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雅莉 《考试周刊》2010,(43):177-178
提到教学,我们经常说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然而现在广泛宣传的素质教育.对老师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要用一碗水的知识来启迪学生一桶水的学问。这就更注重教学的思想和方式,需要老师探索出最佳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的方法思路很多,对于物理教学,我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分析、实践、总结,越来越深地感悟到,教学工作需要一个责任心强、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老师.以下是我对物理备课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心灵的门户。”在教学中,老师如果不善于把握学生的注意,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生如果不注意听课,就无法较好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张志云 《学周刊C版》2010,(9):136-136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习,并投入其中,深刻领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兴趣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快乐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学的课堂就不能只是教师讲的“讲堂”,而应成为学生学的“学堂”。这就是说,老师既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又要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怎样把“讲堂”变成为“学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读法和学法两个主要环节。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之法。所谓读,不只是付诸嘴巴的“声读”,也是付诸脑子的“思读”,更是付诸情感的“品读”。读,其实是一种眼观、口诵、脑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这种学习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刘爱英 《科学教育》2006,12(3):16-17
新《课标》指出: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简单地从外部灌输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这有利于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走向对知识的理解。可见,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理念呢?我认为必须抓好学生学习中的“读、听、讲、写、用”五个要素。1“读”数学学习中需要思考,而思考必…  相似文献   

6.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7.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我们常常说学校教育要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高等学校的任务不能简单地看作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应该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建议把常用的两个词“教学”和“教育”的含义加以明确区分。如果说“教学”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和培养,那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让课文和学生近些,再近些,才能接触到语文的本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生命力。 1.走进文本超越文本。我在教一篇课文前,常常自问:我是否已真正走进课文。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文章不厌百遍读”,好的文章常读常新。于是我养成了深入课文的备课习惯,有些课文或精彩段落我往往朗读成诵。  相似文献   

11.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我对“教学”及“教学相长”的理解 按照教育学理论,教学,通常被解释为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收知识这样一项活动。简单地说,即老师教,学生学,“教”,“学”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教学”及“教学相长”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还应存在另一种含义:就是在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备课虽落实于一节课或一课书,而实质却是组织教学的过程,也是涉及教师进行教学、进修、科研的综合活动。在备课中,我和老师们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备大纲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1、在教学全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老师教到…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其实存在“两个世界”。语文教育大家无一例外地倡导教师多下水。譬如叶圣陶先生说,“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于永正老师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王栋生老师发文,“不下水,何以知深浅”。但衡诸一线教学,几乎没见过一所学校,哪怕是闻名遐迩的名校,将教师写下水文当作作文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陪着下水;教师不下水,作文教学就不合格。  相似文献   

15.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16.
揭丽 《广西教育》2010,(28):53-53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学生不担心没书读了,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可是,农村有些学生学习不主动,其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基础未打好,越来越不会学习。这些学生很诚实,老师叫他读书,他说:“我不会读。”老师叫他写字,有的不会按笔顺写。面对学生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两年来,我加强了如下三项训练。  相似文献   

17.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发现真理。”这话给我很大启示。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成倍地增长,而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适应形势的要求。近两年来,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些探索,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内因,靠学生自己,但决不能忽视外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我觉得在抓重点、给工具、教方法、揭规律方面要多花点气力。从拼音到看图识字,到看图学词学句,再到学习短小的课文,掌握词是个重点。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进行识字教学时,既重视音、形的教学,也注意让儿童掌握字的意  相似文献   

18.
丁开艳 《教育》2010,(3):51-52
“我拉板车,住工棚,一分一分的攒钱来创立学校,是为了帮助丈夫完成教学愿望,也为了能给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点贡献:我贷款给学校老师发工资,是为了让我的学生能够得到好的教师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习到知识。”黄秀英这样对《教育》旬刊记者说。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日在2008年第3期《教师博览》上读到了一篇文章《‘’漫教育’的思考》(作者:余岱宗,原载于2007年10月31日《中华读书报》),该文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和深思.文章说:张文质一贯提倡“慢教育”,即如何才能让如今越来越功利化的教育“慢”下来,真正地让老师感受到传授知识的平静中的乐趣与平凡中的圣洁感,真正地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中无比充实的多彩和青春少年才有的朝气与骄傲.如今的“应试”、“应查”、“应评”教育不“慢”下来,又如何实现得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不光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教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英语四会能力,还应遵照英语教学大纲中制订的“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高度重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贯彻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