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杰  赵士化 《学语文》2005,(2):33-34
中国的现代汉语诗发展到20世纪五十年代后。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当大陆的诗界走向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之时,台湾诗坛却经历了一个以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为主潮的迅猛发展期。从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台湾诗界在“现代派”、“蓝星”、“创世纪”三大诗社的推动下,延续了大陆三十年代以来逐渐断裂的诗歌现代化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纪弦、余光中、洛夫等人为代表的三大社诗人,  相似文献   

2.
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是西方的舶来品 ,分别于 1 935年和 1 94 9年从日本和祖国大陆两个渠道进入台湾。 1 94 9年 ,纪弦将 30年代大陆现代派的余绪带入台湾。 5 0年代台湾成立“现代”、“蓝星”、“创世纪”三大诗社 ,这是国民党高压下的早产胎儿。台湾现代派真正崛起于 6 0年代 ,其标志是以白先勇为代表的台湾大学“现代文学社”。后来他们都去了美国 ,台湾现代派式微 ,出现了“无根的一代”海外流学生文学 ,继则发展为海外华文文学。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纯诗理论相比,纪弦的纯诗话语从理论倡导上对诗的要求就是不够纯的,既要求在语言形式上去除与诗无关的杂质,又要求诗作带有浓烈的政治道德意味。即纪弦诗的纯粹性话语仅仅指涉艺术形式方面。纪弦的纯诗理论与其创作实践有明显的悖裂,但其对台湾诗坛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4.
纪弦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勃兴的真正鼓吹者、煽风者,是台湾现代派诗歌中一位重要而杰出的人物,但台湾现代派诗坛没有盟主,纪弦也不是其盟主  相似文献   

5.
台湾现代派在高压年代注意意象的经营和象征、暗示手法的运用,爱用声色交感、扭曲变形和歧义性手法,追求时空的交错、转移以及主客体的对应和换位,作为“现代派”旗手的纪弦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此外,进入台湾文学经典的郑愁予,那飘逸而又矜持的韵致,梦幻而又明丽的诗想,外加温柔的旋律和缠绵的节奏.造成一种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岛诗人和法国现代主义诗潮最初接触,始于30年代兴起的"风车诗社"是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一波;5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是台湾现代诗勃兴、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时期,不仅承继着台岛和大陆3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余绪,更直接导源于20世纪欧美、特别是法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引进和新的开发,为台湾诗坛接受法国现代诗潮的第二波。这一时期先后出现的“现代派”、“蓝星”和“创世纪”三大诗社,成为分途并进、引领本时期台湾现代诗潮走向的“三驾马车”,它们所驶过的路程,不仅清晰地标示着台湾现代诗的勃兴、发展的历程,而且也清晰地划出了本时期中西(中法)文学交融碰撞的历史标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台湾诗人纪弦大陆时期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政治与诗歌背景,较为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他在大陆时期创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现代派诗歌美学观。指出纪弦早期诗作一度曾受左翼文学影响,结合纪弦思想演变历程,揭示其诗作由忧郁滑向绝望的路径,评析其诗作日趋强烈的政治杂音和与左翼文艺为敌的政治面目,分析了纪弦大陆时期作为现代派诗人与当时其他现代派诗人艺术表现上的不同之处,文章也以确凿的史实纠正了近年学界对其若干诗作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方面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提出了新见解: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非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的重新审视与批判;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整体特征是:悲观厌世,荒诞与变形,重于创造,工于形式,向内转,重主观;三、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纪弦是台湾现代诗坛上一位重要作家,其诗语风格鲜明,多为诗人学者称许,具有口语化、谐趣美、散文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现代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写下了重要篇章。诗人纪弦由中国大陆到中国台湾,由路易士到纪弦,几十年漫长的创作历程,继其早期创作之后,实现了台湾现代派诗新的开拓与实践。纪弦诗歌中修辞艺术的彰显,反映了其审美情绪与生命体验中的哲思。浅白诗歌语调中的排比、反复回环等手法表达了诗人执著的人生体验与追求;象征性诗篇中,暗喻、想象、跳跃性等技巧的运用书写了诗人独立、自觉的情感及哲理的突破。从审美角度看,纪弦诗歌意在将思情与体验融于形式和技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意象的流动性和象征性带来时空变幻跨越式的审美感受。同时,纪弦诗歌中审美体验的激情性和随机性也是其显著特征,即使是平实的话语,也是深奥和令人震撼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现代派学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不断的诠释、论争和批评过程,概括而言,台湾的台湾现代派学研究有四种话语:批判与否定现代主义,为现代派辩护;搁置意识形态与美学观念争执的形式批评;现代主义在台湾的历史寻踪与学史定位。在有关台湾现代派学长久争议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重要的理论难题: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美学冲突;后发性现代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银 《鸡西大学学报》2007,7(3):72-74,87
本文通过对台湾现当代小说整体扫描,分别以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七十年代的主流文学和八十年代新世代都市小说为对象,探讨小说中“城市”形象和城市意识的演变过程,进而捕捉在台湾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小说的形成脉络和“人”对“城”态度变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以文化批判、人性的异化、人类的精神危机为主题;在艺术上以象征、隐喻、梦幻、意识流、怪诞等手法来表现病态的社会生活,主张以丑为美。它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有着密切联系。巴尔扎克在其作品里以自己对金钱的深刻理解表现出的人类异化危机,以及他对恶的客观认识和描写,对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上海博物馆最近公布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材料中《缁衣》所引《诗经》,对照有关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就《诗经》“又共Zi行,四或川之“的用字和版本流传重新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半叶开始,后殖民理论由西方蔓延到全球。在中国语境下,后殖民批评存在的理论述误成为不可忽视和回避的事实。它具体体现在:以情绪化的“西方主义”取代后殖民批评;认为我国的文学批评患有一种“失语症”而产生的过度焦虑;后殖民批评实践中令人尴尬的悖论处境。由于“西方主义”那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强有力的挑战性与破坏性,它的兴起阻碍了东西方文化学术交流事业的顺利进行。“失语症”的提出,体现了提出者的拳拳爱国之心。然而,笔者认为,其存在的前提和相应的对策都值得商榷。至于后殖民批评中的理论悖反,这是我们在操持后殖民理论话语时无法回避的事实。关键是要考虑我们在操持这一话语时,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要超越东西方等级制度和人为的冲突模式,不仅要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心态,而且要排除那种狭隘的民族情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型诗歌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和新诗史研究。它们的合力使得在20年代确立起来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体系走向深入和成熟。同时,3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在接受前苏联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观念和方法上,比起20年代来,面更广、力度更大,而且自觉意识也更强;因此,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表现得更足。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纪德君教授《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疑》的回应。本文认为徐朔方先生的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并没有如纪文所说"在很大程度上贬低了作家个体独特的创造性劳动,并进而没收了罗贯中等人的著作权",并非是与"对‘进化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理论观点的片面认识有关",而是与他熟悉中外文学,能以西方文学为参照,注重中外文学的比较有关。本文还对纪文在明代"四大奇书"研究方面对徐先生的批评提出辩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