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权力书写是文学里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关于权力的叙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既是作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追问;作家们通过对权力的书写呈现了小说的独特意义,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权力叙述彰显了作家们的叙事立场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作家陈玉福的小说创作以"1号"系列作品为代表,属于主流小说创作,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品多取材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凸显了以男性为主的英雄群像,这些英雄们正邪对立,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围绕权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争夺;女人是男性英雄在情感与权力上的补充体现,同时,女性的自我也极为突出地彰显出来;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也可圈可点,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安排上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学现象,只有纳入文学史的视野,在艺术流变和文化语境的纵横坐标中,才能准确判断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新历史小说”放置于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流变进程中来看,一方面,文本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形态,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作家们历史观念的变革。另一方面,故事形态变革的深层推进力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小说叙事观念的演进,是先锋作家们进行颠覆性的叙事革命中的又一次叙事展望。在历史的虚构性这一问题上,与其说是历史观念导致了作家的虚构,不如说是作家们对小说的虚构特质的认同和实践成全了虚构的历史。在意象上将虚构的历史故事纳入笔端,既突破了长期存在的史传传统的叙事方式,也使得其与之前的叙事革命相比,故事性、可阅读性明显增强。优秀的“新历史小说”文本中传达的历史况味以及人的生存感的真实性,构成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小说不断寻求让小说回归小说的书写方式的一种经验沉淀。在当今的创作文坛上,我们拥有太多的理由,将新历史小说的叙事经验进行不断的审度甚至于酝酿。  相似文献   

4.
曾传芳 《涪陵师专学报》2013,(5):107-112,140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斯泰伦的《苏菲的选择》被认为是以纳粹大屠杀为题材的反思文学作品。小说言说了20世纪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事件,书写了叙述者/作者的成长故事,评论了小说本身的创作。小说的叙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融言说历史、书写成长和评论创作三种文本于一体,多重叙事共同彰显小说的多重主题,表现了作家叙述纳粹大屠杀事件的独特叙事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权力”主题是毕飞宇小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主题。从演绎历史到目光转向现实,毕飞宇执着地书写权力在中国社会持续地存在。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权力叙事中,对权力的批判或许可以界定为对权力失控和权力无能的批判,并非对权力本身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北乡村小说的创作触角伸向文学的“高风险地带”。作家们对县乡村基层权力掌控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刻画,描述了他们博弈于权力场的种种形态,并且,他们秉承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在权力书写中完成了创作的突破,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已经成为公论,在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外在的环境注定了作家经营文学的艰难历程。解放区的一些作家丰富的思想与政治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龃龉,并有意无意地在小说叙事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文章试图在解读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小说基础上,考察作家自我与革命书写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中表现出来,并使其呈现出某种内在的悖反。  相似文献   

8.
对20世纪的维吾尔文学来说,现实主义一直是被介绍得最充分、也是最广为作家运用的文学创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维吾尔小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小说创作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还是在内容的深广方面,都远远超过了20世纪初期。通过对该阶段维吾尔小说文本的考察,笔者认为:改革开放30年的维吾尔小说在广泛采用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同时,保持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底蕴。小说整体叙事风格与祖农·哈迪尔等为代表的作家们创作的小说叙事风格一脉相承。这些创作正体现了维吾尔作家对批判现实主义叙事风格的坚守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已经成为公论,在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外在的环境注定了作家经营文学的艰难历程.解放区的一些作家丰富的思想与政治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龃龉,并有意无意地在小说叙事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文章试图在解读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小说基础上,考察作家自我与革命书写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中表现出来,并使其呈现出某种内在的悖反.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长篇家族小说创作成为女作家们最成熟也最具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之一,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美学标准和强烈的生命意识,书写了家族血缘的宿命和被血缘牵绊的个人与家族的悲剧冲突,寄寓了文明的新的阶段一代作家复杂的人格内涵、精神变迁与写作矛盾;以几代女性的生存线索来叙述家族故事,强调立足于女性叙事视点,因此,这些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书写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女性特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男性作家那里,儿童视角更多的是一种叙事策略,而对于女性作家而言,儿童视角的选择是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在小说中,男性叙述常与"民族"、"历史"等内容相关,而女性眼光却经常与"小孩"、"女性命运"相关。这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他(她)们的小说具有"粗犷"与"温馨"两副不同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的历史小说中,儿童视角叙事是一种崭新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儿童视角在作家进行历史想像与历史书写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非群体、非社会化的极具个性化的限知视角是叙述载体的“弱化”和作家叙事策略上的有意“撤退”,在叙述家族、文革等历史时,儿童视角常造成一些未经阐释的“有意味的空白”,常以叙述之轻表达生存之重,是作家历史叙事中的另一类叙述法。  相似文献   

14.
成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是一个具有深层意味的叙述策略。儿童视角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限知叙述,也包含着作家疏离成人经验、借助儿童感知和视域重新整合生存体验、阐释世界的自觉选择。儿童视角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述语调和美学风格,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以及作家个体的文化心理。同时,儿童视角的理论品质、发生机理等问题具有相当的理论魅力也是亟待进一步厘清、探讨的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采用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写实主义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进行细致琐屑的描绘和呈现,在情节模式的建构上放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突出情节、营造戏剧性高潮的方法,而采用一种贴近现实生活日常情态的零散化、无聚焦的自然衍生的水平模式,我称之为自然化生。这种情节模式尽量弱化小说的戏剧性,使小说失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忠于现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今日中国小说尤其是乡土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17.
“五四”小说有三种聚焦方式: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使用全聚焦。“五四”小说虽然也有大量的全聚焦叙述,但是不再象古代小说那样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干预。内聚焦是“五四”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叙述方式,它适宜于抒发觉醒的心灵。外聚焦叙述虽然比较少,却是“五四”作家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宗教叙事伦理以宗教传说与宗教教义作为潜在的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是宗教伦理形态在叙事文本中的具体描摹.霍桑在宗教的叙事框架中演绎了北美现代意识冲击下的女性角色嬗变,表现出作家矛盾复杂的婚姻伦理观念与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19.
独特的叙事视角使莫言的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美学风格。儿童叙事视角带领读进入到明净绚丽的自然状态;成人视角使读领受了多角度思维的快感和想象的愉悦;亲缘叙事视角则让人们得到穿梭于时空的美感以及对种族退化的忧虑。莫言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代写作技巧的感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0.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