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编辑含量 提高图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推进出版业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核心是要拿出更多的精品书,在图书质量上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这个任务,当然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但处于图书出版中心地位的编辑人员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编辑含量,就是当前图书出版现状向编辑人员提出的一个严峻课题。 编辑含量指的是蕴含在图书中的编辑劳动,既包括选题策划、组织作者等前期工作,也包括审读和加工书稿等后期工作,其中大量的是后期工作。一般来说,编辑含量在图书成品上是看不出来的,编辑劳动已溶化在作者的著作成果中。但图书差错增多,图书质量滑坡,编辑含量严重不足又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编辑含量严重不足”是指编辑对书稿没有或者没有足够地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编辑应当履行的责任没有或者没有足够地履行,使图书出现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编辑质量上的差错,如常识性差错、逻辑性差错、文字性差错等等。 如果说编辑含量的严重不足从图书差错的增多可以反映出来的话,那么从发排的书稿上则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笔者曾从事过数年校对工作,对此体会颇深。近年来,编辑花在书稿加工整理上的功夫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2.
贾艾莎 《今传媒》2023,(4):67-70
以目录为线索审核书稿,有助于在正式编辑加工前发现书稿中可能存在的政治性差错、内容导向问题、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南差错、知识性差错、科技名词差错及图表差错,完善书稿框架,最终做到将图书编校质量的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3.
机械类图书中常见的编校差错(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孟寿萱减少编校差错是提高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笔者对近年来在编辑加工书稿和审读成品图书中发现差错的归纳,力求通过示例和分析,使编校人员认识这些常见问题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量和单位...  相似文献   

4.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为读者提供优质、实用的图书是每一位编辑应尽的责任.编辑人员成功策划选题后,编辑加工书稿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就科技类图书而言,专业内容的把关至关重要,但有些非专业内容的差错也严重影响着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崎 《编辑学刊》2023,(3):90-94
图书总有特定的时效性,而在书稿中的时间表述、作者撰稿完成的时间、编辑加工时间与图书出版时间之间,常会出现难以觉察的时间差,导致编校差错高发,是为书稿时效类差错。文章从编辑实践出发,将其细分为三类,分别是时间计算类、事实与知识类、观念与评价类,加以举例剖析并给出应对之策,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胡姣 《出版参考》2021,(4):84-87
编辑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架构师,在书稿加工工作中承担着选择、把关、优化、凝练和提升的关键作用.编辑高质量的加工能够使书稿的主题更加突出,观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完善,语言文字更加通达,逻辑更加严谨,材料更加准确,体例、结构更加规范.如何做好编辑加工,文章从把握好大的层次结构关系,逐字逐句精读消灭差错,保持怀疑的精神和多问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浅谈如何做好图书编辑加工工作,以期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一部图书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图书无从谈起;而没有编辑对书稿的加工处理,书稿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出版物。“文责自负”和“编辑把关”是确定作者和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两条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褚蔚 《采.写.编》2020,(1):117-119
不同的图书编辑对书稿加工的差异性较大,书稿编辑加工可分为三个层次:规范性加工、整体性加工、创造性加工。图书编辑应该积极发挥能动作用,不断提高编辑水平,同时掌握图书编辑加工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图书作不同侧重点的加工,努力"编"上一层楼,尽力提升图书质量,争创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9.
一本书稿在经过审读、决定采用后,就转入编辑加工阶段。编辑加工包活文字加工和技术加工,它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以求减少以至消灭书稿中的差错,使书稿符合出版要求。为了完成上述任务,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还必须妥善地处理好与它有关的一些问题。现在把两者加在一起,名为“编辑加工十题”。一、如何发现问题编辑加工的第一步,是了解书稿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也就是首先要从书稿中寻找差错、发现问题,作为编辑加工的依据。书稿中是否存在问题是从能否符合成书发排的要求出发的,凡是不合要求的都是问题。寻找问题时,态度要认真、仔细、严格,要掌握并运用好逻辑学和语法修辞两件工具。  相似文献   

10.
书稿编校是图书编辑工作的核心内容,编校质量的高低对图书内容质量有着关键影响.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图书编校的心得体会,论述了提高图书编校能力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可能.编辑加工要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尊重原稿为前提,而善于进行语法分析,不断培养差错发现力,则是编校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编辑审读英文书稿时,往往会发现很多常见的差错,给编辑加工整理造成很大的麻烦或困难。虽有些差错带有其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编辑如能在工作经验的积累中掌握其一般规律,将会给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带来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 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起两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阅读习惯的桥梁,让一本"舶来品"的书稿"入乡随俗",甚至要化腐朽为神奇,将一本"选题失误"或者有翻译瑕疵的书稿进行弥补和创新,达到"二次策划"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其畅销潜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作者来稿大多是由Word排的电子书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编辑能利用电子书稿的特点,并结合其出错规律,在正式编辑加工之前,针对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先在计算机上对电子书稿进行"粗"加工,会大大提高图书编辑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审编合一,是未经三级审稿决定书稿是否采用就进行编辑加工,把加工整理环节中对书稿的审读作为审稿环节中决定书稿是否采用的审读;把加工整理过程中处理书稿的记录作为审稿后对书稿全面评价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书稿是否采用的依据。当前,在一些出版社,三级审稿制没有很好地执行,不少编辑人员为追求速度、追逐利润而搞“审编合一”,这是导致图书质量严重滑坡的重要原因。一、审稿和编辑加工整理是编辑工作不能混淆的两个重要环节按编辑学理论,审稿和编辑加工是两个独立的工作环节,两者是不可混淆的。从任务看,审稿的任务是从出版专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林俊杰 《出版参考》2014,(13):33+10
正历史类图书许多年来一直是市场上热门的图书门类,各种畅销书榜中都不乏历史类图书的身影。作为图书编辑,处理历史类书稿首先自然要处理各种差错,尤其是图书史实方面的差错。但是,笔者认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版工作者,编辑在把握图书差错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三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内容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图书编辑加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政治把关”、内容加工和文字加工。这是同一劳动的三种表现,并不是三种不同劳动。这三个方面,也可以分别标之为三种要求,即根本要求、主体要求和基本要求。“政治把关”是图书编辑加工的根本要求,必须保证图书内容不得背离和超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文字加工是图书编辑加工的基本要求,没有错字、错词、病句应该是图书最起码的要求;而内容加工则是图书编辑加工的主体要求。文字加工只是对于叙述主体即字词句的修饰润色,而内容加工则是对于书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曾说过,如果把保障图书质量比作阻击战,那么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就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编辑把守,他们以作者的原创为对象,通过审读加工,清除书稿中的差错.第二道防线由校对人员把守,通过"校异同"消灭排版错漏,保证编辑发排文本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再通过"校是非"发现并协助编辑排除文本中遗留的差错.具体到编辑和校对人员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关键是要形成合力,共同确保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与一般图书的编辑加工相比,有着自己的专业特色.本文以核科技类图书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为例,就诸如书稿总体框架、书稿内容的审查、概念准确性、图表质量等问题,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编辑加工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是整个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本图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编辑加工的水平有关.任何一部书稿都要经过编校人员不同程度的修改加工,才能达到国家认定的出版水平.一部未经编校过的书稿,都与出书要求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能够一字不动照发的文稿几乎没有.为什么互联网上有那么多海量的材料可以免费下载,而读者依然要花钱购买图书?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互联网上的资料没有经过编辑的精耕细琢不具有公信力,而图书通过编辑的加工使得原稿得到提升,弥补了原稿中的不足,使稿件达到完善.这就说明,编辑加工对提高原稿的质量能起很大的作用,编辑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图书存在的价值.所以加工编辑必须时刻保持一份质疑的心态来加工稿件,用存疑的目光审视书稿中包括各种符号在内的所有句、词、字,依靠工具书和请教专家来排除种种疑点,不仅仅凭个人记忆和道听途说式的答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