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挫折承受力差;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成长问题的困扰.导致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有: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缺乏了解;教育者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不注重,教师缺少教育心理学知识;家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学校心理氛围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和客观正视当前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学生成长的规律,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拓宽新思路、采取新举措。以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重新审视中学德育工作,就我校德育工作体制的建立健全为出发点,浅谈中学德育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育工作者应针对青少年接受网络信息的特点和网络信息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净化网络环境,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中学生提供了快捷获取信息的新环境,然而中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全面探讨和研究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对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今天,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中学生,由于好奇、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受数字化的影响尤为深刻.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数字化生存给中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我们更应该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去关注网络文化,关注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对数字化给中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为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络与网络文化已经对社会、经济、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与冲击,网络文化对高校的德育工作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效果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网络文化的出现促使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也在对传统教育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不断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话题大多是关于孩子的饮食、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相关的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当前中学生出现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重视。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班主任与学生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在德育工作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思考与探索的课题。首先,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其次,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第三,班主任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在给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强化中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信息选择能力,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对上网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中学生在绿色的网络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21世纪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部分初中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社会、学校都希望通过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但大热的背后中学生仍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传统文化学习并未大兴。笔者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个中原因;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给学生注入正能量和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寻求妙计良方,为学生注入“内化”力两个方面,就如何让学生高效地习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是由特殊教育环境和特殊教育对象决定的。我们应研究掌握影视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结合学校实际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一、影视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1.德育工作面临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渗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我们面临着既要积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又要区分和清除封建的、落后的文化影响,抵御西方文化的侵蚀和渗透,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最新课题,在促进学生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原因、加强措施展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广博大地的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气息和烙印,广府文化以其包容性、普及性和求实性深深印刻在广府地区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学生的成长更是影响深刻。广府文化的务实避虚、兼容开放、宗族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等特点对中学生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体现在: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视角增强社会适应性;激发想象,开阔思维;有助于成长教育的顺利实施。广府文化促进中学生成长教育的措施:加强中学生德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相结合;科学文化知识与智能教育两手抓。  相似文献   

13.
李广元 《学周刊C版》2019,(25):155-155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现在许多孩子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由于教育问题产生了许多"问题学生",令家长与教师束手无策,也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引入会诊式模式,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初中德育工作,保证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向燕羚 《考试周刊》2010,(40):218-219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中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育工作者应针对青少年接受网络信息的特点和网络信息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净化网络环境,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广大教师深感目前开展德育工作较之其它工作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亟需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创新中求加强,在创新中求适应,在创新中求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呢?本文简要谈谈中学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周其兵 《考试周刊》2013,(72):164-164
网络正以迅速、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文化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它必然也会对教育事业和中职生的德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互联网与各种媒体、社交软件逐渐走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身心还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在极为发达的网络环境下成长有利有弊,作为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关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为中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保驾护航,正确引导,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剖析了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遭遇的困境,提出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超越之策,即充分发挥、调动教育对象的学习自主性,借助自媒体拓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注重提升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大力弘扬德育在自媒体环境下的正能量,积极适应高校德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视对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至关重要.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道德素质整体状况忧喜参半.对于当前中学生道德素质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起来,其成因有:教师的影响力弱化;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不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学校与家庭对学生了解不够.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培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这三种职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特点,所以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有相似的发展趋势,但又由于科学创造力受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验”,对中英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