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因真实性强、反馈快、互动性高等特点,让拥有巨大粉丝量的网红电商看到了一个销售的新途径——直播销售。笔者在文中将网红主播销售类传播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分析网红主播在直播销售过程中的传播行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务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宁  阮一婷 《传媒》2021,(10):55-56
当前,以电商、真人秀、游戏等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受关注,网络直播自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发展至今,用户规模已突破六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直播带货进一步推动了电商直播普及应用,但以主播为焦点的舆情事件也层出不穷.在以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络主播、商业企业以及监管机构、协会组织等为主体的网络直播数字文化传播体系下,有效的自律他律已成为网络直播发展需要从数字媒介素养、社会协同共治等方面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越 《采.写.编》2023,(12):190-192
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带货主播通过其特有的优势对受众产生巨大吸引力,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电商直播带货也为消费者购物带来弊端,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直播带货中电商主播对受众的角色认同和在直播中受众的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进而提升直播带货中受众的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和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红直播带货成为一种新兴的带货方式.但在网红直播带货过程中,出现了数据造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以及套娃消费等急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研究建议品牌在进行网红直播带货时注意明晰自身责任、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加强对主播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网红直播带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各种软件的功能均得到优化,视频软件、直播软件陆续推陈出新,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直播成为新的宣传、交流方式,网红在直播背景下异军突起,网红可通过电商、打赏、广告以及付费等服务方式变现,获得高额收入。尤其是网红电商,电商的日交易量、月交易量和商品出售数量持续增长。随着"直播+电商"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厂商、商家认识到这种营销模式的优势,尤其是在中国网民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商家与厂商选择"直播+电商"这种方式进行营销,可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但是,随着"直播+电商"这种营销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这种营销模式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存在一定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优化"直播+电商"营销策略,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直播+电商"的营销效果,进一步提高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6.
“直播带货”日趋兴盛,央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传统媒体主持人陆续试水“直播带货”,相较于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成长起来的网红主播,他们虽然在语言表达、文化底蕴、政治素养等方面积累较多,但在营销技巧、网友互动、营销心理策略等方面稍显不足。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学科交叉视角,融入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总结相关经验和做法,旨在为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网络直播主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4G以及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设备日渐普及,使网络直播迅速发展。网民只需一台电脑(手机)即可进行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提供了新的强大的传播方式,但也存在低俗、暴力等有害信息传播,给我国网络管理带来新的风险。"网红"的出现,大量粉丝话题、强大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深刻地影响着网络传播格局。《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实施,将有利于改善网络直播风险防治,改善互联网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曲涛  臧海平 《青年记者》2016,(26):15-17
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其中真人聊天秀直播占网络直播比例达19.2%.网络直播的飞速发展也催生了大量“网红”,但因内容低俗、涉黄甚至涉嫌违法,让网络直播广受诟病.最近,一名熊猫TV的网络主播“滴滴司机”偷拍空姐进行直播的新闻,再次把网络直播推上了风口浪尖.公安部宣布从8月1日起到10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整治网络直播平台.多位法律人士表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直播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加强监管.本文对目前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给出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薇 《新闻前哨》2021,(2):92-93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流量的优势。直播带货是新媒体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新媒体直播带货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网红成为新媒体直播带货的直接主体,选品成为新媒体直播带货的重要环节,供应链直接决定新媒体直播带货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尚烨 《传媒》2017,(23):43-4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与普及,互联网正在全方位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传统世界进行着颠覆性的改造.这一过程催生了许多依托于互联网载体而生长的群体及文化."网络直播"就是汇集多元众生相的互联网生态中极具特色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然而,由于网络直播平台属于一种新型社交媒介,因此,相应的监管尚不规范,加之资本的追逐,金钱与名望对网络主播的刺激,导致很多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了成为网络红人(简称"网红"),不断制造各种媒体轰动事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基于此背景,笔者在对网络直播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直播中的传播者、信息、受众等在网络直播中存在的失范现象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网络监管的现状,并从提升技术监管、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加大法律监管的频度和力度等三个方面对网络直播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冉亚敏 《传媒》2021,(15):79-81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恢复阶段,先于其他行业复苏的是电商直播行业.本文通过央视主播朱广权与淘宝主播李佳琦合作开展的跨界公益营销"谢谢你为湖北下单"为案例,结合此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联合展开的几次公益营销,探析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利用"头部"平台的引领,通过场域的共振实现多方共赢,并借助受众的狂欢心理完成主流价值观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直播带书是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出版企业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跨界融合的新生事物.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一新型线上商业零售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出版营销实践.文章从主播的身份角度分析了当下直播带书的应用模式,以符号消费、拟剧论、受众商品和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观照,从构建主播人设形象、提升主播图书选品能力、丰富直播带书营销场景、创新直播营销话术4方面探讨了新媒介环境下提升直播带书营销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兴起于2016年的网红直播,不但成为娱乐企业的营销主战场,而且趋于多元组合,依附于大数据和精准推广的网红直播在信息愈加公开化的现代社会更加为用户所接受。近几年网络直播的营销正在向着更理性化、更重体验化、更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网络直播平台近几年的营销模式对比和网红产业链经济概况,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指出直播营销在未来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杨强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17,(26):96-97
随着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认可.低门槛、高收入、迅速走红的可能,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争相加入网络主播队伍,越来越多网络主播开始占领大小屏幕,其中不乏粉丝上百万、收入直逼一线演艺明星的网红主播.部分金字塔尖的主播,不但享有众多粉丝拥戴,甚至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致许多平台为了吸引网民不惜重金挖人,独家签约网红主播.网络主播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直播这一形式迅速流行,各类直播平台不断涌现.网红直播的盈利方式给困惑已久的在线教育平台带来了希望.本文以教育直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育直播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红时代下,教育直播的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盖盛楠 《东南传播》2021,(4):114-118
作为泛娱乐化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重要的盈利途径,电商直播如何增强用户的消费黏性,是后疫情时期主播和平台迫切关注的问题.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重点分析电商直播平台主播特性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头部主播李佳琦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的具体方法,研究发现头部主播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主播通过专业知识储备、互动仪式营造、个性身份定位与话语表达及群体符号建构等方式,能有效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增加用户消费黏性.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福建新闻频道全新推出24小时全媒体直播互动平台"直播福建",依托福建新闻频道20年专业新闻基础及福建省唯一应急电视频道平台,以大量一线记者、著名电视主播为班底,以新闻事件直播和原创短视频为亮点,联合全省各大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头条,海博TV、央视网络直播平台等均可同步直播,形成网络直播矩阵,并可与传统电视大屏同步跨屏直播,将传统电视公信力影响力与新媒体实时互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周安琪 《出版广角》2016,(19):72-73
移动直播风口,新闻媒体显然不能照搬网红那一套就万事大吉.文章从互联网时代传播逻辑的变革,新闻媒体的直播选题思路,"一次采集、多次分发"的生产模式以及网络编辑、主播的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探究新闻资讯类客户端该如何把握机遇,保持定力,借风前行.  相似文献   

19.
刘洋  李琴 《青年记者》2017,(23):23-24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网络直播近年来井喷式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新兴职业,也相伴出现了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主播与直播观众.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际交往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衍生出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网络直播热潮下,直播内容低俗、网络主播违法现象频频出现.从社会学视角对网络直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0.
苑宁 《青年记者》2016,(24):88-89
网络游戏直播缘起于网络游戏视频,但视频传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出现了网络游戏直播平台.游戏直播平台的建构者在专业的游戏赛事中获取经验,再以游戏主播的方式进行直播.社会临场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概念,将社会临场感理论运用到新闻学领域,主要强调媒介使用户在体验之后获得相应的社会临场知觉. 网络游戏直播平台及用户分析 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提供电子竞技内容的媒体形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国内自2014年开始涌现出一批游戏直播平台,如斗鱼、战旗、龙珠直播等.①用户关系是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