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胡塞尔对现象学整体的说明,不光是逻辑与数学在知识上的厘清,或是意识本质面的先验科学,更是一种纯粹的本质科学.它为所有的科学知识提供本质性的建基工作,所有呈现在意识里的东西都可以被现象学加以研究.胡塞尔发现整个哲学似乎都被这门现象学的科学包含在内,或根基在它身上.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需要从"此时此刻"的个别经验所发生的经历,转向本质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对现象学整体的说明,不光是逻辑与数学在知识上的厘清,或甚是意识本质面的先验科学,更是一种纯粹的本质科学.它为所有的科学知识提供本质性的建基工作.所有呈现在意识里的东西都可以被现象学加以研究.胡塞尔发现整个哲学似乎都被这门现象学的科学包含在内,或根基在它身上.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需要从此时此刻的个别经验所发生的经历,转向本质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胡塞尔对一般、本质的把握不同于传统的抽象,而是转换了思想的方法。通过悬置传统的认识理论和方法而"面向事物本身",利用直观来把握一般的本质。但是,这个方法仍然落入了历史的窠臼,在本质由个别直观向一般直观的过渡中遭遇"滑铁卢"。这是一个从柏拉图以来就存在的认识论上的千古难题。胡塞尔其后的哲学家们对本质直观也是隐忍不言甚至是放弃,虽然如此,包括本质直观在内的现象学的思想在西方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直观"概念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具有中心意义,"本质直观"则是"直观"的最终朝向。然而,"本质直观"不是一蹴而就的——素朴的"感性直观"包含着巨大的"缺漏",它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才能上升至"本质直观",这个中间环节就是"范畴直观"。基于"范畴直观"的这种重要性,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研究的第二篇对"范畴直观"作了详细的论述。"范畴直观"的统握性、整体性、观念性是"直观"概念不断扩展、深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郭莹 《中学教育》2013,(1):19-25
教育现象学以现象学为哲学基础,植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和"生活世界"到范梅南将"悬置"这种现象学方法运用于教育现象实践研究,教育现象学经历了从内在理论生发到实践应用的发展历程。作为当前国内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研究者对教育现象学关注的焦点存在着一些差异。教育现象学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也必将实现于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质"这一术语不是指经验的一般概念,而是指纯粹的、非实在的一般概念;"本质直观"的操作步骤包括自由的变更、变更中的统一性的联结以及对于其中的全等者的直观.本质直观意味着"本质"获得了自身给予的明见性."自由变更"并非胡思乱想,"本质直观"和通常的抽象论是有严格区别的;通常的关于本质或共相的看法其实并不是可靠的见识.本质直观的问题指向一个更开阔更深广的问题视域.  相似文献   

7.
普遍必然的本质在传统西方哲学中是外在于自我明证性的推论和设定,而胡塞尔在“本质直观”中将其拉回到自我内在直观性中来。而理解这种“本质直观”思路的关键在于现象学的直观本身指向通过自由想象而呈现的纯粹意识世界,而不是指向知觉到的事实经验世界,经验世界被含括在纯粹可能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的现象学,其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它的"方法"。本文认为现象学的还原、本质直观、描述方法构成了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实现了对传统哲学方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5,(8A):17-18
德国人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创立的现象学是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潮之一。现象学的哲学思考强调的不是用概念、教条来告诫别人,而是强调从现象中直接看到普遍,在现象中直接把握本质。按照胡塞尔的说法,就是将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先括弧、悬置起来。现象学采取“本质直观”的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昕、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质直观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正是因为有了本质直观的方法,本质才得以被构造出来,形式本体论和区域本体论才得以可能。但是,有学者认为在本质直观中隐含着悖论,并以此来质疑本质直观。为此,我们借助发生的视角,从“被动性”与“主动性”出发,重新考察本质直观的三个环节,并尤其突出“被动性”在第二个环节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基于对“被动性”的深层考察,我们揭示出“内时间”、“原联想”的基础性作用,进而化解隐含在本质直观中的“悖论”。陈嘉明教授在其文章中对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提出了怀疑,我们在此恰好可以对其作出回应,并从发生的视角为本质直观作出辩护。  相似文献   

11.
透视教育现象学——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心性现象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它以意识及其本质、心的逻辑、“心的秩序”或“心之理”为其研究对象,即是说,在内容上它是事关“心性”的;其二,它以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生说明为其基本研究方法,这意味着,在方法上它是事关“现象学”的。心性现象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在反思的目光中,通过观念直观来把握心识的本质因素与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既意味着各个本质因素在静态结构方面的联系,也意味着它们在发生历史方面的联系。与之相应的方法是横向本质直观和纵向本质直观。  相似文献   

13.
感觉的人化或理性化是马克思实践哲学和美学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本身脱胎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后者主张人的认识能力通过辩证的自我扬弃,从感性逐渐演变为理性。马克思抛弃了这种思辨哲学,继承并改造了其中的对象化理论,认为对象化不是精神自我运动的内在环节,相反是精神发展的根本前提,主张感觉是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直接变成理论家的。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感觉不再只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同时具有了本质直观或范畴直观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人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具有了社会性或者人性,并且构成了审美经验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发现了人的本质直观能力,这一发现使他的实践哲学和美学克服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思辨性质,转而对胡塞尔所开创的现代现象学保持着开放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关于直觉,近代笛卡尔就用其在解析几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后,经过叔本华对理性思维的激烈批判,及彭加勒、波普尔等人的进一步否定,直觉被放在认识论的最高位置。胡塞尔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给直觉以更充分的肯定,认为本质直观,即爱多斯直觉,可以透过经验映射的相似性、经过精神上的递推,把握共同之物;将个别直观上升到观念直观,实现对事物本真的认识和理论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把清除研究对象中非明证性因素的工作称之为现象学的还原方法.由于所要排除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三种截然不同的还原方法,即狭义的"现象学还原"方法、"本质还原"方法、"先验还原"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波普所反对的“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不同,胡塞尔反对“历史相对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历史哲学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历史是否具有一个本质结构和这个本质结构可否被把握到这两个问题,胡塞尔不仅从内容上认定历史有一个本质的意义结构,而且从方法上提供了对此意义结构进行纵向本质直观的可能性,并以此为依据对历史相对论进行批判。同时,本质直观或者观念化在与观念对象的另外两种实现方式,即理想化和语言化的区分中得到进一步的澄清。总之,胡塞尔的历史观着重于内历史与历史的关系,否认概念、命题的发生、发展是偶然随意的,强调在命题意义背后的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哲学中,道家主张通过观道达到人生的超越;而佛教的中观思想核心在于万法皆空,这同样也是要达到对俗谛的超越。在西方现代哲学中,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是通过个别事物的被给予性达到对于一般和本质的认识。这些对于外物的观察方式都是对于经验的超越,但超越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直观理论,"看"这种基本的感性行为可以成为审美的逻辑起点;而道释的心观则为我们考察"看"如何达到事物的意义深层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象学方法论可以在现象学寻找事物本质的方法论中寻找到根.胡塞尔现象学对事物本质有两点"革命性"的认识.一是认为,个体、偶然的存在物可以具有本质,这是对传统本质观"共相说"认识论的颠覆;二是认为本质可以通过"看、直观"获得,这是对笛卡尔以来本质通过"思"获得的方法论的颠覆.但是,现象学本质观也存在两点悖论.首先现象学也以追求客观、确定的本质为目标,可是经过个体主观过滤后的意识(现象)不可能是确定、客观的;其次,通过对主观"前见"的悬置,经验之我不可能还原为先验之我,因为"前见"不可能被"经验之我"悬置起来,也就不可能找到纯粹客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直观性教学原则作为教学的经典性原则一直在夸美纽斯阐释的意义上加以使用,它建立在感知直观的基础上。随着现代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理智直观的价值和意义,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李泽厚的"自由直观",完形心理学所论证的"格式塔",为"理智直观"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和心理学基础。由此,现代直观性教学原则亟待扩展其意义,即培养学生的理智直观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整体的感悟能力与自由人格德性。  相似文献   

20.
对本质直观的强调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所在,也是它冲破西方传统哲学思维的关键思想,正是在这个方面,它与中国传统思维的直观特点产生了可以互相比照的平台。二者在认知方法和认知目的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然而正是差异的存在使得中西哲学在直观体认的具体路径上有了进行融通和推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