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贤裕  钟胜  王虹 《软科学》2001,15(1):79-82
本文引入了企业内部市场和企业内部市场管理这两个概念,并就企业内部市场的特征、企业内部市场管理的内涵及管理方式作了一些探讨。本文认为企业存在内部市场,企业是在内、外部市场双重作用下开展其经营管理活动,因而企业应将市场机制全方位地引入企业管理,开展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我们认为企业内部市场管理概念的提出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的经理人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畅  彭华涛 《科技与管理》2003,5(5):118-120
阐述了经理人对于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性以及中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市场的现状,分析了经理人市场中的三大不对称现象,即能力与市场价值、责任与权限、激励政策与制度和道德的不对称,并探讨了发展经理人市场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侯雅柟 《情报科学》2003,21(5):552-553
本文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企业市场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一个企业市场信息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企业成长标准的界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业板市场是为具有高成长潜力的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但长期以来,企业的高成长性如何界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成长性企业作了明确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成长性企业的范畴,最后从行业定位、市场开发能力、技术垄断及其成果转化与监督、管理的成长性、经营战略和激励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作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评析了竞争优势的两种主要观点,并基于企业-顾客认知互动的战略思维,提出了竞争优势概念分析框架。认为竞争优势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属性,是关于成本、质量、种类、速度和服务等顾客认知的基本竞争要素的组合,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而资源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属性。竞争优势具有复杂系统的时间空间性、要素组合性、比较相对性、静态动态性、因果模糊性等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市场细分方法及目标市场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企业有效地细分市场、进行企业产品定位、制定营销策略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探讨了如何应用模糊聚类方法细分市场以及进一步确定目标市场的方法。企业可以应用该方法进行市场细分,并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竞争状况、市场容量等因素,动态的调整各细分市场,选择出最佳的细分方案,准确地定位目标市场,以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它的主要目标是投资收益最大化。追求利润是企业永恒不变的法由,也是金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必须同自己确立的目标市场紧密相连。根据产品,确定目标市场的方向;根据产品、产量,定位目标市场的大小或根据目标市场的大小,确定自己的产品产量。企业的产品或发展,若不与目标市场相联系,就只能是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8.
研发活动是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随着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责任和数字经济的重视度提升,ESG和数字化转型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企业研发投入、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机理,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有助于提升其市场价值;而ESG表现在企业研发投入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在研发投入对ESG表现的提升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此外,通过Sobel检验、替换变量法以及时间滞后法等方式对上述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验证。根据结果,企业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ESG表现,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通讯技术现代化与全球网络化的促进下,传统有形市场正向无形市场转化。互联网络所带来的信息的高速传递对传统生产经营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对现代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信息革命中,现代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面对未来创业板市场的挑战,指出并分析了创业企业如何把握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创业板的机遇与切入点。并对创业板的特征、市场规则的特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胡保亮 《科研管理》2015,36(11):29-36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模式如何通过创新双元性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双元性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应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来自173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与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都对创新双元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双元性分别在效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新颖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因揭示了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而拓展了商业模式与企业绩效关系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建立商业模式模仿隔离机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论分析表明,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并且广告和研发支出的作用会受到企业规模和控股股东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关系。就规模而言,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小企业中;在大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就控股股东而言,在非控股企业里,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在控股企业里,广告支出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以往研究基于信号理论,强调专利信号对企业资源获取的积极影响,而未能解决企业如何应对专利流失的问题。本研究使用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了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如何影响企业后续专利申请行为。通过构建2008-2017年中国专利密集型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回归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专利数量的减少会触发企业的积极响应,促使企业申请更多的专利来恢复专利的信号功能。同时,企业的响应力度会受到内外情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企业连锁董事网络的中心地位和政治联系具有消极的调节作用,而组织绩效则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从信号丢失的全新视角揭示了企业如何解决专利流失问题,并为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y incubators are university-based technology initiatives that should facilitate knowledge flows from the university to the incubator firms. We thus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question of how knowledge actually flows from universities to incubator firms. Moreover, we assess the effect of these knowledge flows on incubator firm-level different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and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construct, we advance the overarching hypothesis that knowledge flows should enhance incubator firm performance. Drawing on longitudinal and fine-grained firm-level data of 79 technology ventures incubated between 1998 and 2003 at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a technology incubator sponsored by the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 find some support for knowledge flows from universities to incubator firms. Ou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incubator firms’ absorptive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en transforming university knowledge into firm-level competitive advantage.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成长机制理论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并购成长和网络化成长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方式和机制,它们分别对应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环境学派、资源依赖学派和集群理论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We investigate how outside directors on supervisory boards influence innovative activities of the firms they advise and monitor. Based on panel data on the largest German companie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s a positive influence of external executives on innovative firm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patent applications.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outside directors from innovative and non-innovative companies reveals that only outside directors from innovative firms increase patenting activities at the firms they advise and monitor. This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technological proximity between the appointing firm and the outsider's home firm. Outside directors from non-innovative firms a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ointing firm's innovativen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ernal executives with an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can provide valuable specific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the board.  相似文献   

17.
郭佼佼  陈实  荣昭 《科研管理》2020,41(5):111-121
本文以2000-2012年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价值增值法测算垂直一体化程度,并利用专利引用来衡量企业创新产出,实证分析了垂直一体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垂直一体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存在先正后负的现象。进一步,该倒U型关系在高科技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并且,该倒U型关系仅存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本文对企业合理选择组织边界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照军 《科研管理》2019,40(6):164-174
运用制度理论,从社会网络视角讨论了连锁董事网络、制度发展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制度环境下高管继任模式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创造,但受到制度发展程度的负向调节。同时,相对保守的继任模式在制度发展程度不完善时提高了企业价值;学习导向模式在制度较为完善时更能提高企业价值。结论对新兴市场企业创新与组织学习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We theorize that organizing learning activities in high-technology firms differs from those in conventional manufacturing. Using controls, we fou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our hypotheses, which are due to market turbulence. High-technology-driven firms had to face a rapidly changing, highly volatile environment with disruptive and destructive changes. Inspired by our findings, we suggest an extension to the Burns and Stalker's idea of the “organic” firm—a neural firm paradigm in interpreting people–technology interactions. For high-technology firms having to cope with market turbulence, we argue for “plasticity” in organizing.  相似文献   

20.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