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2.
《宋史·礼志》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据《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考证,可知该《志》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在记时方面存在不少讹误。其致误之由,主要有征引史料讹误、考证不精和编纂者疏忽等。  相似文献   

3.
《宋史·礼志》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据《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考证,可知该《志》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在记时方面存在不少讹误。其致误之由,主要有征引史料讹误、考证不精和编纂者疏忽等。  相似文献   

4.
王凌凌 《文教资料》2008,(28):114-116
清代秦蕙田的<五礼通考>,以"吉、嘉、宾、军、凶"之序提纲挈领,上至三代,下至元明,综述中国古代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及其演变的权威之作.<五礼通考>征引典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而在论述历代礼制沿革之时,征引史书礼志最多,其中<宋史·礼志>尤为频繁.笔者对<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至一百六十所征引的<宋史·礼志>进行枝勘,分为<五礼通考>误、<宋史·礼志>误、两者皆误三部分,将可参考之处列于其下,以资讨论.  相似文献   

5.
关小芳 《文教资料》2007,(34):75-76
《五礼通考》是中国古代礼学的集大成之作,从文献学角度来讲,有着极其重要的考证校勘价值。《五礼通考》所征引《宋史》与中华本《宋史》存在诸多差异,今举例说明《五礼通考》引文之考校价值及其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6.
从史源学角度考证,史籍中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个制作“神臂弓”的人是党项李宏而不是李定.“李宏”说出自《宋会要》,该书是“神臂弓”一事记载的总源头,具有原始性、可靠性,其余诸书记载莫不或多或少取材于此.“李定”说出自《梦溪笔谈》,是沈括的误记.观宋代诸种官私记载,多持“李宏”说,唯有《事物纪原》一书引用《梦溪笔谈》“李定”说,也反映出当时宋人的态度:“李定”当为“李宏”之误.  相似文献   

7.
周肇祥对《渤海国志》的批注引用了《高丽史》、《文献通考》、《辽史》、《五代会要》等史籍,对有关渤海国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8.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人.乾隆时曾官至刑部尚书.其夙精三礼之学,按《周官》吉、凶、军、宾、嘉之目,因循徐干学《读礼通考》之体例,网罗众说,撰《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五礼通考》详考古代礼制源流,是研究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9.
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三礼:《周礼》、《仪礼》、《札记》。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10.
《宋会要》是根据《实录》、《日历》、《国史》档案等资料按类分编的宋代各种制度,为研究宋史的基本资料。该书原本皆已散失,仅存《永乐大典)辑本。过去对此书编写过各种目录,也发表过一些研究文章,在刊行这本目录的时候,参照有关资料,将《宋会要》的编纂、现存徐松辑本的由来,以及各种目录,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宋代,佛教出现了“三教合一”、“融会诸宗”的趋势。天台宗也难免受到这股潮流的冲击,天台山外派的源清著《十不二门示珠指》、宗昱著《注十不二门》,他们用禅宗和华严的“直显心性”、“一念灵知”来阐释天台的纲要之作《十不二门》,主张“真心”观。知礼为了救天台教观一家之“正义”,著《十不二门指要钞》,主张“妄心”观。并指出山外派二书是受了禅宗和华严异说的影响,违背了智额和湛然的本意,必须予以肃清。知礼的《指要钞》洋洋万言,这里仅对它的核心理论作点指导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宋史.礼志》编纂的优长与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首次在正史礼志中采用吉、嘉、宾、军、凶的五礼顺序;五礼俱全,类目分明;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基本揭示了宋代礼制的全貌。但其编纂也有不足与失误,如存在体例不一、编排失序、史实比例失调、史实前后重复与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4.
王明清是南宋重要的历史学家。其著述主要有《挥麈录》四卷、《挥麈后录》十一卷、《挥麈三录》三卷、《挥麈馀话》二卷、《玉照新志》六卷、《投辖录》一卷、《摭青杂说》一卷、《春娘传》一卷和《清林诗话》等。除《清林诗话》外,其余作品均保存到今天,成为文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史通》作为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全面地总结与评述了唐代以前的史学。但与《隋志》史部相比,《史通》体现了自己独特的史籍流别观念。它对古今正史、杂述著作的理解,渗透着重视史体典型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王应麟著述丰富,《通鉴地理通释》为其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学成果;该书是第一部《通鉴》地理学研究专著,在疆域沿革和历史军事地理学方面成就显著,其撰著体例及考察史地之法对后世学者影响较大,在辑佚、校勘等方面亦相当有价值;该书也存在阅读和使用难度大、引用史料不够严谨、考史有误、重复及错、讹、衍、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慧宗杲是两宋最杰出的禅师,他的成就离不开对苏轼的接受。通过结交受苏轼影响很深的惠洪、唐庚、李彭、张商英、韩驹等,宗杲实现了对苏轼的间接接受;而通过对苏轼人品的称赞、置苏轼像于佛殿、对苏轼作品的熟悉评述,宗果实现了对苏轼的直接接受。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与李廌师友关系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与李廌之父李惇为同榜进士,李廌缘父执之谊与苏轼结交,遂得侧身门下,荐名于“苏门六学士”之列。李廌一生贫困潦倒,而苏轼特以故人之子相待,在生活、仕途、文学等各个方面给予他诸多帮助。苏轼善待李廌,而幼年丧父的李廌也以事父之礼敬事苏轼,奔走师门,于苏门诸学士为最勤。李廌除了与苏轼交往外,还与苏辙及苏轼诸子相交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