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专利申请量存在显著的赋能效应,细分来看,数字金融对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结构性”赋能效应,其主要对低端专利申请量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校正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贷错配”问题,其对非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显现出更强的赋能效果。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在“量”上拓宽融资渠道,纾解信贷融资困境,进而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因此,当前应进一步加大数字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其普惠性,破解信贷融资约束困境,赋能企业核心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增长同频共振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测算了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的赋能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发展效率,相较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动态调节效应显示,当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和研发投入强度三个变量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增强;当财政分权度跨过门槛值后,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明显减弱。第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目前短期效应明显大于长期效应。该研究的结论对于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绿色发展潜能,助力国民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问题,将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采用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以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为理论支撑,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角度实证研究环境规制、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与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2)环境规制在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企业创新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环境规制与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倒U”关系和非线性调节效应。(4)工业资本集中度与工业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外商投资规模和企业利润水平与工业企业创新显著负相关;工业企业销售产值比重对工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但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运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普惠数字金融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从数字金融维度上来看,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但是数字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金融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中西部地区,覆盖广度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使用深度,而中西部地区正好相反;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地区市场化程度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单门槛效应,数字金融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才能发挥作用,而且该作用随着门槛变量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绿色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探究分析师跟踪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环境规制在分析师跟踪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分析师跟踪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间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分析师跟踪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从分析师这一外部视角研究企业绿色创新,既拓宽了分析师跟踪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丰富了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为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金融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可能。基于2012—2020年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及机制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长期驱动作用;结构效应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是主要驱动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大规模企业、高信息披露质量企业、制造业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驱动作用更强;机制分析显示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两大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7.
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是培育经济新动能、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分批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渐进倍差模型,基于2014至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对环保投资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环保投资不足型企业上。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和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环境规制和董事长环保背景进行传导。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投资规模和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这种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集聚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制造业集聚能否促进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攸关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文章基于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SBM方向距离函数测算绿色经济效率,将其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构造时空的工具变量精准识别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及其分解项的因果效应,并进一步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推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其中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途径;面板门槛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当人口密度、第二产业比重稳定在较高阶段时,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才得以发挥;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在空间上,绿色经济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二者存在动态调整机制;在时空上,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时空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数智技术应用对公司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金融机构持股公司的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需求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区域GDP发展、环境治理以及营商条件等影响也十分显著。研究表明,数智技术赋能企业力度每提升1%,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会提升0.55%,企业发展绩效在单位时间内平均可提升75%~337%;区域GDP发展水平每提升一个千分点,对金融机构持股企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0.47%;环境污染水平每提升1%,企业发展水平不降反升,绩效平均提升0.67%,对外开放水平对公司核心发展力具有抑制作用。政府应该加快建设基于数智技术发展的绿色创新科技发展机制和保障体系,为金融机构持股公司和更多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15-121
通过Super-SBM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进而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政府资金补贴对不同企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效率值高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其他地区效率值较低;政府资金补贴对不同企业规模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高技术企业规模小于门槛值时,政府资金补贴对绿色创新效率促进作用较小,而企业规模大于门槛值时,政府资金补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算法并结合全局Malmquist-Lenberger指数计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衡量绿色经济增长,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能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开放度异质性和政策异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该结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市场一体化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通过绿色效率改善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生态化和创新投入的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剖析了数字经济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其绿色效率的影响机理,采用2007-2016年数据,分别测量了我国沿海省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利于海洋经济绿色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正向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有非线性的正效应;数字经济对海洋经济绿色效率的影响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数字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对河北省农业绿色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助推农业绿色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数字金融可以为农业绿色企业提供资金配置,提升农业绿色产品消费水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绿色产品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农业绿色企业的成长。因此,可以通过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数字金融政策制度,健全数字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产品,优化数字金融基础建设等措施来促进河北省农业绿色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利用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和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引入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著。(2)区域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赋能效果存在异质性,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分维度看,数字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据此,政府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动能。文章基于2014—2019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且这一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更为显著。据此,山东省应加快数字经济建设,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发展好数字经济是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测算出2011-2019年度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倒U型”特征的促进作用,且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水平是重要的传导机制,同时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资源禀赋下具有异质性作用。本文为数字经济如何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也为如何促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1,(3):101-108
金融与科技创新具有绿色属性,是驱动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采用物理学的耦合模型测算了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对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上海、苏南、浙北地区协调程度较高,安徽省整体较低。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的绿色发展,还对周围地区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现区域绿色发展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相对贫困视阈下,要更加注重农民持续增收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管实践表明农村电商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农村电商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争议较大。基于“动态特征—增收途径—增收效应—增收结果”的完整逻辑链条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利用全国288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并验证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农村电商能够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同时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主要通过路径A“农村电商→交易效率→创新赋能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及路径B“农村电商→生产组织效率→经济增长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两条中介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提出从政府调节、经济增长、边界拓展、人才培养与赋能等维度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研发创新,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需要实践检验。基于2013—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研发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主要渠道;数字经济、研发创新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呈现异质性特征,高数字经济水平地区,具有较高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促进作用。应加大对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融合创新,加强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学习者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信息时代对数字技术在大学英语本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通过对其实现方式、应用场景以及效果评估的分析,发现数字赋能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教学效率。然而,数字赋能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因此,提出了加强数字赋能工具和平台设计与开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和使用能力、加强数字赋能与课程内容融合等建议,以推动数字赋能在大学英语本土文化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