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殷陆君 《传媒》2015,(21):25-27
笔者心中一直有一种记者情结,从事工作也一直与之有缘.小时候很想当记者,工作后参与地方新闻宣传管理10年,后来当了12年中央新闻单位记者,现在的工作又是服务全国新闻记者.管新闻、做新闻、服务新闻,相当于把新闻宣传的流程走了一遍.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方方面面,想自己、看别人,更加体验到记者的内外环境之复杂,更多感受到记者的酸甜苦辣之不易,也更深地领悟到记者的情怀情趣之重要.记者是人,但确实有许多与常人不一样的东西.新闻工作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也有其独到的职业特色.一篇消息,传递党的好政策,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群众更有喜地欢天;一篇通讯,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好人好事让人感天动地,坏人恶行让人痛恨连连;一篇评论,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弘扬正声正气正能,针砭时弊让人痛让人痒出汗浑身发粘;一篇舆论监督稿件,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为冤屈者叫屈鸣冤,让苦难者解气申冤.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平顶山市工商系统业余通讯员的“头儿”,每每和通讯员相聚,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议论。反映最多的是:“现在上稿越来越难啦。”通讯员小杨为某报记者提供了一年的稿件,虽未得一分钱稿费,但每次稿件发表,还能跟在记者后面露个名;今年不同了,连个名也不给挂了。据悉,报社规定: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稿件,只算记者半篇任务,故通讯员只有作奉献。当了二十多年通讯员,我的体会是,每当自己的稿子变成铅字,名字出现在报刊上,心情就格外激动,干工作也有劲儿;如果再给寄十元八元稿费,就会更加兴奋,干工作就更加有劲儿。反之,则会影响情绪,影响工作。鉴…  相似文献   

3.
细细咀嚼记者的酸甜苦辣庄电一庄电一,41岁,主任记者,中共党员,辽宁新民人。现为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他自1985年由一名师范教师而成为记者以来,在光明日报已发表各类稿件900篇,其中各版头条100多篇,有50多篇获奖,见报达100多万字。199...  相似文献   

4.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本刊破例在一期内全文发表张建伟同志的这篇长文,相信不少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编辑、记者、通讯员,会有兴趣读完这篇贴近新闻工作实际、对我们提高业务水平很有教益的文章。中央新闻单位的编辑该如何对待各地记者站记者发来的稿件,地方报纸的编辑、记者应如何处理基层通讯员的来稿?编辑、记者、通讯员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从而为我们的时代、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此文确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我去鹤壁采访杜金斗,和他谈了一整天。  临别时,他赠给我两本书,两部作品集。一本是出版于 1990年的《红楼狂想曲》, 17篇, 15万字;一本是出版于 1999年的《龙吟太行》, 51篇, 36万字。  回来后,要动笔写稿前,我先认真读起了《红楼狂想曲》和《龙吟太行》,以求更准确了解他为人为文的特点。  杜金斗是从 1970年开始他的记者生涯的,先后在河南日报驻开封记者站、安阳记者站、鹤壁记者站工作,现任鹤壁记者站站长。从 1973年到安阳记者站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豫北大地。因此,他笔下的人物有太行山上的“愚公”,有黄河岸边…  相似文献   

7.
人物简介 郑晋鸣,男,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于1991年任光明日报社记者,历任新疆记者站记者,江苏记者站站长。第12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全国百佳优秀新闻工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河海大学硕士生导师。采写的稿件上百篇获国家和省级新闻奖。  相似文献   

8.
采编漫笔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刘承武 刘承武,主任记者。1935年生人,曾任河南日报驻开封地区记者站站长、新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迄今发表新闻稿件2986篇,其中上人民日报38篇(含2个整版),上河南日报头版头题28个,推出省市级以上获奖作品50余件。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道是“百稿易发,一题难求”。近年来,我经常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0余年。最值得回味的东西是什么?是公开发表的2000多篇稿件吗?不是。是上河南日报的28个头版头条吗?也不是。是推出的50多件获奖作品吗?还不…  相似文献   

9.
日前接到老同事贸俊文的来信.让我为他的新闻作品选集写一篇序。说‘老同事”,是就我和他交往的年头而言的。在我的印象中.贺俊文还是个稳重的中年人的形象。再一想,我已经是“过七望八”之人.贺俊文自然也是年过花甲了。对往昔的一些回忆,至今犹如昨日,那就真人真事、实话实说吧。我最早知道贺俊文的姓名、看到他写的稿件.是在1982年。当时,他是中央台陕西记者站的记者。他和四川记者站的记者康庆良沿着从西安到成都的古蜀道采访,写了十几篇游记。我们得到启发,后来又组织有关几个省的记者站.派人到三国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0.
胡弋 《新闻前哨》2007,(7):113-113
记者站被称为报社驻外“使馆”,是新闻媒体同各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加强联系,建立健全新闻报道网络,实践“三贴近”,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平台。笔者作为湖北日报驻随州记者站的记者,2006年在湖北日报发稿148篇,其中上层建筑领域31篇,经济类26篇,社会新闻24篇,文化报道30篇,其他类报道27篇。从发稿情况看,工作性的报道仅占少部分,大多数稿件将视角投向了社会经济生活,关注民生。这既体现了鲜明的党报特色,  相似文献   

11.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是相对于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在1997年以前,我在工人日报西藏记者站工作,那里经济相对落后,信息也闭塞,根本谈不上开放。那里的工会工作我报道最多的是艰苦地区的班组工作、艰苦地区的工会工作者个体,没有一篇稿件是写西藏工会带有指导全国意义经验性的。1997年到青岛记者站工作,工作地域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工会报道的路子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青岛近10年的时间里,积极探索开放地区工会工作采访报道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初到2002年,作为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驻包头记者站的唯一记者,让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也对城市报道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当记忆的闸门打开,5年时间、近千篇稿件,和随之相伴的赞誉、感谢、期待乃至辱骂,纷至沓来又都如过眼烟云,而对于城市报道的一些肤浅感受也渐渐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上的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其功能定位主要是为所在媒体提供鲜活的稿件。记者站仅限于依法从事与报社业务范围相一致的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活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党报在转化为报业集团以后,党报记者站也需要转轨变型,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卢雅 《中国记者》2012,(10):74-75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便被同行称为资深记者某某.蓦然回首,才感觉弹指一挥间,自己在记者的路途上已经走过30余年.看着任记者站站长以来我身边的新记者,欣慰地发现他们不少已脱颖而出,其中几位还刷新了《福建日报》年轻记者成长之最:譬如:如今是《福建日报》平潭记者站负责人的王凤山,已成为记者站中成长最快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从出校门的大学生到记者站负责人,成长经历仅4年;《福建日报》人事处和记者部共同设立的年轻记者成长奖第一人林蔚,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多,就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5.
我的职业记者轨迹我出生于1956年.1975年高中毕业,考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青年节目”部当了3年记者。那时经常深入农村、地震灾区、油田井队进行采访和写作。对我以后的成长很有益处。1978年,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上了4年学,最大的收获是读了新闻、文学、哲学、历史等大量的书籍,尤其在新闻业务和新闻理论方面领会颇多,给我的记者生涯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作过两年编辑工作。1984年,报社调我¥IJ天津记者站工作,以后的IO年,虽历任记者、记者站站长,后又调任报社信息部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08,(11):78-78
《金树华新闻作品选集》最近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42万字,三卷本。金树华同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高级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踏入新闻从业者队伍,连续从事广播新闻工作35年。在天津台当了10年记者,在中央台和国际台驻天津记者站工作17年,后任中央台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记者协会副主席、中央及外地驻津记者联谊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相似文献   

17.
晁明春 《青年记者》2012,(25):44-45
对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驻站(包括分社、办事处等形形色色的派出分支机构)记者一直被视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随着传媒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记者站的职能及驻站记者的职业角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驻站记者从原来单纯的新闻采写者和稿件提供者,迅速向新闻采写者及与报社事业发展相关的多功能、多角色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在内蒙古通辽日报社工作多年,现就记者站如何抓特约记者队伍建设谈一点看法,与业界同行交流。内蒙古通辽日报社在通辽市所辖各旗县市区恢复设立记者站的工作是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为何称之为恢复设立记者站?那是因为历史上通辽日报社在全市各旗县市曾设有记者站,记者是由报社专门派驻的,8个旗县市每个旗县市一名。这些派驻记者在当时为报纸的新闻宣传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这些  相似文献   

19.
他从事通讯工作不到3年,就先后有655篇新闻作品被中央、省、地30多家采用,够“高产”了。 酷爱 1990年8月,当了8年中学教师的周育伦进了石泉县委宣传部。开始与邮局的同志一起搞报刊发行。他把在报刊发行中了解到的新人新事,写了三篇稿件,全被《安康日报》和县广播站采用。 初试的成功,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新闻采写成了他至高无尚的神圣职业。 他先后订购了《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新闻知识》、《记者素质与成名》等专业理论书刊,努力学习。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写作,并和报社的记者一起采访实践。从1992年起他平均每周就有两三篇稿件发表或播出。 苦功 没有热爱就没有事业,而酷爱会带来忘我。每年的元旦、春节,他从未停止过写稿。1992年10月,他患了严重的胃病住院了,他望着一滴一滴的液体,心里老觉得空荡荡的。病情稍有好转就在医院院子里转来转去,听到有人说县房管局和江苏吴江联办电器厂,他立即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政治敏感、讲大局是个基本功。一个不敏感的人不配当记者,一个缺乏政治敏锐性、心中没有大局的人也成不了党报记者,更成不了党中央机关报的记者。实事求是地讲,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锐利的目光、敏锐的思想,加上比较麻利的手脚。近年来,人民日报福建记者站也正按照这个要求努力去做。翻看一下记者站的剪报,近段时间福建确实也刊发了不少稿子,见报率也有70—80%,有点分量的也能挑几篇。特别是几件大事都抓住了。譬如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的配合报道、十六大精神的贯彻报道、“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