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日常使用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与问题。除获取咨询外,大学生使用电脑互联网倾向于"娱乐消遣",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倾向于"交流沟通";聊天与交流、看网络视频、搜索资讯、购物、玩游戏是大学生日常上网的主要行为;网络成瘾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中,男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尤其严重;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现象普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威胁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行为;美剧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大学生的新闻接触行为呈现出政治冷漠状态。在呈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态的基础上,本文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俄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背景与现状,对中俄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与阅读倾向,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地点与消费水平及上网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我国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借鉴俄罗斯图书馆网络服务的经验,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提高大学生网络利用的素质、打造数字化信息平台、防止网络伤害等措施改善网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福建工程学院媒体调查小组于2008年5月在福州大学城开展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接触程度、大学生对手机互联网的认知与理解、大学生使用手机互联网的态度与素养三个层面考察大学生接触、使用手机上网的心理、行为与效果。调查发现,目前,手机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的重要补充,但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总体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俄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的背景与现状,对中俄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与阅读倾向,上网的时间、频率,上网地点与消费水平及上网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我国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存在的问题,借鉴俄罗斯图书馆网络服务的经验,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提高大学生网络利用的素质、打造数字化信息平台、防止网络伤害等措施改善网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树华 《报刊之友》2010,(11):163-165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严峻的求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驾驭和把握网络的两面性,趋利避害,深入分析和把握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才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上网行为的引导,别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这是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合理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暨南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N=302),对大学生的第二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使用水平的状况进行测量及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出生地对大学生上网时间有正面的显著影响;互联网使用满足需求动机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有正面的显著影响;特别的是,互联网使用中的情感因素(对互联网的态度、网络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水平(包括上网时间和与学习、工作相关的互联网使用指数)都产生正面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网行为与动机上海大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大众传媒是互联网,他们在上网行为和动机方面表现4个特点:上网比例高、浏览时间长、接触网站多、学习需求强。上海大学生的上网率,截至2002年10月已达92.5%,高出2年前近10个百分点。①与上海市民相比,超过59.8%。而每天浏览的时间,前者为94分钟,比后者多了整整70分钟,几乎增加了2倍②(见图1)。图1:大学生与市民上网比例和时间比较(%)相关分析显示,上海大学生上网的数量和时间,随学历的提高而相应增加。研究生上网人数最多,达95.6%,分别高出本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网人数和时间的持续增长,在线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彼此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显著特色。本丈通过对西安大学生使用校内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特征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一部智能手机就可让我们随时随地上网.通过手机上网,受众能够实现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设计开发将校园生活与学习信息结合起来的APP.这类手机APP,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校园资讯、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其娱乐生活等需求.  相似文献   

10.
接入服务与门户网站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最早人们关心的是怎么上网的问题,于是做互联网接入服务的ISP(InterneServiceProvider)就大显身手,如美国的AOL(美国在城)、中国的瀛海威等,靠收取上网费赚钱。如今AOL在Case(凯思)领导下,历经了各种惊涛骇浪后迅速发展壮大,不仅收购了作为互联网象征的\etscape(网景)公司,还于日前吞掉了媒介巨子TimeWamerlnc(时代华纳)公司,而中国的ISP则因为不适合中国国情而苟延残喘,流海威更是被人们形容为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上网后人们发现很容易迷失在互联网的海洋中,由华裔杨…  相似文献   

11.
刘庆  郭瑾 《新闻知识》2012,(8):58-59,70
互联网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客观上扩大了大学生的深度触网人群。而大学生群体因理性思维相对较弱,在接触网络舆论中极易受群体传播效应的诱导而从众、趋同,出现非理性行为。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判断舆论导向,培养其良好的媒介素养是高校媒介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理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媒体,互联网正式接入我国已有十年,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上网总人数已达9000多万?到2004年上半年.江西省上网人数也有170万,包括新闻网站在内的网络媒体日益成为人民群众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宣传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像重视传统媒体那样,高度重视互联网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爆炸时代如何快捷、正确地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可以迎刃而解,因而上网技能成为继外语、计算机之后对高校大学生的又一基本技能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制订措施,努力提高上网比例,图书馆由其地位、资源、设备所决定应做大力普及上网技能的急先锋,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多种多样培训工作,提高师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杨旭 《新闻世界》2008,(10):98-98
近年来,随着淮南矿区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应用发布范围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矿区的网民日益增多,上网已成为时尚。互联网给我们的煤矿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了新天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网络的普及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运用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是我们政工干部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何蕊  沈立赛 《今传媒》2006,(6X):57-5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据CNNIC于2004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8700万,其中男性5159万,占59.3%,女性3541万,占40.7%,男女网民的数量差异正在缩小。从网民年龄结构来看,18—35岁的网民已占上网人数的绝大多数,青年人是网民的主体,而女大学生则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日照市大学城大学生的上网基本情况、上网学习行为、上网交际行为、对网上不良内容的处理行为等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存在着一些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把网络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通过网络专门学习技能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网上不良内容,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缺乏仔细判断的意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健康文明地上网。  相似文献   

17.
1月20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 当前,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日益影响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50手机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由固网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延伸,使人人、时时、处处上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人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新渠道,被称为“第四媒体”。2007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表明,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等最重要、最普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普及带来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形成了强烈冲击,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从网络管理体制和网络道德、政教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日照市大学城大学生的上网基本情况、上网学习行为、上网交际行为、对网上不良内容的处理行为等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存在着一些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把网络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通过网络专门学习技能的大学生还是少数。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网上不良内容,但是也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缺乏仔细判断的意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这些问题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健康文明地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