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绳晚年,以民粹主义问题为切入点,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所作的再评价,在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价值。在批判民粹主义问题上,陈独秀与毛泽东可说是殊途同归。陈独秀运用“二次革命”论批判民粹主义,而毛泽东所凭借的则是新民主主义论。这两个理论虽有原则区别,但在与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问题上却达成了共识。这是因为,二者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主张有间断的革命和最终的革命目标等方面,见解相似,结论相近。我们应从这一角度对陈之“二次革命”论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是当时的现实困境与理论贫乏造成的。从中国共产党的实力来讲,当时尚不具备夺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可能性;从当时国共合作的实际来看,过分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权可能会加速国共合作的破裂。共产国际也不支持中共夺取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革命前途问题上,陈独秀认为国民革命成功后要经过一长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才有社会革命之需要与可能,这一判断是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之所以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分析。但是陈独秀对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并不是一以贯之,而是有一个认识上反复发展的过程,最后终于把革命的砝码压向资产阶级,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二次革命论”,构成他右倾机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一个发生、发展并在全党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它的理论基础是“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的形成,一方面,源于陈独秀世界观转变过程中思想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指导上的失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关于革命发展的两个革命理论。两个革命理论分别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认识的不同阶段,二次革命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的革命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是在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奋战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发展创造的革命观点。这两个革命观点提出的背景亦有很大不同。本文从二者提出的时间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评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革命论问题是陈独秀革命理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不仅确认了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思想,而且分析了二次革命论的反复及其演变特点。大革命时期表现为大起大落,数次反复;大革命失败后表现为一次革命论;抗日战争时期则明确为取消革命论。文章还在形成这种理论的原因方面表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形成.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3年4月和12月的“两篇文章”,另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6年9月发表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一文,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还认为,1926年9月后,胨独秀又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中国革命前途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忧国忧民的近现代著名历史人物和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一生不懈地探究中国革命的前途,其中不乏值得珍视的思想之光,更有探索中的歧路与迷失。1915年至1921年,陈独秀由主张以法美为师向走俄国之路转折;党的一大后至20年代末期,他曾提出过中国革命前途的三种方案,即“二次革命论”(实质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当然,某些方案仅处在朦胧游移的萌芽状态,并且与其前后期思想有所交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纵观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想,“二次革命论”对他困扰最烈,其演变轨迹是:萌芽——主导——否定——回归  相似文献   

9.
以往传统党史将"二次革命论"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与理论。本文根据共产国际新史料的挖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还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形成,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3年4月和12月的“两篇文章”,另一种观点认为形成于1926年9月发表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争斗》一文,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还认为,1926年9月后,陈独秀又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二次革命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不是一脉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1921年底开始酝酿国共合作到1923年12月陈独秀的《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一文的发表,是“二次革命论”的萌芽时期。1921年底,马林向陈独秀提出过建立“民…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八·七会议后 ,他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受到全党的批判 ,但他坚持错误 ,进一步提出取消主义理论 ,并与托洛茨基取消主义合流 ,最终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精神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 ,重新进行考察 ,发现过去给他扣上的九顶帽子 ,均不能成立 ,有些是似是而非。此案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桩最大的冤假错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又影响和推动上层领导 ,逐步改变了过去关于陈独秀的一些不实之词。本文试对这一正名的艰难历程 ,做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的时间不长,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理论积累不够,统一的、坚强的中央领导核心尚未形成,党在政治路线、思想路线上常常犯右或"左"的错误.由于上述原因,在遵义会议召开时,广大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理论上的认识不可能达成一致.故遵义会议不可能从政治上彻底解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6.
还一个真实的陈独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莫衷一是。恢复陈独秀的历史地位,不仅涉及到对其个人的“公正”问题,而且涉及到我们如何对待文化精英、思想先驱与革命功臣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试对陈独秀的功过是非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阐述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意义和他在文学革命中所建立的功绩,具体论述了以下观点:视文学革命为文化、政治、社会运动的前驱;高举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之文,以情为主”,批判“文以载道”,文学革命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阐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思想。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消化吸收;其二,受苏联以及共产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其三,对国情的认识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其四,受党内其他思想家探索的启发。陈独秀的社会经济思想是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与基本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的民族殖民地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东方和东方革命.他把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中,把民族与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作为推进世界革命新战略的重心和世界革命运动的重要支援力量.提出了“不要忘记东方”等口号,以此指导了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国际共运实践,帮助和扶持了东方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