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今年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始,将使用新的规定动作。这套规定动作是由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委员,分别编制并通过体联审定而产生的。其中,单杠是由民主德国、双杠是苏联、自由体操是由日本、吊环是由叙利亚、跳马是由荷兰、鞍马是由匈牙利的委员制定的。这些动作分别结合了他们本国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栏由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协办咨询热线:0451-84676327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演化都遵循由低到高、由简至繁的规律和过程。杂技亦是如此。《车技》是一大新兴门类,它起步晚,只能算是杂技百花园中一丛迟开的花。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出现于1886年,是由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所造,他被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0,(7):F0002-F0002
武当山道教学院是由湖北省道教协会主办的,由武当山道教协会承办的一所三年制道教大专学校。武当山道教学院由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管,十堰市、丹江口市民族宗教局协助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一、制作背景体操垫由外套和内芯组成,外套是由帆布面、牛津布或人造革面等材料制成,内芯是由发泡海绵、高密度压缩海绵和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制成。体操垫一般分为小体操垫和大体操垫两种,小体操垫又称折叠垫,常  相似文献   

6.
王文贤 《武当》2011,(11):16-17
招法本无属性,它的属性是由劲法的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练拳是通过招法练劲法。一、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十三势组成的入门之路太极拳的套路是由八门五步十三种招势,派生出成百上千,变化无穷的姿态,形成太极拳的各种套路。其套路是由若干个招法所组成的,诸如现代流行的有24式、42式、48式、85式、91式及108式等等。无论招式如何变换,其形势总离不开八门五步十三势。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诠解了太极拳拳路的运行规律,它是太极拳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考证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杂技的起源做出了历史学的考证,文章从"概念流变、形由武衍、器由武衍、艺由武衍"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梳理出了杂技源于武术的历史脉络。得出结论:武术是杂技的母体,杂技是在武术的滋养下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杂技起源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编者前言:2009年初,由广州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陈德胜牵头的课题组,完成了广州市体育局自然科学类体育科研课题“广州市游泳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该课题由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资助,课题编号:070803,课题组由刘幼琼、黄建新、吴民春、陈武山、李挚、朱达奇、程龙、迟爱光等同志组成。该课题成果分6部分,本刊本期刊登的是由迟爱光老师执笔完成的课题第3.5部分。  相似文献   

9.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0.
李迎 《健身科学》2012,(4):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优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仲、私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1.
《健身科学》2012,(2):39-39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群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2.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3.
《健身科学》2012,(6):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仲、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4.
李迎  赵炬 《健身科学》2012,(10):36-36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细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链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研究结果发现: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是由力量素质决定的,出手角度是由技术决定的,比赛时的心理状态是由心理素质决定的。本文从力量、技术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AIESEC是"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Etudiants enSciences E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的缩写,意为"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是一个由高校或更高学术机构在校学生和新近毕业生运营的全球性、非盈利、非政府的学生组织。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并且由学生独立运作的组织,遍布于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由1600个大学的50000余名志愿学生成员。  相似文献   

17.
李迎 《健身科学》2012,(5):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吴祥式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18.
柔道对抗所需要的力量素质首先是快速力量——爆发力,其次是耐久力。因此,笔者认为: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应遵从以下三个原则: 1、遵从循序渐进原则 力量训练必须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由数量的积累到强度的提高这既是指每一堂训练课每一个阶段的训练,也是指全年和多年训练。由轻到重主要指力量训练的强度必须由小到大。  相似文献   

19.
李迎 《健身科学》2012,(8):37-37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细整理的一套传优器械套始。其风格特点是蔡凑舒仲、私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20.
杜子宇 《武当》2012,(4):20-22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