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学思潮论争史上,梁实秋提出了一系列观点长期参与论争。其实质源于他接受的白璧德的新人主义而形成的古典主义学观。梁产秋以此为依傍,正是当时西方社会呼吁“东方明救西方”的特定历史背景和他思想中潜隐的传统化观的契合所使然,其目的乃是以救国救民为出发点,只不过他没能清醒地辨析这种化选择在当时的东西方实际上是一种历史错位现象,由此而造成了他艺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道德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辩证地扬弃了其中的糟粕。其中主要包括: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标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在春秋时期“集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为特征的集体主义伦理思想;以先秦时期的“自律”思想为基础,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天下观"视野中的中国战略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种融世界观、政治观和文化观于一体的“天下观”,它崇尚礼、德、仁等文化价值观念,希望构建一个“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在“天下观”的指导下,中国注重运用政治、文化手段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军事与经济目标则较少重视,从而形成了以求和平、重防御、谋统一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战略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一生都在致力于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具体扬弃和改造,重建中国新文化。他既反对闭关自守的陈腐观念,又反对全盘西化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主张融贯中西,相互比较,取长补短。他在融贯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基本上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但仍未完全摆脱其影响。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批判和吸收西方文化,为改造中国所用 欧美高度发达的社会现实,让孙中山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特别表现在物质层面的落后上,他主张从工业到农业,从生产到流通,从开发资源到发展交通,从科学技术的推广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顾颉刚史学研究主张求真,反对“能经致用”;由于敢于大胆突破以经为史的传统史学观;从而在史学方法上形成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考证古史的基本方法--“科学方法”和“历史方法”。顾颉刚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1):110-115
起自20世纪初叶的传统文化解构风潮,其对象是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秩序,文化传统尤甚。“解构”主要指打碎一切文化建构,其流行术语即“砸烂旧世界”。解构滥觞于尼采,尼采思想的核心是“破旧立新”。解构风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巨大的杀伤力。解构之祸不仅给中国人造成政治观、社会观、文化观的大混乱,更造成空前浩劫。呼吁尽快结束这种无谓的解构,因为文化大厦并不是在一种形态置换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中建树起来的,而是在不同形态的扬弃、浸润、糅合的过程中成长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辩证法探寻中国舞蹈如何从“扬弃”中完善进化自身:悖离“扬弃”的两种误区,即守“本”排“异”或取“异”弃“本”;舞蹈进化的三重“扬弃”,即中国舞蹈自身的“扬弃”;取舍其它艺术的“扬弃”;观众审美情趣的“扬弃”。只有把握住舞蹈向前发展的内在契机“扬弃”,在“本”、“异”兼容,以“本”为基,取“异”扬“本”的创新过程中,中国舞蹈才能在进化过程中高扬时代的旗帜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8.
上海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是为“学”而服务的。要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观,认同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差异,搭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9.
孔子从“仁”学思想出发,对《诗》的特征及作用及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形成了以“兴、观、群、怨”为核心的诗教说,注重诗的道德意义和社会功用,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汉代儒士对孔子诗学观进行扬弃改造,从文学与政治敏感对应的角度,通过对《诗》的曲解误诗,对《乐记》的观点进一步发近,确立了“审音知政”的政治文学观,既肯定了诗的抒情特征,又特中调诗的美制和政治教化作用,从面民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论“大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科学”的当代意蕴,认为当代“大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它以不断分化和高度综合为形成过程,以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多学科群为内生方式,以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大规模集体攻关为发展条件,以科学的整体参与协同解决全球问题为实现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在大科学整体中价值凸现。树立大科学观必须扬弃陈旧狭隘的科学观,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并进。  相似文献   

11.
张长青的《文心雕龙新释》博采百家,独树一帜,他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对《文心雕龙》原文逐字逐句逐篇进行注解、翻译的基础上,对各篇的思想观点以及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深入系统的诠释,力图还原刘勰原文本义及中国传统文论的原初体系,标志着张长青老师《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水准、新境界,也体现了我国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伴随着马克思世界观、历史观的转变而不断发展成熟。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其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活动首先是从研究“人的本质”开始的,然后才深入到其他领域。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观有不同的阐述,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论;而且,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探讨,也经历了从“解读经典”向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化及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之人,在诗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探讨陈子昂诗歌,不得不探讨其思想。陈子昂的思想出世和入世兼存,但隋唐以来盛行的道家思想和家族的道教背景,使得他在面临人生痛苦时更多与道家思想相契合。在其所作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他尽情地抒发个人襟怀,将道家思想纳入其政治观、人生观和宇宙观中,在此组诗歌中体现为化用道家之语、比兴托物和文论观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太和观是中华思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是中华辩证法理论的历史积淀。太和范畴虽然是《易传》提出的 ,但它作为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其内容却早已存在于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中。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不断整合 ,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宇宙观的基本形态 ,从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导航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 ,太和观既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 ,也是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存在模式 ,它是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观和伦理道德观及其人生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杜牧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有“晚唐翘楚”之誉。本文试图用色彩来分析诗人的世界观和内心情感流程,并从诗人色彩的运用入手,用一种全新的视点走进诗人最隐秘的潜意识中,挖掘他灵魂深处的情感经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精髓、根本方法、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点等问题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必须坚持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学发展史上,何其芳是一位产生了一定世界影响的诗人和散家。较长时期以来,不少研究都一直强调何其芳早期诗创作主要是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是西方现代诗学的东土移植。何其芳早期诗创作虽然也学习借鉴了西方诗艺,但他毕竟是一位有着深深的民族传统学情结、丰厚的中国古代诗学修养的现代作家。他早期诗中的浪漫主义风格、象征主义、佳人芳草的结构范式以及诗化的散与独语体散等,都无不折射着中国传统学与民族诗学的深刻影响,显现着鲜明的民族风姿。作为一位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其本土化创美倾向对当今正面临着全球化冲击的中国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阐述了邓演达提出的“我们的使命是代表民众谋利益”的光辉思想, 并科学地深刻地分析了这一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 这一思想的提出, 是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标志; 他一生为革命英勇而献身的实践活动, 是他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理想的具体体现。据此, 作者推翻了长期以来学术界确认邓演达是一位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结论, 认为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众谋利益奋斗终生的伟大的、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世界观与老子哲学,李白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老子由天道自然进而推论人道和社会,提出了功成身退的政治观和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这一切,李白都有所继承和发扬,虽然不以哲人的面目出现。老子美学是由其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引伸出来的,而“道”所具有的根本特性就是顺应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根据这个特性,不难看出,老子美学本质上是指自然无为的原则支配着一切美和艺术现象。李白的文学观与老子美学心心相印,如大美,自然美,无言美,阴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