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今年四月,正当商议接待朱绍禹先生讲学之际,忽然得知他病重的消息!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回想去年底先生来绍兴时,虽已86岁高龄,但座谈、讲学、游访……兴致勃勃,声如洪钟,神采焕然,怎么一下子就一病不起了呢?我马上从杭州飞往长春,到医院探望了病榻上的先生,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全国教学艺术研究中心、浙江省高师语文教育研究会、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和语文教学论学科点,以及许多关心他的领导与朋友表示了慰问。大家一心祈求并期盼着奇迹的出现,岂料没几天,五月九日,先生竟驾鹤西去!  相似文献   

2.
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形式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它与审美教育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语文专家苏灵扬说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远胜中小学的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充满着美的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语言中,领略各种各样的"美":如《看戏》中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苏州园林》中的…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至30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我校兼职教授、中国史记研究院名誉院长、《渭南师范学院学报》顾问张大可先生应邀来我校讲学。讲学期间,学院院长、学报主编丁德科教授亲切会见张大可先生。  相似文献   

4.
今年四月,正当商议接待朱绍禹先生讲学之际,忽然得知他病重的消息!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回想去年底先生来绍兴时,虽已86岁高龄,但座谈、讲学、游访……兴致勃勃,声如洪钟,神采焕然,怎么一下子就一病不起了呢?……  相似文献   

5.
为了广泛交流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北京教育学会于1981年3月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特邀上海教师来首都讲学,受到首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工作者热烈欢迎。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的讲题是《怎样做语文教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6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于根元先生和龚千炎先生,在新疆大学中文系徐思益和朱有明两位先生的陪同下,来我院讲学.  相似文献   

7.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8.
少堂先生自称是我的学生,但其实我一直把他当作我的朋友。近几年来.他在我国中学语文界非常的活跃。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在网上,当然更多的还是在语文老师们的日碑中,他都是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对这个理论知识扎实且很有点儿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后辈朋友。我的喜爱是不言而喻的。今天读了他的新作《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感慨良多,忍不住要为少堂先生喝两句彩。  相似文献   

9.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义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讲学课,走上讲台,写了一道算术题:2 5=?学生疑惑不解。可闻一多执意问:2 5=?学生们只好回答:“等于7。”闻一多说:“不错。在数学领域是这样,但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0也是可能的。”于是,他拿起一幅题为“万马奔腾”的油画让大家欣赏。画面上突出了两匹马,在那两匹马的后面又错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里说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公开讲学的教师。他自己‘学而不厌’ ,对弟子‘诲人不倦’。相传他先后教过的弟子有三千人之多。在春秋末期他建立了最大的讲学团体 ,并教育出不少有才干的学生。通过他的丰富的教学实践 ,在学习方法和认识论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如何理解任继愈先生所说的孔子“建立了最大的讲学团体” ?根据笔者对研究生教育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想在这里作一个自以为不无道理的借用 :孔子所教育的学生是“研究生” ;而这位“至圣先师”在这个“讲学团体”中充当着“研究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12.
原来大郗“下台”后.曾去日本讲学,当时,已故的国际乒联主席获村先生请他留在日本的会馆里教球。(《解放日报》1995年4月25日8版)  相似文献   

13.
顾毓琇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心系祖国的发展,关心祖国教育事业,从1973年起8次回国访问、讲学。顾毓琇先生对家乡的发展非常关心,对江南大学的教育事业也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4.
全国语文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主编崔峦先生,来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南宁市对教师们进行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二册培训,就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了精彩的讲学。这个讲学切实而深入,非常有指导价值。本刊征得崔峦先生同意,现将他讲学的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蔡澄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是语文点拨教学法的创始人,也是我素所敬重的语文教育界前辈之一。现在,凝聚着他从事语文教育50年心血与智慧的《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被收入《中国特级教师文库》,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蔡先生嘱我作序,使我既深感荣幸,又非常为难。因为在知识界,给别人的著作题辞或作序,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学习,即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课堂之外、生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看法,实际是和现在的观念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一点商榷     
刘国正先生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赞》(载《语教学通讯》2000年第2期)对钱理群教授在《审视中学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作为学术争论。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而笔读后。对刘国正先生的观点却不敢苟同。现不避弄斧之嫌。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于2007年4月4日至6日在湖北省荆州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沙市第五中学承办。来自荆州市各县市区、市直学校中学语文教师及省内外专家、学者和余映潮先生各地弟子等近500名代表出席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顾黄初先生是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被语文教育界称为继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老"之后的"三公"(另两位为朱绍禹、刘国正)之一。1953年,顾先生从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始在中学任教,担任过多年的中学教师,并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师和在职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后来转入扬州师院中文系担任语文教学法专业的教授,专门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直到2003年退休,他从教的时间长达50年。  相似文献   

20.
叶雪梅 《师道》2002,(6):40-41
在一所学校里,学生把一个老师扔进了游泳池,大批学生围在游泳池边上。老师想上岸,学生用脚把他踢回去。老师在水里来回挣扎。慢慢地,他沉入水底。没有人救他,也没有人叹息。学生们高高兴兴、神采飞扬地观赏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何死去。这一天成了“革命”的盛大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