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论基于敏捷制造的成本会计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敏捷化制造过程、敏捷制造所要求的集成化产品设计与过程开发、敏捷企业的管理与运行对构建敏捷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的要求;指出作业成本法经过适当的改进和发展可以符合这些要求,从而可以作为构建敏捷企业成本会计系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敏捷化制造过程的生产成本会计系统,并指出了敏捷企业成本会计系统尚待开发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创新伙伴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密切相关。构建包含个体创新指标和协同创新指标的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指标体系,个体创新指标包括企业敏捷程度、财务健康、技术能力、信誉状况与知识拥有和管理经验,协同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目标一致、资源互补、团队协作良好、动机一致和知识相通,同时应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主成分投影法选择协同创新伙伴,并通过一个汽车企业具体案例分析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企业协同创新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和选择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梅雪 《现代情报》2004,24(8):102-104
电子商务给传统ERP提出了问题和新的要求,今天的ERP的管理领域早已超出了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与管理的范畴,已经步入企业间协同管理的阶段,并将最终导致面向全球化生产体系的新一代ERP的系统的出现和发展。支持全球化企业合作与敏捷虚拟企业运营的集成化经营管理系统产生与不断发展。未来ERP将支持以协同商务、双赢机制和实时企业为特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美制造企业敏捷性改进差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了体现敏捷制造外部驱动、战略目标、使能技术和敏捷性能力之间关联关系的敏捷制造战略理论模型。依据该模型和国际制造业战略调查(IMS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对中国和美国制造企业近3年的敏捷性改进进行了对比。然后,采用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从外部环境、敏捷制造战略目标制定和使能技术应用的角度对造成两国制造企业敏捷性改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企业敏捷制造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敏捷供应链中,知识的及时沟通和共享是企业适应市场巨变和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敏捷供应链的特征和融入知识管理后的敏捷供应链及其知识共享,提出了敏捷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集成网络模型,以及在敏捷供应链中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魏琳娜  王喜富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140-140,138
本文通过对协同商务的分析研究,结合国际贸易发展状况,提出了国际贸易商务协同模型。国际贸易商务协同模型的提出,实现了国际贸易中贸易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的协同,使各企业资源得到整合,信息实现共享,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敏捷企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敏捷企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先进企业模式。本文对敏捷企业概念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敏捷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敏捷性等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敏捷企业理论研究的特点,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敏捷供应链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敏捷供应链中知识服务主体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提出了集中式、分布式和第三方3种不同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构建这3种模式的网络图模型,在分析每种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混合型知识服务网络模式。经过比较分析认为,混合知识服务网络具有较低的关系复杂度和最小的即时最大响应度,能更好地满足敏捷知识服务的需要,从而为敏捷供应链企业构建合理的知识服务网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供应链响应时间的协同计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胜  马士华  李莉 《预测》2004,23(5):52-56
在当前全球化、客户化导向的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敏捷、快速的响应能力成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把供应链响应时间视为一种重要的可分配资源,力求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及节点企业内生产时间和物流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提供一个有效的协同计划工具。在建立供应链整体与局部节点企业计划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建模研究,并提出相应算法,最后用实际调研的数据作为一个算例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演算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叶宏武 《科教文汇》2008,(36):276-277
平缝机刺料机构协同设计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敏捷化产品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异地协同设计系统的特征和实现网络协同产品设计的环境要求,建立了协同产品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基于网络的协同产品设计系统的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