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权的曲学巨著<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曲学理论著作.其中体现了朱权的曲学观念.元代杂剧大盛,对元杂剧的关注和重视始于朱权,而作为成熟的戏曲作品剧本的重要性也是朱权首次论到;散曲方面,要求要有文饰、文采.讲求音律而不必死守音律.  相似文献   

2.
王骥德撰写的《曲律》堪称是中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从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对《曲律》进行梳理,以此了解王骥德的曲学思想。一、"曲别是一家"的思想;二、对音律的重视;三、提倡人情,推崇"自然";四、雅俗兼顾,灵活变通;五、较为全面的戏曲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3.
坦夷世道宽平路,何时人情乱如絮,祗把才能为倚据.噫!流言至止横作竖,自以聪明许.黄金白璧倾心慕,不料逆来终逆去,念头一认浮云际.皇皇富贵,懵懵仁义,恐有危亡处. 这是一首词,作于明代,名曰《青玉案》,见于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文卷四·明三部分. "青玉案"这个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麦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或《西湖路》.辛弃疾、李清照、黄公绍等人也都曾填词《青玉案》.  相似文献   

4.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5.
从明初至清中叶,"传奇"这种戏曲样式始终占据着中国戏曲史的统治地位。在数量众多的传奇剧作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了明代戏曲发展的高潮。其中《紫钗记》的梦境描写不仅丰富了戏剧的内容,使故事更加完整、充实,并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和深化作品主旨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著名的文学世家之一。清初重要的曲学典籍《南词新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托了整个沈氏家族在曲学上的实力而得以编著成的。该曲著收录了沈氏一门十几位曲家的作品,在曲学理论上也表现出家学传承的特点。沈氏家族数十住文人参与了这部曲著的修定,这些家族文化元素赋予了这部曲著比较明显的家族文化意味。这部曲学典籍或多或少可以使人窥见文化名门世家作为一个群体在社会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并由此领略文化史上的这种“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王朝,也是杂剧艺术繁荣发达的黄金时代。元代历时不到一百年,涌现出杂剧作家二百多人,创作杂剧六百多本,流传下来的约一百六十本左右。元代杂剧的繁荣,是社会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心理、文学本身及作家境遇等多方面的原因。从政治方面看,元蒙统治者的统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是善于塑造众多女性的剧作家,在现存的十多种杂剧中,除《单刀会》、《西蜀梦》、《裴度还带》、《玉镜台》和《鲁斋郎》外,其余各剧主角都是女性.这决非偶然,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元代曾一度废除了科举制度,知识分子断了进身之道,但关汉卿也不愿像写出了几个神仙道化剧的马致远那样,无官做就走仙路,而是以创作杂剧为业,面对现实,反映现实,还有同他的社会地位、个人情趣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人被分  相似文献   

9.
明代南杂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有如下特点:内容上注重对生活脉搏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意识的把握,及对题材领域的创新以表现作家真实的思想感情;结构上追求自由开放而简便利落的特殊效果,及富有性格的漫画化喜剧语言和诗化的抒情语言。这些决定了明代南杂剧反抗传统束缚、追求创新的基本特征。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影响和笼罩了整整一代清杂剧,甚至还延伸到清中叶后兴起的地方戏曲及至近现代的短剧和小戏创作。  相似文献   

10.
《圆圆曲》不仅思想内容极为复杂,而且艺术特色也非常鲜明,因此,各家各派的学者均对它有所评论。本文试图从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思想内容及奇特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艺术技巧两方面入手来评析此诗。并提出了《圆圆曲》在表露“女人是祸水”陈腐偏见的同时也对陈圆圆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的观点。这一观点由于在以往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提出,因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经》"二南"的地位和重要性历来被诗学家所公认。自毛《序》以来,关于"二南"的内涵难有定论。客观地对"二南"作整体性考察,不难发现它的主题是两组有关婚嫁、家庭和宗族繁衍的诗,其艺术形式也不乏咒祝式的歌唱。  相似文献   

12.
仕女画,也叫"士女画"或"美女画",它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画的绘画风格包括造型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受一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的制约。仕女画风格的历史演变也不例外,概括起来,可分为汉、魏、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在中国美术史上,许多名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的仕女图,如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卷》、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五代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卷》、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卷》、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清代费代旭的《仕女册》等。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皇室收藏不力,为私家收藏提供了空间。士人雅好"玩好"促使鉴藏的兴起。明中后期,商人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他们投身鉴藏并借此标尚风雅。江南赋税严苛,使得时人不再把投资局限于田产,鉴藏本身又能致富获利,投资转向鉴藏是顺理成章的事。明代鉴藏胜于之前任何朝代,是政治文化氛围和经济物质影响的双重结果。嘉兴项氏在鉴藏上成就了一番事业,是晚明文化、经济乃至政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晚清谴责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作为小说点睛之笔的儒者形象生动再现了晚清时局变迁中的名士凋零。本文通过对《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两部小说的文本细读,揭示真儒、假儒、迂儒与侠儒等四类儒者在社会情境中的地位异变,力争发掘晚清小说作家群体借用"实用主义"儒者形象所建构的时代隐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王守仁揭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来,以及王门弟子对王学的大力传播,通俗文学性质的明代小说,数量与质量也在快速地发展。综合观照明代至清前期的经典小说,会发现这些小说的思想主旨隐隐有一条心学的线索。《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所宣扬"王道"与"霸道"理念的对立,近于先秦孔孟的儒家伦理;而《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忠义"观的怀疑。《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嘲弄了名、利等"人欲",但没有将之完全否定;而《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则是"人欲"极端恶性的大暴露;因此,如何超越"欲"与"情",是《红楼梦》的思考主题,其最终指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禅宗"空境"。  相似文献   

17.
《琼林雅韵》的编著适应了明代中叶逐渐兴盛的南曲的创作及演唱需要。这部韵书平声不分阴阳,全浊声母依然存在,入声派入三声,其语音上的特点既不同于正宗北曲韵书《中原音韵》,也不同于正宗南曲韵书《洪武正韵》,颇有些不南不北的味道。这是由入明之后处于上升阶段的南曲积极吸收北杂剧的成份,进而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南北合腔(套)所决定的。这种新的戏曲形式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对入声字的处理上:入声字既可单独押韵,也可与平上去声通押,运用灵活。《琼林雅韵》平声不分阴阳,而又入派三声正是这种南曲用韵的记录和反映,因此它是一部南曲曲韵专书。  相似文献   

18.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重要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辨家数"论、"法工"、"兴趣"等诗学主张在明代为"格调派"文人所继承、吸收,不仅对格调派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丰富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手段。而这些主张所针对的,实质都是"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弊端。  相似文献   

19.
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系统阐述了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主义观,确立了其在西方文化界的地位。她从人类学家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并就这种文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对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进行分析,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研究,探讨其观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南名邑宜兴在晚明到清初涌现了很多词曲名家,曾形成著名的阳羡词派,而其曲家群体虽未成派,亦颇具规模和影响。该曲家群体不乏吴炳、万树等优秀代表,且具有鲜明而稳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