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白莲 《语文知识》2006,(11):20-20
“近水楼台”这个成语源于宋代俞文豹的《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相似文献   

2.
《文选》诗以"类"相分的形成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之前的总集录诗或学理论诗,多以“体”相分,而《选》录诗首创以内容之“类”相分《选》诗以“类”相分,或起自乐府分类,或受到类书影响。《选》之后的类书及诸总集,如唐代类书《艺类聚》、《初学论》及唐代总集《馆词林》、宋代总集《苑英华》所录诗,都是以“类”相分,印证了《选》诗以“类”相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体发展史上,“颂”“赞”二体的流变及其体制是极为复杂的。《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极其重要的选本和批评专著,分别对之进行了专门的评录。本文拟就此作一比较研究,着重分析其异同,并对“颂”“赞”二体的流变和体制特征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诗话辑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珍 《天中学刊》2003,18(1):55-57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是辑录宋代失传诗话的一部专门著作,所录作品36种,宋代诗话总集以及单行诗话之外的失传作品,大致已经包括在内。不过就笔者所见,还有若干种宋代已经成书而且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诗话著作,还没有进入辑佚者的视野,如《笔墨间录》、《王子思诗话》、《范元宾诗话》等,《宋诗话辑佚》就没有收录。即使是《宋诗话辑佚》已经收录的诗话中,如《王直方诗话》、《漫叟诗话》、《洪驹父诗话》、《蔡宽夫诗话》等,也还有若干佚文可供辑补。以上诸种诗话中,前两种笔者已有专文辑考,今汇集以下诸种佚文若干条为一篇…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选录了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书下注释在解释诗题时认为:“李儋、元锡,都是作者的友人。”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唐诗鉴赏辞典》在鉴赏该诗时提出:“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农家类共收录书籍19种,王磐《野菜谱》被列入其中的九部存目书籍之中,却被正目书籍《农政全书》全盘收录,四库馆臣言《野菜谱》“不及鲍山书之赅博蚍”[1]855,然据查证,《野菜谱》不及鲍山《野菜博录》宏博但极少重合,《野菜博录》与《农政全书》所收《救荒本草》颇有重合,亦被列入正目,且《野菜谱》成书于各本农家书籍之前,有开山之功,其具有的高度人性化,以及特有的文化背景、历史和医学价值,值得我们重新定位之.  相似文献   

8.
《五人墓碑记》中“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之“傫然”一词,解释纷然杂呈,似乎确诂难定。《古文观止》二吴的夹注谓“傫”字的“音义同垒”。——这也许就是一系列误释的根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诠注“傫然”为“相并相集貌”。沈蘅仲编著的《知困录——中学文言文备课札记》则依就课本的注释,一气辑录了五种解释。它们是:一,“聚集的样子”;二,“重叠相连的样子”;三,“依次重叠相连貌”;四,“凭高聚立貌”;五,“颓丧貌,此指无声息、无知觉。”之后,作者又胪列了《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三家大型辞典的释例。最后,作者取悦其所辑之第三种解说,曰:“故释为‘依次重叠相连之貌’为宜。”此外,还有释为“堆积的样子”的(见《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还有释为身体被  相似文献   

9.
辛启泰《稼轩年谱》依据《宋史·辛弃疾传》,径编定“师事”在十岁时,固属“武断”之举,而梁启超、陈思、邓广铭三《谱》,以驳“十岁”说而得出未曾师事的结论,亦难免率尔之讥。其实南宋陈模《怀古录》,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皆于《宋史》之外,别有关于“师事”的记载。尤其是元代虞集为主修《宋史》者,乃有小诗《萧闲堂》歌咏其事,足为“师事”说之确证。唯“师事”并非聚童教读,而是行卷参请,其事约在稼轩两赴燕山应试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宋代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寄居”、“土居”等语为线索,考察宋代士大夫的社会性格。“寄居”是“暂住”的意思,《汉书》中就已出现,如《息夫躬传》记载:“躬归国,未有第宅,寄居丘亭”。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是极普遍使用的,但做为制度史用语,在其他时代则不多见。然而在宋代史籍、特别是《宋会要辑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寄居士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国史辞典》正误两则李学智《中华民国史辞典》①“十八星旗”、“五色旗”条释文,多有与史实不符之处,试正如下。一“十八星旗全称‘铁血十八星旗’。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共进会之旗。由焦达峰、孙武等人设制。旗上十八颗星,代表全国十八行省。星系红色,示意...  相似文献   

12.
《玉壶春》剧,臧晋叔所编《元曲选》题为武汉臣撰。但各本《录鬼簿》与《太和正音谱》,于武氏名下,只列有《玉堂春》剧(孟称舜本《录鬼簿》将“堂”字错书为“”),都未著录此剧。独《元曲选》卷首,将朱权著《太和正音谱》作一摘要,名曰《元曲论》,于“元群英所撰杂剧”项下,列有武汉臣《玉壶春》剧,注云:“一 云《玉堂春》,误。武氏确撰有《玉堂春》,全名《郑琼娥梅雪玉堂春》,各本《录鬼簿》与《太和正音谱》均著录,但都未注明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典故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诚如有的评论所说,“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工具书。对唐诗的爱好者、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都不失为良师益友”。但这样一部洋洋300万言的巨帙辞书要做到毫发无憾是困难的。笔者在翻阅过程中,凡偶有所疑,皆操笔识之。今不揣谫陋,录出如下,供此书再版时参考。“一土”条(7页)。「出典]《汉书》卷五十《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日:‘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按:《汉书》此段文字一…  相似文献   

14.
明儒周洪谟著述丰富,然其作品大多散失,唯《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传世.明清著录《疑辨录》的书名达29种之多.《箐斋读书录》和《疑辨录》的篇目和内容绝大多数雷同,原因在于《疑辨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进行整并、删改和打磨而成.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乃《箐斋读书录》之异名,并非另有一书.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周洪谟诗文中有三首并非周洪谟之作.  相似文献   

15.
读词四记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的故乡.距今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国历代大都专门设置了管理茶事的专门机构.一些朝代还有茶法、茶税.至於有关茶的著作,从唐代陆羽的《茶经》算起,丁谓的《茶图》、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许次经的《茶疏》等不下一百余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吟茶的诗与词.在宋代,李之仪、舒  相似文献   

16.
如何搞好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由于录格式、字段录、录内容、录方式等环节与通行的中图书数据录CNMARC格式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书目数据质量。应提高编目人员素质,统一按照《中国图书编目规则)和《中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编目,制定CNMARC实施细则,同时加强馆际协作,采用联机套录编目。  相似文献   

17.
考据史学的出现和兴盛是宋代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对此前辈学者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很少有人从考据学角度入手对之进行分析,因而不够细致入微。文章通过对宋代史学家李心传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考史成果进行分析,试图厘清宋代考据史学发展的脉络,希望对深入研究宋代史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物产”广泛记载于地记、图经、谱录、地方志等历史典籍或者博物学著作中,其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物产”至宋代成为地方志记载的固定内容,至明代形成完备的记录体例。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所藏手抄本《方志物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万国鼎先生组织摘抄的物产专题性资料。通过系统梳理手抄本《方志物产》研究过程中经历的纸本专题汇编资料数字素材库构建、词汇级数据语料库形成、面向服务的知识化数智平台孕育三个阶段,阐述各个阶段取得的实践成果。对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下,《方志物产》的深度利用场景进行了展望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古典目录之书,“汉有略、晋有部、唐有录、宋有目、元有考,志则诸史共之。”这是明代胡应麟在《少宝山房笔丛》中对我国目录著作做的概括说明。目录著作在书目中独立成类,是到《隋书·经籍志》史部开始立“簿录”一门,自此目录学成为专门之学。唐宋以  相似文献   

20.
辞典特性概括为查检性、查目性两条,是可以把它同普通图书和一般工具书区别开来的。辞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辞典、专科辞典和百科全书,它不可能是语言学的“分支”或“分娩”学科。它与众多学科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它是一门接受众多学科和自身的理论指导,有着特有内容体系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