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的落后地区,开发也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世纪之交,本区社会经济必须同时满足充分就业与社会稳定、效率与公平、保护环境与维护民族及国家利益、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四大发展目标。作者认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必须遵循“需求、限制、平等”三大原则,确保人口与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三方面呈良性运行和发展;应采取人口有序发展、比较优势资源开发、防御型环境保护、局部区域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开放等综合模式,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高原人口与资源、资源与环境、环境与发展、区域与产业等多重关系之间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高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产业选择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过审慎选择的国家基本战略。文章较详尽地表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起源的社会背景、哲学思考及其理论体系 ;中国 2 1世纪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及其目标制定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指标设计等。同时 ,紧密结合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实际状况 ,从理论体系、实证体系、应用体系三大方面入手 ,为 2 1世纪我国区域发展的模式选择作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创新驱动战略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区域创新驱动战略存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难度较大、创新驱动战略所需资源分布不均、创新成果向企业生产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因此,区域创新驱动战略要采取完善企业制度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区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配置与区域分异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从湖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异着手,分析了湖北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配置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建立了湖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区域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尤以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资源型大省,在建国以来的50多年历史中曾为祖国工业化建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由于没能及早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遇到了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诸多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人们向往已久的和谐社会,成为这些资源型城市,乃至全省面临的唯一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与区域发展相关的关于发展的多维度解释、可持续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发展的内涵作出相应的解释,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科技等环境子系统支撑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与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约束,如何实现产业转型、选择何种区域发展政策来推动资源开发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则是实现资源开发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分析了资源开发型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概述了转型中应采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我国资源开发型城市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发展压力中如何转型,及政府制定何种战略和政策推动并形成区域性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谋划,其根本目的是构建企业竞争的优势。大庆油田发展总体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具体的战略选择时,应包括资源扩充、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部颁布的《可持续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科技工作的六项任务:1、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围绕未来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指标体系研究;国家和区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口与健康等发展战略研究;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粮食安全保障研究;全球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2、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与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背景下,探索性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梯度推进战略,进一步论证了实施的内在原因与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针对我国区域发展问题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变成现实过程中,关键问题是对可持续性的评价。本文采用博塞尔?哈特缪特的“标识星(Orientor Star)”方法,对青藏高原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定量评价,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文章在系统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作者按照人类、支撑及自然3个亚系统建立了川滇藏接壤地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应用标识星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在1959年、1999年和2039年该区的区域可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青藏高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口波动较大,自5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青藏高原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年轻型人口为特征的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未来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不可能供养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宗教文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具负面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改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樊杰 《资源科学》2000,22(4):12-21
从国家利益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自然特性出发,结合对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提出青藏地区近期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深入分析青藏地区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力-国家扶持政策及其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国家政策的建议,为青藏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并将构筑青藏地区特色经济系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分别探讨了支撑特色经济体系的3个支柱产业系列(以旅游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系列、绿色生态和特色农牧业系列、以民族工业和当地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纺工业系列)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明森 《资源科学》2000,22(4):78-82
青藏高原地域辽阔,地势高亢,生态环境独特而又脆弱。严酷的生存环境使其人口稀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弱,故高原原始自然面貌基本完好。但是最近数十年间,局部地区的水、土、生物与矿产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不合理利用,不仅使部分资源质量下降,也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趋于恶化,诸如草场退化、森林减少、荒漠化土地增大以及一些主要城乡的三废污染日益严重等。所以,适当控制人口、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整治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等乃是协调人地关系,保护高原资源与环境,促使高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土保持科学地统一起来。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范例探讨了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土地利用系统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模型空间面积分配、土地系统生态设计以及土壤侵蚀量输出分析和水土保持决策等。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藏高原进藏铁路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河谷深切、自然环境恶劣,交通“瓶劲”已严重制约高原的全国性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也难以满足高原内部人们交往、物资交流和信息流动的巨大需求。西藏是我国目前唯一未通铁路的省区,交通基础十分薄弱和落后,及早修建进藏铁路的战略意义重大。建议国家尽早安排、组织力量,尽快进行进藏铁路特别是青藏铁路续建工程,促进高原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完善;同时,建议国家设立青藏铁路专项建设基金,并实行特殊铁路专项补贴经营。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阐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念,探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分析生物资源研究状况、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时,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机制、长效保护策略研究,为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研发,推动新兴生物产业升级,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寻求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川西盆周山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水源保护区,拥有土地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再生资源的突出优势。其发展战略应避开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冲突,以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中心,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促进生态建设的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业,水电业,天然药物加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均处在不断加剧的动态变化中,揭示二者之间的互馈机制是保持和增强系统弹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科学基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重要的产水区和绝大部分泥沙的来源区。合理布局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协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黄河下游水资源利用与泥沙控制,是黄土高原地区和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本文立足于国际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国家需求,综述了区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模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黄土高原社会-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驱动机制,认为发展社会-生态系统动态机制分析方法和稳态转换识别方法,建立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权衡与优化模型,是推动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