也称为“后进生”。这样的学生在重点中学相对较少,在普通学校里却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困难”学生的类型很多,但按学业和思想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二是组织纪律、思想道德差的学生;三是学习成绩和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均差的学生。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状况千差万别,个性、阅历、受教育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形成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又可分为:“智力…  相似文献   

10.
初级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后进生是指常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后进生具有认识上的特征,情感上的特征,意志上的特征,学习上的特征。后进生的形成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正确把脉。对症下药,与成因对应,可以有这样的途径和方法:创造良好家庭条件,消除后进生的家庭原因,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纠正教育的偏差,力促后进生转化;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和歧视,很少得到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他们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成为‘教人遗忘的角落”。那么,如何实现后进生群体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当前不利因素的影响,学生中出现了“后进生”增多的现象。当今国家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鼓励先进、转化后进,获得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一、寻根求源,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不坚强;有的因为智力因素,感知慢、反应迟钝等。要转化后进,只有查清病“源”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转化目的。二、培养自尊,增强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也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他们…  相似文献   

13.
后进生亦称差生,是指学习成绩差或道德品质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其中百分之九十是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后进生面大是一个十分突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尤其是经过各级重点学校层层筛选之后集中在所谓“第三世界”学校里的“三类苗”、“四类苗”,学习成绩差的更多。即使是重点中学,后进生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十分关切,并做了研究和探讨,对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众多的研究中专门探讨初中后进生的心理与教育转化还比较少。笔者认为,从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说,初中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初中后进生的心理及转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倪松根 《中国教师》2010,(Z1):60-60
后进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要做好班级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风,尤其要做好后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工作。本文试图从大学后进学生自学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出发,提出后进生自学能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校学生因其道德素质低下、学习成绩较差被冠以"后进生"的帽子,他们的行为除具有一般青少年叛逆、偏激的特点之外,还有异于同级普高学生的其他特性。本文从中职后进生的行为特点出发,分析后进生"后进"的根源,并就此对症下药,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教育方法和建议,以此改善中职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后进学生。能否转化后进生是一个班级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转化后进生,提高转化的实效呢?一、分析原因真诚理解深入了解造成这些学生落后的原因。后进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在学业成绩上的后进,都不是  相似文献   

17.
张萍  高扬 《甘肃教育》2010,(15):19-19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在品行和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差不多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里,都有这类后进的学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人的心灵和人的面孔一样。总是千差万别的。”和优秀学生相比,后进生只是在某段学习过程中,因某些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方面稍显落后而已。  相似文献   

18.
后进生的辅导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辅导后进生中,掌握和运用一定的艺术,可以使辅导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要使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首先应全面了解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这样在辅导时,才能因材施教,辅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干差万别的,教育工作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决定于教育工作者能否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其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所谓后进生,可分为三类,一是学生态度认真而成绩不够理想的;二是学习态度不认真而学习成绩也差的;三是学习态度不认真而学习成绩倒是一般的。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后进生是班级的一部分,教师要尽可能帮助他们,提高班级的综合实力。从做个有心人,克服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塑造自尊心理,找出后进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了解、相信、辅导来提高学习成绩等具体措施来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