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小城镇发展理论和大城市优先发展两种模式。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并综合运用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对两者加以比较,应以大城市发展优先为主旨,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势互补的格局,科学地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增长极理论为分析依据,研究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根据中小城市的规模、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业优势等的不同,可以把苏北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主要归纳为融入大城市发展模式、独立发展模式、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单一产业发展模式、混合产业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大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经验,指出在小汽车加速进入居民家庭的背景下,我国应积极推行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发展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建立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主要就业和居住点沿放射状快速公共交通线路布置的土地利用模式;发展混合用地形态的多功能社区.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本认为发展大城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拓展大城市的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坚持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城市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打造特色是大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长期以来执行的“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的城市化方针,使大城市的发展受到人为抑制,造成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三大问题:城市化滞后于非农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大城市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滞后性。本分析了大城市在我国城镇体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地位;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比中小城镇能产生更好的集聚效应;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的发展应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滇南中心城市是建设中的一个百万人口大城市,它将在云南省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县三城市所在的地区建成。通过对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模式的分析,认为当前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建设效果不显著,因此,要通过城市合并、农业产业化、工业产业集群、服务业的发展来加快城市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是塑造大城市发展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经济力量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力量是重要推动力;政治力量则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正是这三种力量的结合、互动和博弈塑造了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自发地形成了聚居现象。流动人口聚居区不论是从物质形态还是聚居区内的社会秩序来看,都与其所在城市具有较大的差异,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构成一定的冲击。治理流动人口聚居区关键要转变治理模式,促进流动人口与城市和谐共处。协调全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变目前流动人口向少数大城市过度聚集的状况,是解决流动聚居区各种问题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大城市目前处于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普遍存在和突发的阶段。如何处理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成为大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评价因素。世界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在处理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具体情况,能够提出我国大城市处理交通拥堵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方式事关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涉及对教育的根本属性和教育发展主客体的重新认识、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的重新设定、教育发展过程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教育发展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那种行政本位型、投入驱动型、外部依赖型、规模扩张型、硬件导向型的发展方式。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有五大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协调发展;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教育基本制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保障公平效率。为确保教育发展方式转变顺利推进,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加强条件保障;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减小改革阻力;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12.
论西部的自然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要素。西部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是与东部相比,经济上却落后了许多,因此,如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就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焦点。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的“我有什么就发展什么”的简单的资源导向型开发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导向型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着重健全分类管理机制、分别培养机制与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机制,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以实现大学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最大化吻合,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片面追求GDP数字和增长速度的偏向,给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矫正。重速度轻质量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偏差、利益驱动、政府职能错位和政绩考评机制失当。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主要对策:真正转变发展观念,彻底摒弃唯GDP主义;调整利益格局,促进市场主体逐利行为相对合理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绩效考评机制和考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大学理念和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各类大学理念的历史嬗变及由此所引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与拓展来看,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以多样化的思想来构建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本思路包括:学位类型多样化,入学条件宽松比,导师指导多样化和学位要求弹性化。  相似文献   

16.
从神坛走向生活--我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与纹饰演变原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古代青铜器造型与纹饰演变的原因.论述了生产力的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制器尚象"的哲学思想、人与动物关系的变化,以及政权的更替、统治者的意志对我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与纹饰演变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交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良好心理环境。文章阐述了交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运用此模式应贯彻合理交往原则、相互依赖原则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提出以打造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规划,为区域内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通过阐释都市型现代农业内涵及形成与发展因素,在对环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环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以实现国务院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出的京津冀地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提升河北省相关区域农业产业与京津的对接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单位要素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即旅游经济发展必然由以传统的"数量扩展发展"为主向"质量效益发展"为主转变。考察当前旅游数量扩展型发展模式产生的问题,探讨中国旅游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模式转换的对策,得出如下结论:不同形式的发展模式对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质量效益发展型更有利于强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实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