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产物学方面的分类这里所说的发明主要是相对于发明产物而言的。发明产物的不同存在形式和特征,是此方面分类的根本依据。(一)根据人类所利用客观规律的内容不同,我们可以将发明分为自然科学发明与社会科学发明。客观规律主要是由自然运动规律和社会运动规律构成。由人类对具体自然运动规律的能动利用而产生的发明,我们称为自然科学发明。自然科学发明可具体分为物理类发明、化学类发明、生物学类发明和数学类发明。由人类对具体物理运动规律的能动利用而形成的发明称为物理性发明,主要包括:机械力学类发明,如杠杆、滑轮、舟船等;热学类…  相似文献   

2.
发明设想转化为发明存在物,要有一个试验制作的过程。有发明设想不等于有发明,只有将发明设想转化为发明存在物,发明才能成立,而试验制作是转化的必要手段。发明设想再好,没有转化为发明存在物也只是一种设想,经过试验制作转化为客观存在,发明设想才具有了实在性。有的人产生了  相似文献   

3.
许多初涉发明的人往往把发明与创新等同起来,认为发明就是创新。以笔者多年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认为把发明与创新等同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发明的外延小于创新,只有经过优化的创新才能被称为发明。但是,有许多人却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创新的结果,就应是一项发明,只要是一项新发明就可以申请专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权益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发明可以概括地分为专利性发明和非专利性发明。一、专利性发明专利性发明,是指那些可以作为产品进行工业制造或可以作为工艺手段及技术手段直接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中进行产品生产的,并符合国家专利法的相关规定,由此能够取得国家专利审查机关的认可而获得国家专利权的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电话的发明,塑料的发明,硫化橡胶的制造方法的发明等,皆属于专利性发明。我们通常所说的发明,主要指的就是这种狭义的专利性发明。我们将专利性发明的这种可以作为工业产品进行工业制造的及作为工艺手段或技术手段直接应…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到2011年,中国发明协会和有关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发明展览会已成功举办20届,另外还有6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成为展示我国最新发明和专利成果、推动技术发明转化、传播发明理念、  相似文献   

6.
首次设立发明创业专项奖鼓励引导发明成果转化应用2012年4月9日,"中国移动G3杯"暨第六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颁奖大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原部长、中国发明协会理事长朱丽兰,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鹿大汉,北京发明协会理事长曹凤国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发明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发明质量是创新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企业发明专利层面研究跨领域科学搜索、网络位置与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位置在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以1999-2006年USPTO授权的燃料电池专利中企业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差异性正向影响发明质量,领域集聚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结构洞正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削弱了领域多样性对发明质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科学搜索、科学知识网络和企业发明质量相关研究,同时为“基于科学”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明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张景丰在香港发明界义务服务数十年,先后担任香港发明专利协会、香港发明家协会和香港发明协会会长、台北国际发明展评审委员、美国华人发明协会顾问、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他表示,为发明家服务是他的神圣任务。  相似文献   

9.
产品开发怎样充分利用专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制度是利用法律和经济的手段,保护发明创造,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保护发明和利用发明是专利制度的两大支柱.保护发明是国家用法律对发明创造成果予以确认和保护,在规定的保护期内,保证发明成果正常流通和再生产,任何人不得侵犯其权益;利用发明则是通过公开发明和实施发明,向社会提供最新的技术信息,传递经济、法律情报,并将发明创造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转化成直接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离开了对发明的利用就失去了保护发明的意义.因此保护发明是手段,利用发明才是真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发现是社会进步的车轮。发明与发现是一个国家的骄傲与光荣,同时又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没有发明与发现的民族,无疑是最悲哀和可怜的民族。没有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注定要承受羞愧受辱的命运。人类的历史是发明与发现的历史。古往今来,已有数不清的发明与发现问世,遗憾的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智慧灵光所带来的进步与便捷的同时,却很少会回眸深望,仔细思考它们的重大意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遴选出涉及18大类共100项古今中外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与发现奉献给读者。这些发明发现至今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反映人类发明与发现的总体面貌。本期首先推出的是如今最让老百姓食之忧患,弃之不能的食品饮料篇。发明与发现的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发明协会几年来从推广创造学,开发职工群众创造力入手,传播发明知识,引导发明创造,扶持发明人物,交流发明经验,汇集发明项目,推广发明成果,每年筛选项目参加全国发明展和国际发明展,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八五”期间,共获全国发明展166项,其中金奖42;项获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奖38项,其中金奖16项。许多项目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取得很好的效益。如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镀金牌得主、福建华强防火涂料厂厂长吴泉发同志发明的“金钢  相似文献   

12.
科技发明给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感觉,天天变着花样挑动我们的神经。环顾2006年度的发明,我们依据"环保、节能"的标准,评选出2006年度十大发明。至于"谷歌实景地图"虽然并非环保发明,但它是今年最酷的发明,所以也一并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发现是发明的基础,但发现不是发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入手,利用发现做发明。  相似文献   

14.
<正>发明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是人类改变世界现状、提升文明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选择。发明是一种实践历程。发明创育是社会生产力的推进器,将它作为产业来推动,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发明创育"是笔者提出的概念,即由创想发明而获得专利,由创化发展物化为产品,由创业发挥将产品变成商品;发明创育=创想发明+创化  相似文献   

15.
非职务技术发明是我国技术发明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职务技术发明具有发明主体的广泛性、价值追求的非营利性、活动运行的高效性以及技术成果竞争力强等特性,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却面临着发明处境艰难、专利转化极为困难、主体年龄严重老化等困境。克服非职务技术发明面临的不利因素,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必须给予平等对待和必要的政策扶助。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发明企业家本刊评论员一批致力于发明产业化的优秀发明企业家,5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嘉奖。这是我国发明界和企业界的一件喜事。我们向荣获首届全国优秀发明企业家称号的杰出代表表示热烈祝贺和敬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优秀发明企业...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初涉发明的人往往把发明与创新等同起来,认为发明就是创新。以笔者多年从事发明创造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认为把发明与创新等同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发明的外延小于创新,只有经过优化的创新才能被称为发明。但是,有许多人却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创新的结果,就应是一项发明,只要是一项新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进行开发。其结果导致了目前这样一个局面:在现在的专利文献中,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发明过程及其可视化的意义,在连接主义对创造性过程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用知识表示方法来可视化发明过程的主张,进而设计了一种加权的、适于描述发明过程的概念地图(IOCM)。对IOCM中元素(包括概念和关系)的界定、体系结构、权重的度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用IOCM的动态构建过程来描述发明的一般过程和发明者使用的隐性发明策略,并通过一个典型的发明实例初步展示了用IOCM描述发明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发明进行分类,首先是要正确地确定其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现在,我们就分别从行为学与产物学两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人类的发明进行如下分类。一、行为学方面的分类这里所说的发明主要是相对于人类的发明行为而言的,人类在发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行为特征是此方面分类的主要根据。(一)根据对所利用之客观规律的认识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感性发明和理性发明。感性发明,亦可称为经验性发明或自发性发明,是人类在自发的感性认识之基础上所做出的发明。感性认识是人类对客观规律外在的现象的形象性认识,是…  相似文献   

20.
一些初涉发明的人往往把发明与创新相等同起来,认为发明就是创新。以笔者多年从事发明活动所积累的经验和感悟,认为把发明与创新相等同是一个误区。事实上,发明的外延小于创新,只有经优化的创新才能被称为是发明。但是,有许多人却往往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创新的结果,就应是一项发明,只要是一项新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进行开发。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