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后油:中东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皆令世界其它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3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 734亿吨,中东地区储量就有1 066亿吨,占将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3以上.  相似文献   

2.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吨,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就有1066亿吨,约占总量的近2/3。  相似文献   

3.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石油输出地区,而日本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因素在日本中东政策的制订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石油蕴藏量之丰、油质之好、开采成本之低、运输之便捷,令世界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全世界石油探明蕴藏总量为1734吨,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就有1066亿吨,约占总量的近2/3。而且,中东地区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  相似文献   

5.
美国“倒萨”另有企图 :控制海湾石油 ,建立中东新秩序 ,消除以色列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中东地区的石油与国际劳务市场对石油输出国和劳务输出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中东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巨大转型。本文概述了"二战"以来中东地区的国际劳工状况,剖析了石油和国际劳工对中东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石油和国际劳工是影响现代中东社会结构变迁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7.
决策者进行外交决策时,不得不面临国际、国内双重压力,需要对国际、国内两个因素综合考量后做出慎重选择。在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中,在国际层面,是美国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博弈;在国内层面,是美国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但国际层面阿拉伯民族主义对美国中东利益的威胁,以及国内层面石油寡头对政府外交决策的主导,使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面临着根本性困境,这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石油体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冷战背景下,争夺石油霸权是美苏争夺的焦点之一。伊朗石油国有化给美国插手中东石油带来机会。美国及其盟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美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要求遏制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和削弱英国势力。美国的中东政策深受石油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和石油公司把中东石油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考虑,制定政策。在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中,美国在国家安全的构架下,遏制苏联石油扩张,排挤英国,确保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石油供给安全,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安全政策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石油是我们看待美国中东政策的一个视角和窗口.美国的中东石油外交政策在美国的中东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维护美国垄断财团利益、美国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措施,更对美国国家安全有重大影响.美国通过合作主义外交有效地维护了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但美国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体现了其权力与自由的悖论,而这也反映了美国民主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二战前的美国外交政策中,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石油政策。石油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中东政策深受石油因素的影响,美国政府和石油公司把中东石油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考虑,制定政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东石油安全政策形成,本文就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重难点解析1.中东地区石油的分布及石油输出线路。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5.4%。石油分布、石油输出也是本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冷战期间,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始终是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与其说是为了捍卫国家利益,不如说是保护以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几个垄断财团的利益。可以说在中东这一地区,美国的国家利益与洛克菲勒石油跨国公司的利益出现最大程度的重叠,并使美国执行带有“中东特色”的外交政策。文章拟简单阐述,并试图从中找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一、亚洲油气资源丰富 ,为油气大陆桥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西亚是世界的石油宝库。据第 1 4届世界石油会议估算 ,中东剩余探明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占世界的 54 %和 33%。但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主要石油储量受到国家石油公司的控制。地处中亚的几个国家 ,是世界上又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哈萨克斯坦陆上已探明石油储量为 2 1亿吨 ,天然气储量为 1 7万亿立方米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天然气可采储量达到 2 1万亿立方米 ,石油年产量达 550万吨 ;阿塞拜疆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处中亚的世界最大咸水湖里海大…  相似文献   

14.
石油是当代世界经济重要的战略物资,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储存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针对美国在中东安全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遏制政策,中国需要扩宽能源渠道,加强与中东国家的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从而确保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东作为连接两洋三大洲之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源头以及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一直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所在。随着伊拉克战争的打响,布什政府开始在中东实行民主改造新战略。本文试分析美国在民主和平论外衣下的新干涉主义在中东政策的具体实施,并对美国在中东民主化进程扮演角色和实际效用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美国介入中东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石油,中东石油对于美国在战略需求、经济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美国在中东选择以色列作为战略支撑,以色列无助于解决石油问题,却导致阿以战乱不止。为确保中东石油安全,美国历届政府致力于推行中东和平政策,但由于美国的霸权野心、偏袒以色列、漠视阿拉伯国家利益等因素,和平外交屡屡受阻,收效甚微。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背离,美国中东和平政策陷入历史悖论。如何准确定位,平衡各方利益,乃是美国中东和平政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东地区一直都是世界石油格局的核心地带,随着科技的突破和高油价时代到来,这一格局出现了实质变化.西半球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油流的流向,随之带动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本文通过论述"世界石油新格局"中的加拿大油砂资源"常规化"趋势来阐述新形势下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冷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20世纪60-70年代,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瞩目海洋     
朱阳 《阅读与鉴赏》2007,(6):30-31,70
我国海洋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相当于50个海南省大,约300万平方千米。海洋资源相当可观。比如南海石油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如果按每年我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计算.南海石油够我国用100年。  相似文献   

20.
发展-安全关联理论要求-国要实现发展必须要有安全的环境,包括国内安全及周边地区安全乃至国际局势的安全;另一方面安全也需要发展来保证。冷战结束后发展的安全化与安全的发展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美国在这一点上侧重于发展政策服从于安全政策。这一政策在中东陷入困境,非洲地区的实践是美国这-政策目标下的石油多元化的又一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