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描述】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理论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课文只是一个"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用课文这个"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  相似文献   

2.
袁付坤 《贵州教育》2011,(19):44-44
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教育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家宁鸿彬也强调:"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材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作为艺术类的一个学科,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从事的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知识,还应适时渗透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土教育,增强学科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他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分析教材体系、明确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尽可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陈学兵 《现代语文》2009,(11):115-117
课程改革以来,在"大语文观""用教材教"等新理念的引领下,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应运而生,并广泛流行。"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逐渐成为教师们新的教学理念,"文本拓展"成了新课改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它使语文课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张文森 《成才之路》2010,(36):48-48
叶圣陶老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摒弃和添加某些内容,真正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教材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绝不能只是小心翼翼地匍匐、蜷缩在教材的话语光环里,教学需要质疑和否定、创意和创造。然而,这绝不表明“例子”可以任意选用、编排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这些例子,都应该有一定科学依据。眼下许多教学设计、案例、“镜头”、片断,为了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7.
熊建湘 《教师》2012,(7):75-76
一、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几乎所有与教学有关的活动都有反思的必要,笔者认为应主要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及语文教师的特性要求进行反思。1.课堂学习内容的反思我们提倡"要打破唯教材中心论","教材是一个例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科学课教学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把教材当作一个“例子”,教学中既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创设的情境来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最基本内容,也可以突破教材,联系实际,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即吃透教材,用好这个例子;完善教材,超越这个例子;自选教材,走出这个例子。从而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蔡慧 《海南教育》2014,(9):25-25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两者都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教学则是关注文章中有规律及有特色的语言,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语言。然而,纵观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教师仍然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而非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教学开放性理念之一的教材观给广大教师提供了无限创造和发挥的空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念已经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课教师也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即在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的基础上,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胡寅初 《学语文》2011,(1):17-19
【教学设想】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前者以知识传授为主,后者以能力培养立意。  相似文献   

12.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13.
“语言教材无非是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即教材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绝不能只是小心翼翼地匍匐、蜷缩在教材的话语光环里,教学需要质疑和否定、创意和创造。然而,这绝不表明“例子”可以任意选用、编排和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这些例子,都应该有一定科学依据。眼下许多教学设计、案例、“镜头”、片断,为了标新立异,为了追求创意与花哨,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15.
顾燕 《语文天地》2011,(17):31-32
叶圣陶有句几乎人人皆知的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有三层含义:一是教材只是例子,要走出"教材崇拜心理",更要走出教参束缚,根据师生自身特点,进行灵活创新教学;二是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会灵活使用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三是既然是例子,就  相似文献   

16.
陈丽婷 《考试周刊》2010,(51):34-35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作文教学的美跟教材直接相关。教材是通过教师的"教"才"活"起来的。新课改实验教材,目的是把作文教学通过"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生活体验"激活。在此,我谈谈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任何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讲书、授课、教学"三种艺术境界。讲书,即局限教材,解释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主导学生接受灌输性学习。授课,即挖掘教材,诠释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内化性理解。教学,即吃透教材,用活教材,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仅几字之差,但蕴含的教学理念大相径庭.新课改提倡的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研究者认为"用教材教"强调的是教师活用教材,学生活学教材,与新课改主张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符合.但课改十年后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面世,我们有必要再次思考为什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笔者以苏教版《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两次课为例(课堂一为试上课,课堂二为公开课),将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整理出来,对比分析两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试图思考"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20.
童灿英 《江西教育》2012,(Z5):39-41
教材是语文教学最基本而又最主要的语言材料。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作为教本、学本的作用,发掘文本的"例子"功能,实现"例子"的最大增值,从而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