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体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力量,要突破"补充监督"的观念,与人大、信访等监督力量一起形成互动,建构起立体的监督体系,如此才能取得显著成效。新年伊始,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变脸了,除了增加直接表达观点的评论版之外,最突出的就是增加了舆论监督的分量。自元旦改版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多次刊登舆论监督报道。这,显然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从元旦起首次大改版,改版后每期节目不再拘泥于一个焦点,且更加亲民。央视《新闻联播》也加大了民生新闻以及舆论监督报道的分量,收视率上涨近两成,这是令人惊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看过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心中不由阵阵欣喜。倒不是因为这次改版已至善至美,而是通过改版,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种突破传统、超越过去和预示未来的新闻改革的信息。改版进行了两个多月,从各方面得到的反馈来看,是令人欣慰的,不论是读者还是新闻界,均给予改版的人民日报以较高的评价。但是,事物都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元化的特点,人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以来,大众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其中一个较大的改变就是: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给版面,给环境,给政策,力求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取得新突破。作为舆论监督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我置身其中,深感“与有荣焉”。  相似文献   

4.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0):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几年来,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出现了集体撤退的现象。各类舆论监督栏目纷纷改版或者弱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进入了“后舆论监督时代”。  相似文献   

5.
远远近近的,写这篇文章有好多动机。也许,最现实的,是从人民日报改版谈起了。1989年2月26日是人民日报改版后的第7天,在头版右下角,赫然是泰森挥拳击败布鲁诺的精采瞬间。人民日报近二年用照片幅大量多,而把一幅国际重大拳击比赛的新闻照片送上头版,这表明了对新闻规律的尊重,让人拍手称好。但是,且慢。同是改版后,麦田浇水(3月2日)的应景照片仍堂而皇之地稳坐头版。再翻阅改版后  相似文献   

6.
2011年5月以来,大众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其中一个较大的改变就是: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给版面,给环境,给政策,力求在舆论监督报道方面取得新突破.作为舆论监督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我置身其中,深感“与有荣焉”.怎样从事舆论监督报道?我的体会是:故事说圆,道理说透,轻松行文.  相似文献   

7.
当"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成为常态,我国党报似乎陷入为改版而改版的误区,"万变不离其宗",若没找到"宗",党报改版就会在变来变去中迷失方向.<人民日报>作为党报排头兵,每次改版都引人注目,具有党报风向标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三次重要改版,分析党报改版中"变"与"不变"的因素,望能给党报改革带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非常重视并支持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全国各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舆论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新闻舆论监督形式中,《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今日聚焦”栏目,运用摄影报道有效地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十分引人注目。1998年9月17  相似文献   

9.
2013年初,《人民日报》以《(人民日报〉欲采访民政部未获回应》、《15通电话得到1句领导不在》为题,连续报道了民政部不及时回应舆论热点,不落实中央转变作风要求的行为,促进了民政部工作改进,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热议。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就是要像《人民日报》那样敢于碰"大",敢于曝光大机关,敢于揭露大企业,敢于批评大人物,敢于直面大问题,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力量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的尖锐武器,影响  相似文献   

10.
2月27日,人民日报举办“新世纪党报舆论监督研讨会”,与会人员就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舆论监督效果,做好新世纪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了研讨。 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说,无论是基础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关键性的监督制约,都离不开新闻舆论的支持。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传达的是党中央的声音,在人民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党报以其鲜明严谨、说理透彻的言论和丰富多彩的栏目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着眼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从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第…  相似文献   

11.
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过去的16版扩大到了20版,版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据悉,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这已经是第四次扩版,而大大小小的改版,算起来共有13次。  相似文献   

12.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社论《致读者》,向广大读者宣告了其改版的三方面要求,在全国打响了第二次新闻改革的第一炮。在《人民日报》改版的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报纸都纷纷展开了各自的改革,复刊的《文汇报》便是改革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看过改版后的人民日报,心中不由阵阵欣喜。倒不是因为这次改版已至善至美,而是通过改版,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种突破传统、超越过去和预示未来的新闻改革的信息。改版进行了两个多月,从各方面得到的反馈来看,是令人欣慰的,不论是读者还是新闻界,均给予改版的人民日报以较高的评价。但是,事物都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元化的特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反映同样也不可失之片面。对这次改版,我们不仅要欣喜地接受它带来的正面的积极的效益,还要较为客观、冷静地面对因之而出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记者的日子不好过了如果说改版后的一些问题,恐怕最为突出的是弥漫在一些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有着较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心头那团近似迷惘、惶惑的雾气: “记者的日子不好过。”“改版后不知该写什么?怎么去写?”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办好《人民日报》包括搞好报纸的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  相似文献   

15.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酝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度挖掘“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相关资料,结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主导社会发展的逻辑由“革命”变为“建设”的历史情境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历史需要,描述并分析了酝酿改版的进程;体现了以邓拓为代表的党报工作者顺应时代变化、人民的要求和新闻规律的呼唤,将对改革规律的把握贯穿于整个改版的酝酿和实践中,尝试着探索一条党报变革的新途径。改革者从“版面内容”出发,力图回归新闻本位,在实践和理论上为《人民日报》改版做了较充分的准备,并通过呈送中共中央的改版报告得以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的消息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对于<新闻联播>这次的调整,内地媒体普遍解读出了这样的信息:"国际新闻时长增加了、舆论监督要加强、氛围不要那么严肃……"其中,<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等25家媒体在报道<新闻联播>节目改版时,在关注增加国际新闻的同时均提到了加强舆论监督、新闻批评的报道,且后者比前者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国内新闻界     
人民日报总编许中田要求加强舆论监督报道据《报刊动态》透露,人民日报群工部主办的《社会周刊》、《读者来信·内部版》,近来刊登了几件批评性报道,其典型性、针对性都很强,引起了被批评单位的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的舆论监督效果。总编辑许中田就此批示道,舆论监督之所以引起上上下下的强烈反响,并得到一致好评,这充分说明:一、整个社会对舆论监督的承受能力提高了,不是像以前那样“大惊小怪”了;二、业已呈现出广大干部群众欢迎,各级组织需要的态势;三、只要新闻单位出以公心,把事情搞细、搞准、搞实、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监督异军突起2008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舆论监督十分活跃,十分抢眼,<人民日报>专门就此撰文,称2008年为"中国网络监督年".(<人民日报>2009年2月3日<互联网: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这一年,引起强烈震动的网络舆论监督事件一件接一件:8月,网络论坛发帖揭露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区委书记董锋"演绎荒唐‘一夫二妻'制".最终董锋被正式逮捕.舆论认为"这是一场网络反腐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报改版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媒介现象.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进行了历史上第13次改、扩版."不仅增加容量,而且提升质量;不仅优化内容,而且改进文风".①按照"改版"的一般定义⑦,也可将其称为一次"改版".通过对这次改版的背景、定位和内容调整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窥见该报在破解党报改革难题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党历来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又明确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新闻媒体如何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笔者就此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梁衡,在接受专访时,梁衡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