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我若是班主任,遇到有学生或家长投诉我,我也做不到“欣欣然”,这显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两位老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想,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开放大胆,在一个法制社会里,投诉和告状应该是很普通的事情,在学校里,这种事只是刚有苗头而已。很多校长和教师不能适应,思想还停留在“师道尊严”的时代,就会很震惊、很愤怒、很寒心,此种心态是难免的,也是需要调整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春节后的某一天,收到一位久不联系的学生A发来的信息:“老师,我还欠你很多钱,我现在还没有钱还你,等我钱赚够了,一定会给你钱的。”我很惊讶,“怎么会?你不欠我的钱。”“老师,我记得我的承诺,我毕业时跟你说过,我以后赚了钱,有一半是你的。因为要是没有你,我就不能顺利毕业,就不会有今天。而我现在有两个孩子,工资收入也不高……”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教育实践中,自己常想,能不能让学生当回“小老师”。全县小学的语文先进标兵选拔赛在我校举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授课的三位老师主讲六年级语文第九课、十二课和十三课,参赛老师用我班学生,把学生叫走了多一半。我想:下来的课该怎么上?有学过的,有没学的,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后来一想,干脆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吧,让听过课的学生给没听课的学生讲课,男女生各选一位代表分别主讲十二、十三课,决定公布后,大家都很兴奋。先组织“集体备课”,其间引导他们讨论、分析、总结三位老师授课的优缺点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准备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上,我刚到校门口就有两位同学跑来说:“老师,我们班的王燕在上学路上骑车时摔了跤,还流了不少血。”王燕,那不是三(1)班的班长吗?一个非常外向、很有礼貌的同学,每天在校园里只要见到老师,她肯定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是挂在她嘴边的常用语,老师戏称她为“开心果”。王燕不仅有礼貌而且成绩也在年级遥遥领先,是初三年级中的佼佼者。虽然我没有教王燕,但对于王燕的为人我非常清楚,她是一位人见人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张老师戒烟     
高兆华 《教师博览》2006,(11):50-51
课余时间和孩子们闲聊,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在教过您的老师中,给您印象最深的是谁啊?”随着孩子的提问,“张连福”这个名字不由自主地涌到了嘴边。张老师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几何老师。张老师很有些特别,不但长相很有“几何”特点——长方形的脸,圆柱形的身子,讲课也很有“几何”风格——虽风趣幽默却不失严谨,话语利落干脆,从无多余的“论证”。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关于戒烟的事儿。张老师似乎特别爱抽烟。记得每次到他的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总是被他搞得浓烟滚滚,给我们讲解问题的时候,一支接一支,…  相似文献   

6.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级长告诉我,有位学生家长在办公室找我。我匆忙赶到。学生小东的父母说:“老师,小东两天没有回家了,可能离家出走了。”我很惊讶,小东是我班上的一位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可在学校表现不坏,遵守纪律,一向较有礼貌。  相似文献   

7.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听到一位六七岁的女孩和她母亲的谈话: “妈妈,今天我们班上课时,小朋友们吵吵嚷嚷的,纪律乱极了,老师也不管。” “不是老师不管,是老师要弄清楚,谁才是自觉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妈妈,我没吵闹,我是好孩子。” “做得对,妈知道你准是好孩子。” 母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很耐人寻味。 人无完人,教师也难免会有缺点和错误。  相似文献   

8.
数学小幽默     
老师公布考试成绩:“张红90分,李平88分……”钱兵:我考0分耶!王宁:怎么办,我也是耶…钱兵:我们两个考同分,老师会不会以为我们作弊啊?筌本栏责任编辑肖钅监铿麦司:“老师,我认为我这个单元成绩不该得零分。”老师:“……(沉思片刻),的确,我也有同感,只是学校有规定:学生成绩不能是负分,我也很为难……”数学小幽默@顾东春  相似文献   

9.
两个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各自的教室,一个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老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一个发现教室的墙被涂成了黑色。看起来,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这两个教室了。且看两位老师的表现。A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身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当她从表情上认定画像是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一个“遗”字。“为什么呢?”老师追问。“因为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老师微笑着点头赞许。B老师也面带笑容对着那堵黑墙欣…  相似文献   

10.
一位姓王的中学语文教师告诉笔者: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学的内容也由学生是否应该听转向学生是否喜欢听;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变得缩手缩脚,多在充当“和事佬”……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害怕学生利用给老师打分的“武器”对他进行“报复”。甚至有的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后想尽办法“炒”掉老师,致使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很不稳定,一个学期换了多位教师。我曾与这个班的学生代表谈话,他们普遍认为老师被学生“炒”并不是因  相似文献   

11.
那是 1982 年, 我大学毕业留校当 老师。按要求,设计 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有一位热心的教授“审查”了我的讲 义,在表示满意的 同时,又很语重心 长地指出了两个问 题:第一是我多次 “土豆”这个英文 那是 1982 年, 单词都不能正确地我大学毕业留校当 拼写出来,本来应老师。按要求,设计 该是“Potato”却写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成了“Ot。the O”。有一位热心的教授 这是政敌的抹黑…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家教》(1997年第4期)发表了沈洪同志的文章,题目是“家长要维护老师的威信”。文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很有地位的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小草去问他的老师,想知道小草属于什么类别和什么特征,那位老师也不知道这株小草属何物。他是一位谦虚而诚实的教师,便和蔼地对这个学生说:“你爸爸不是很有名的植物学家吗?你回去问问他吧,我也很  相似文献   

13.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一位姓陈的政治老师决定提问两个男生,但他却不急于提问,而是先有意吊学生的“胃口”:“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准备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两位帅哥来回答。”此话一出,全班同学都乐了,瞪大眼睛注视着老师,好奇地等着。大家一想,黄和郭这两位同学离老师最远,又是坐在班里最后排的左右两个角落,这不是“天涯海角”吗?再一看,这两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出色,难道还够不上“帅哥”吗?  相似文献   

15.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     
回忆起一年前的自己,总会忍不住摇头。每天照例去上学,上英语课时桌上摆着数学书。刚开始,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过几次,几经“挫折”后,甚至连看也不看我了,只要我上课不说话,写信、睡觉任由我“自主”。说实话,那时很轻松,总觉得天很蓝,只是在成绩册上,我的日子一片灰白,但自己却不可救药地认为,考试不过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程序,不值得重视,得了第一名又不能变成一元钱来花,考零分又不能当鸭蛋给吃了……我的思想很叛逆,我不知道为什么。尽管我认为自己有些许另类,但是我却不是父母和邻里聊家常时夸夸其谈的“资本”;我没成为老师眼里的红人,家里…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1日上午,收到胡老师不幸逝世的噩耗。那一刻,是我生命中的空白。不能说什么,也不再想什么,总觉得这不是真的。2月12日下午,我和几个同志打车去北京参加胡老师的追悼会。司机问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这个简单的问题竟然把我问住了。我与胡老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不是亲戚;我没有聆听胡老师讲课的幸运,不是胡老师严格意义上的学生;我也没有与胡老师在同一学校共事的幸运,也不是胡老师的同事;说是朋友?其实也不妥,那就对胡老师少了一份应有的敬重。想了一会儿,我对他说,我很尊崇他,他很器重我。我对胡老师的尊崇早在认识胡老师之前。…  相似文献   

18.
班上的实习老师走了。 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教室时。许多幼儿问:“胡老师,刘老师、戴老师怎么没来呀?”当他们得知两位老师已经返校不能再回来教他们时,许多孩子都发出了深深的叹息声,露出很失望的神情。我便把两位老师写在黑板上的留言念给他们听。想不到许多幼儿听后都哭了,连几个平时受到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13,(9):122-122
陈思良和邱晓玲两位同学在下课后,留住了语文老师曹老师。邱晓玲问道:“老师,我们有个问题想请教您,究竟什么是‘诡辩’呢?”曹老师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定义的讲解,而是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我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个很干净,他叫A;一个很脏,他叫B。那么在这两人当中,谁会去洗澡呢?”  相似文献   

20.
一、作文教学:面对尴尬的要求一次,召集学生了解教学情况,有位高三学生很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我向您提个要求,您能不能教我一个套路,让我的作文成绩迅速提高?”说完后双眼直盯住我,流露出迫切的样子。其他的同学也附和着说:“真的,教我们几个套路。最好能像数学公式那样,只要将材料代入就能组合成文,获得理想的分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我感到很尴尬,忙说:“作文怎么会有套路呢?假如作文是有套路的,鲁迅的儿子肯定是位大文豪。”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又不是我们几个人的想法。我们的同学都是这样要求您的。不信,您可以再去了解。”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