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松青 《文教资料》2006,(27):88-89
几千年来,典型的女性形象多由男性作家创造。女性在作品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男性作家赋予,女性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审美的客体或男性某种情感的载体。女性世界对男性作家来说终究是一个外在世界,本文将从现代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男性的视角。一、男性作家注视下的内涵现代男性作家通过文学这一途径,试图为现代女性构建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女性观念与意识。男性作家以代言体塑造的女性形象,虽不乏成功的范例,却往往在其注视下,承载了原创者的家国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今天,当我们再次去审视男性作家笔下的女子形…  相似文献   

2.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才子佳人小说是清初的畅销小说,其女性形象塑造、情节模式和结局安排是男性功名、婚恋理想的折射,契合了男性的审美期待。其塑造的才貌双全、不嫉妒的女性形象和“一夫多妻”的结局,反映男权中心规范下男性婚恋的理想模式,而金榜题名、衣锦荣归则体现了男性文化价值观演绎的功名富贵理想。  相似文献   

4.
在以女性为主角的唐宋艳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女性等待形象几乎是众多男性词家的“最爱”,形成了艳词独特的女性等待现象,本文就等待现象在唐宋艳词中的存在状况,男性作家对之采取的审美态度等问题展开探讨,最终追溯男性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的深层心理内蕴,心理期待,心理错觉及特殊的抒情需要。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作为一个先生长于农村后生活于都市的男性作家,作品存在着明显的阴阳二元对立、重阴轻阳的矛盾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农民“非”市民、“是”女性“非”男性,尤其在他对于古今女性小脚的反复描写、迷恋中,突出的呈现出明清以来传统士大夫“爱莲癖”的审美取向。这种矛盾的审美价值取向既给贾平凹带来了某种成功,也形成了制约。  相似文献   

6.
邬吉丽 《文教资料》2011,(10):15-17
“水”作为原型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内涵。地处碧水秀湖的浙江作家因长期受水乡环境的浸染.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借用“水”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以郁达夫、叶文玲等为代表的作家.将视点落在人物的道德化生存上,用“水”荡涤人性之丑恶.力图构建理想道德和人性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女性作家必然会在其文本中相对于男性文本中的天使与妖妇的形象,构想理想男性形象的两极。苇弟与凌吉士是相对于天使与妖妇划分的男性形象两极的典型。由于中国传统小说中硬汉(英雄)形象的非性化特征,所以他们没有走进女性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在其作品中之所以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和使用了种种不同的女性化意象,从其作品文本、作家本体出发,主要与下面四种因素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为人生”的文学思潮,朱自清独特的审美情感运动,朱自清的家庭生活与自身的性格因素,朱自清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文本接受者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 (父 )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 ,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 ,走出困境 ,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 ;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 ,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 ;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 ,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 ,力求表现和谐的人性 ,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带“缺陷性”的男性形象,他们懦弱、自私、缺乏责任、不敢担当,是女性拯救和保护的对象。这类男性形象的反复出现,是与作家内心深处的创伤经验有密切联系的,实际上表达了作家对男性世界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11.
论曹禺的女性审美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938年为界 ,曹禺的女性形象塑造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对洋溢着生命激情、充满现代气息的女性的赞美转向讴歌更具古典美的传统类型的女性。作为一个男性作家 ,他对女性的态度由“审美的”变为“功利的” ,由对“人”的生活关注 ,转向了对男性自我生活的关注。这一转向是曹禺在家事和国事的双重困扰下做出的 ,它已经逸出了纯粹创作风格的范畴 ,标志着作家在文化立场、价值观念、审美趣味诸方面的转向。它意味着曹禺正在悄悄地收拾起“反传统”的旗帜 ,返身向“传统”回归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本接受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女性作家通过解构夫(父)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私人化写作要突破重围,走出困境,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力求表现和谐人性,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硬汉精神的男性形象,而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她们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天使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对女性的书写,我们发现两位作家都深受男权思想影响,存在着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后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女性解放浪潮给陕西籍男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巨大影响,他们在作品中着力塑造新女性形象并彰显女性意识,但他们仍无法摆脱三秦大地古老的男性审美标准和男权意识,因此在两种思想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多挣扎于无可奈何的凄苦命运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5.
水作为原型意象,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小就在碧水秀湖中浸染的孙犁,在秉承传统文学的表现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水文化孕育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形塑了作品的“诗体”风格,蕴蓄了女性的柔和清丽,承栽了作家的故乡情结,使其作品闪动着清明如水、柔韧似水、灵动若水的魅力和光芒。  相似文献   

16.
水作为原型意象,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小就在碧水秀湖中浸染的孙犁,在秉承传统文学的表现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水文化孕育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形塑了作品的“诗体”风格,蕴蓄了女性的柔和清丽,承栽了作家的故乡情结,使其作品闪动着清明如水、柔韧似水、灵动若水的魅力和光芒。  相似文献   

17.
以粉碎“四人帮”为历史的转捩点,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新时期的发端,中国人民迎来了社会大变革的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也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作家们的文学观念、思维方式、创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再到“探索文学”,文学园地里呈现出一派纷繁杂沓的景象。“多样性”、“丰实性”、“多边探索”、“多元走向”……这样一些字眼,常常被人们拿来作为对新时期文学的现状和态势的概括和描述。新时期文学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有着社会、历史、时代以及文学本身的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其中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嬗变,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新时期文学的审美理想有哪些新变?对此应当如何评价?这对于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学发展规律,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文学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新时期文学的审美理想新变,首先表现为审美对象的变更,即发生了从“英雄”到“普通人”的位移。长期以来,文学创作的目光集中在英雄人物身上。这一方面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在火与血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急风暴雨的改天换地的斗争中,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文学创作理应描绘他们的风姿,讴歌他们的业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观的碰撞历史是妇女的血泪,现实是妇女的迷惘。而知识女性,因为产生了觉醒意识,更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她们试图于荆棘丛中探出妇女解放的路来。为此她们忧虑,她们恐惧,她们产生种种理想的幻觉,这就是她们的“精神黑洞”(任菀《寻找“自己的天空”》)。妇女们的优秀群体知识女性的先锋─—当代女性作家试图剖析并打开“精神黑洞”。女性作家们在经过“鞭挞男性”、“蔑视男性”、“关怀男性”再到“寻找社会病根”的探寻历程后,把目光放到了女性自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上。传统文化把女性定位在从属于婚姻契约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作家发展成女性主义作家,壮族作家黄夏斯榕的小说呈现出清晰的演变脉络:从写女性到女性主义视角的自觉运用;小说人物的变化,包括女性形象的变化和两性关系的变化等。女性从完全依附男性,到依靠男性指导即“被救”,再到独立自主即“自救”,乃至救同胞,救男性,女性不断地与男权社会抗争着,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