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沟通途径缺乏;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等.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2.
傅冰 《教书育人》2006,(3):62-63
永新村地处城郊,全村人口一万六千多人,永新校在校小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不少村民忙于商海的冲浪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独生子女现象所带来的隔代教育也时而撞击着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陷入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失却依托的无助窘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忽视素质培养、心理疏导的家教片面性与独立的、单向的学校心理教育难以形成合力。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应家校联手,打造双向互动的心育天空,共搭心育之桥,大力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三年级的一名小男孩因在学校不断被同学、老师投诉,出现明显的行为偏差,在校,扰乱课堂,同伴交往遇阻;在家,亲子关系僵化,完全无视父母的教导。为此,家长感到很烦恼,主动带孩子寻求心理辅导。通过多次亲子心理辅导,家长认识并反思自身不良的亲子互动,尝试体验良性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得以明显改善。之后小孩在学校被投诉的情况明显减少,同伴关系逐渐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者通过访谈调研,了解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亲子冲突问题.结果 显示,亲子冲突主要表现在期望、沟通以及家庭教育内容等方面.家长的教育方式、受教育程度、婚姻质量、性别特征以及孩子的年龄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亲子关系,并可能触发亲子冲突.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当前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就是亲子沟通问题,不良的亲子沟通导致亲子矛盾丛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亲子沟通中家长必须拥有“空杯心态”,即:放下权威角色,放下消极标签,放下过高期待,尊重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如此才能使亲子关系更融洽。  相似文献   

6.
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参与与配合对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家庭亲子阅读教育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虽然家长具有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意识,但受水平所限而显得力不从心。幼儿园对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教育的状况无法全面了解,仅仅是通过与家长的口头交流来完成,有针对性地进行亲子阅读指导方面受到一定影响。鉴于此种情况,幼儿园创建图书阅览室,可以更直接了解与有效指导亲子阅读活动的实施,并且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过程中提升家长亲子阅读的观念,提高孩子早期阅读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幼儿与家庭的亲情,促进幼儿健康情感、健康心理和健康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8,(41):7-8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其中,家庭中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他人的实践成果,谈谈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亲子阅读是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既能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也能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当前家庭教育中偏重于通过亲子阅读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忽视对亲子关系的建构。文章建议家长:树立科学的阅读观,重视孩子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关注孩子的状态,在互相交流中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9.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一个人的人生底色是由家长涂抹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儿童的心理和人格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  相似文献   

11.
亲子阅读是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绘本在早期幼儿阅读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选择内容生动、画面温馨、情感饱满的绘本材料,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而这对于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发展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亲子阅读的角度出发,对绘本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亲子沟通中的“留白”艺术,是对传统中国画中“留白”技巧的移植与借鉴,是指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以尊重为前提,呵护孩子的主体意识、发掘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需求、把握孩子的特点,给孩子留有充分、自主的成长空间.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还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运用“留白”艺术的亲子沟通,能打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言堂”的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形成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话语权”留白、“隐私权”留白、“试错权”留白与“选择权”留白等四个方面探析“留白”艺术在亲子沟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基础教育新课程对家庭教育的新期待,家庭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正发生着范式性变革。建议家长:为新课程实施作贡献,联系社区人士,组织社区课程资源;配合学校观察、记录孩子的成长;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改善亲子教育关系与家庭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往往对父母封闭,而有的家长却一直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致造成学生满腹心事无法表达,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为了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我校积极搭建亲子沟通平台,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更积极的教育对话形式。通过共读,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最后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研究背景、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实施计划等诸方面阐述了我园,如何通过指导家长进行早期亲子阅读,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小雪花》亲子乐园微信公共平台,是《小雪花》杂志的官方编读互动平台,是《小雪花》杂志网络版的延伸。《小雪花》亲予乐园,主要面向6至12岁的学生及其家长。旨在更方便快捷地与读者们互动,给予家长关于教育方面的引导和建议.帮助更多在家庭教育上摸不着头脑的家长,掌握亲子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每期微信共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亲子美食、亲子课堂、亲子互动和作业驿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淄博市、日照市3026个小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孩子学习态度消极状况普遍""家长陪伴质量整体不高""家长教育行为存在不当""亲子沟通障碍明显""家庭教育开展基础薄弱"等家庭教育问题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社会学视角以建设良好亲子文化为立足点,总结出"3C3E"家庭教育模式,为家长、家庭、...  相似文献   

18.
尝试发动家长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与生物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家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亲子互动,共同切磋,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还能让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培养亲子感情,促进生物科学探究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19.
新冠疫情如同一个放大镜,将父母与长期居家学习的孩子之间的问题不断放大。心理教师组织了亲子共读一本书、绘制一张心境卡活动,一方面,帮助父母读懂青春期的孩子,减少焦虑,为家庭教育赋能;另一方面,学生也从家长创作的心境卡中,看到爱与期待,感受到关心与爱护,为心灵注入能量。同时,借助公众号、视频号与朋友圈等功能,搭建起家校“云沟通”的桥梁,促进亲子与家校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家校携手,共同从问题中找寻积极资源,对学生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吴敏 《湖南教育》2021,(1):60-6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湘潭市湘纺小学尝试在家庭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让家长、学生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引导家长探寻合理的沟通方式。1.减少孩子负面情绪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