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琰 《文教资料》2008,(5):58-59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感性、知性、理性的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需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听众在欣赏音乐时产生的心理活动,是人们感知、体验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从音乐欣赏心理的角度分析,音乐欣赏包括情感需要,诗意追求以及认知这三种心理要素。音乐欣赏是经过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并进行分析的心理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听众结合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音乐欣赏中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和联想、理解认识等这些审美实验方式,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紧密结合,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本文从感性和理性的心理两方面阐述音乐欣赏审美的体验活动,以及从感性和理性体验中逐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音乐欣赏的实践经验,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去探寻音乐的奥秘,从而获得最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5.
在审美的心理活动中,体验先于理解,即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音乐欣赏中更是如此,我们对音乐的欣赏要基于对它的感性体验。笔者将基于此试从音乐的独特属性、审美情感与音乐作品欣赏、理性认识在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谈对音乐欣赏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加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既要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又要注重用心灵同音乐对话,还要提高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欣赏教学也日益得到教师的重视.然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却仍然令教师感到困惑.以前的欣赏课,教师总是从概念出发,在学生尚未了解、感受音乐作品时,就在黑板上挂满一大堆的图标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只有让学生在感性中去把握这些概念,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归纳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当然,作为一门课程,音乐欣赏的内容以及需要把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多,普通学校音乐欣赏课上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对音乐艺术的性质不明确,对审美教育的规律不明确,从而导致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什么?经常可以看到的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一栏里写上这样一段开头语:通过对某作品的欣赏达到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等等.固然,这样一些教学目的是包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但这些教学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绝大部分已经由作品本身决定了.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欣赏中,欣赏者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反映过程,即音乐感知--感情共鸣--想像联想--理解认识.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就必须把握和构建学生的音乐欣赏心理,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反复聆听经典音乐和大型音乐作品,诱导学生联想和想像,调动学生的音乐感性积累和基本理论知识去认识音乐的艺术风格和精神特征,以及创设音乐情景等.  相似文献   

9.
由于音乐自身的非语义性、非空间造型性特点,以及人自身的差异性和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音乐欣赏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情况却是非常复杂的。本文通过对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过程三个阶段的论述,试图阐明主体的感性音乐积累与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在音乐欣赏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中感性与理性因素的交融,是音乐审美的思维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音乐欣赏及其审美的社会价值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拟在充分阐述音乐审美理性与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探讨音乐审美的社会价值及其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家道中落对穆时英的一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都市享乐的诱惑,沉重的欲望肉身,让穆时英在精神上浪荡飘零,无家可归。穆时英是一个在乡村和都市都无法获得救赎的特殊个案。和穆时英文本世界的日益明晰相比,穆时英的人本研究却非常欠缺。  相似文献   

12.
白沙集中大量的咏酒诗, 它们表现出浓烈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情调。主要体现在: 抒发自得的逸兴浓情; 表现诚挚、融洽的友情; 陶然忘机的诗酒之乐; 表白高洁、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提倡以艺术的方式优游人生,他的人生哲学沾染着浓厚的闲适享乐的色彩。看似以闲适享乐为主调的林氏的快乐人生哲学,其实是有着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它以浓淡适宜的关于人生的悲剧意识为其人生画面的底色;用智者独具的达观的人生态度来乐处人生;对人生的目的不作漂渺的幻梦或形而上的追问,而以生活本身为人生之目的;闲适享乐地优游人生是他艺术地应对人生的方式,是其人生哲学最显层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诗.小雅.采薇》评语中提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观点,不惟与诗意不合,也有悖其本人的诗歌情景观。"乐景"、"哀景"说将属人之情归为属物之性,与其"性性"、"物物"的哲学思想及"心目所及"、"貌其固有"、"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己之悲愉"等写景原则相矛盾;将"昔我往矣"等四个景句从全章抽离并前后割裂,拟想出"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两组"相反相成"的情景关系,立论虽新,却陷入了"分疆情景"、"一情一景"等以景就情的"阱"梏"。体会《采薇》原意,卒章乃是以节候物态的整体变化和对照,烘托因征戍日久、战事艰辛、思归心切等引发的无尽哀伤,其感人至深者,正缘于诗中所呈现并为船山反复推崇的真情实景和整体意境,而非缘于其所拟想的乐景与哀情、哀景与乐情的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15.
菲华作家柯清淡的小说创作有着深层的化底蕴,生动表现了海外游子从漂泊、彷徨到怀乡、寻根的情感历程。在艺术上也有着娴熟的技巧,且思想性和艺术性水乳交融,我们读他的作品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艺术歌曲洋溢着温馨、甜美,同时又感伤、忧郁,他的音乐赏心悦耳,旋律优美,精雕细琢,充满了纯粹的美感。他第一次把歌曲创作提升到可与交响乐相提并论的历史地位,奠定了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他独具的创作特色引人注目。白先勇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各种色彩鲜明的象征意象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感伤主义情绪,其中,他最偏爱的是调动红色、白色、黑色这三种颜色的视觉效应及其象征内涵来表达深刻意蕴。白先勇作品的这一特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龙虎的作品让人更多的感觉是率直的个性流露,观者很容易将情绪投入到他的作品中,可以浮想联翩,也可以流连于画面极具趣味性的用笔和熟练的技法中,让人产生各异的共鸣,从而达到美或趣味的享受以及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龙虎的作品让人更多的感觉是率直的个性流露,观者很容易将情绪投入到他的作品中,可以浮想联翩,也可以流连于画面极具趣味性的用笔和熟练的技法中,让人产生各异的共鸣,从而达到美或趣味的享受以及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调动自己的社会人生经验、根据个人的理想、审美标准和价值观等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意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能让读者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丰富作品的艺术外延,加强作家和读者的沟通交流,促进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