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权佳 《今传媒》2012,(3):6-8
本土传媒一直以来是很多传媒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是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本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在本土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位知名学者表达了自己对本土传媒的独特见解和它的发展前景的展望,他用自己的经验之谈和切身体会向我们讲述了作为一个传媒人的责任和使命。他就是密苏里新闻学院博士、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彭增军。  相似文献   

2.
由思维惯性和缺乏理论指导所形成的认识上的模糊性与笼统性对传媒产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所有影响制造业的因素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信息开发能力是判断一个国家传媒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传媒流通业发展水平决定传媒相关商品流通效率,也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传媒产业的竞争力。传媒产业规模越大,社会化服务潜在需求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传媒服务业发展越迅速,更有利于破除小而全、大而全、自成体系的传统格局。  相似文献   

3.
自律是传媒职业问责框架下的决定性因素.职业问责框架下的传媒自律以媒介专业主义为基本原则,包括传媒从业者个体、传媒组织和传媒行业三个层面的自律,其固有的缺陷近年来在欧美引发了尴尬的遭遇与尝试性突破.建立一个新型的职业问责框架下的传媒自律机制,应是当前重构我国传媒自律机制的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4.
朱江 《新闻窗》2008,(6):119-120
当人们谈到媒介经营和管理时,首先需要了解传媒生产力的含义和构成,而这一点,恰恰是国内媒体经济学的一个空白。传媒生产力是传媒工作者在思想产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包括加工对象的客观世界表象、传媒工作者及从事传媒生产的各种资源与设备等。在传媒生产力中,记者、编辑、导演、导播和其他产品作者处于核心地位,社会科学观作为传媒生产力的导向,  相似文献   

5.
考虑到目前我国传媒主要是以集团化的形式而存在,一般每一个传媒都隶属于一个大型的传媒集团,而通常一个传媒集团又会包含不同种类(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层次的传媒。因此,笔者认为,传媒受众资源的配置,也必须和整个媒介集团结合起来。同一集团下的不同传媒要尽量避免受众市场的重复,媒介集团应该利用的不同的传媒开拓不同的受众市场.以最大限度地拥有受众资源。  相似文献   

6.
杨驰原 《传媒》2005,(6):57-59
再过十几天,人民网传媒频道就2岁了. 从2003年6月诞生到今天,人民网传媒频道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少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专业频道,变成了在传媒业内渐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网上传媒家园.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6月诞生到今天,人民网传媒频道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少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专业频道,变成了在传媒业内渐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网上传媒家园。屈指算来,时至今日,传媒频道共邀请近5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做客传媒沙龙,品牌栏目“传媒视线”推出66期深度  相似文献   

8.
传媒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和社会中长期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提高传媒公信力是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的重要手段。公信力也是衡量一个媒体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很多,对于一个媒体来说,一则新闻、一幅图片、一个标题或者一个节目、栏目,甚至一个错别字、某个主持人不规范的发音,都会对该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传媒的一举一动都会与其公信力枝叶相关。国内一些学者对影响传媒公信力的因素也曾作过一些论述。如佘文斌认为,“就媒体总体而言,真实、…  相似文献   

9.
传媒产品创新是当前我国传媒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在一个存在着机会成本的产业竞争背景下.怎样的传媒产品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一个传媒产品创新的效度问题.即传媒的产品创新活动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对于传媒成长效率提高是有效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一个新的概念,即市场创新度。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0.
闫肖锋 《青年记者》2010,(17):93-93
我们都生活在新闻里。普通人如此,传媒人更甚。 传媒营造一个“拟态现实”: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现实之外,营造出一个拟态现实。于是环球同此凉热。我们的心电图随这个拟态现实的起落而升降。传媒人操纵受众的心情,结果自己也被操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传媒与司法的冲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旨在勾通和协同传媒和司法关系的研讨会也搞过几次, 传媒与司法的冲突似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们需要拷问的是,传媒与司法的冲突真的是一个问题吗?如果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消解传媒和司法之间的“冲突”吗?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所谓传媒技术,换言之便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相关信息运输到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从当前情况来看,被人们应用过的传媒媒介包含了多个方面,分别是语言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以及互联网传媒,而传媒技术也涉及到了多种类型,比如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广播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等。思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期间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探究和分析,思维属于人们运动的一个过程,包含了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传媒经济发展属于一项体系性的战略。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传媒技术和传媒思维。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传媒、政治和社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后的香港存在着影响传媒表现和运作的众多因素,本文认为再国族化、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一个有助于分析香港传媒和政治变迁的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近两年来香港传媒如何响应重大社会和政治事件。在传媒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外,香港的社会和经济转变等非非政治性的社会变迁也影响着香港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16.
马黎 《中国广播》2008,(12):19-21
当传媒走进市场经济海洋的时候,每一个传媒人都会清楚,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竞争的焦点在哪里呢?纸质传媒天天在研究如何扩大发行量,电视和广播传媒一直关注收视收听率,网络与手机传媒每时每刻都在点击率上角逐。受众关注的程度体现着竞争的量化指标,但更能决定优劣的还在于吸引受众的方式。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树立为受众服务的理念,并认真主动地做好为受众个性化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天地》2011,(8):1-1
从报刊到广播.从电视到手机报,从博客到微博,现代传媒的手段不断更新。现代传媒的技术日新月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更直接、更快捷、更具个性的传媒方式。过去。传媒和通讯,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我们惊讶地发现,当今社会,几乎可以说,通讯就是传媒。从形式上来看,几乎一切通讯工具都具有传媒的功能,手机、电脑、电话等等,而从本质上看,这几乎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成为现代社会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相应的传媒力量也在互联网中找到用武之地,而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文化传承课题也被摆在世人面前。主要介绍互联网传媒的优势,阐述互联网传媒与传统文化的作用关系,并探讨互联网传媒实现文化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方法与范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回顾了传媒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以及不同时期的研究议题。传媒经济学是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的应用性学科,它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西方传媒经济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活跃的和跨学科研究领域。文章认为,西方传媒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例包括理论型、应用型和批评型范例;其研究方法可分为行业市场研究、公司研究和影响力研究。在介绍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同时,本文还简要回顾了传媒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文杰 《视听界》2005,(5):30-32
电视传媒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也是一个知识型的行业。在电视传媒行业中,有形资产只是一些工具性质的资产,而无形资产才更多地决定了电视传媒行业中竞争主体的价值。电视传媒无形资产无论从作品、商标还是人力资源以及社会影响力都成为支撑电视传媒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电视传媒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对电视传媒来讲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