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姚斐  吴勇 《新闻知识》2007,(7):26-27
2007年3月,随着杨父的自杀,“杨丽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报纸、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而在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中,新闻媒体早在2006年4月就开始关注、介入的,长达一年时问。这期问,媒体到底做了些什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又要在杨父自杀之后“热炒”此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金婧 《传媒观察》2011,(12):29-30
2010年5月27日凌晨,深圳富士康一名25岁员工割脉自杀,因抢救及时而获救。这是当年该公司第13例员工自杀事件,被媒体称为"十三连跳",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讨论。国内外研究表明,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关联。那么,在这次富士康连续性自杀事件中,大众传媒又是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本文旨在通过对本次富士康事件中媒体自杀报道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媒体对自杀事  相似文献   

3.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从前段时间关于学校和幼儿园杀戮和多起自杀事件的报道,到近期的电视婚恋相亲节目,一股针对大众媒体的批评甚至整肃浪潮似乎在形成。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空前强大的媒体传播能力的确值得重视,它们的负效应应当努力避免,但是如果把社会多年积累的矛盾归咎于媒体,那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23日至5月30日,富士康深圳厂区发生员工跳楼事件13起。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媒体关注,媒体甚至被质疑是自杀事件的推手之一。关于富士康事件报道的研究多基于旧有的关注点。然而,这一连串自杀事件已经不仅是个体行为,更集中地反映出新生代民工的生存困境,暴露出社会体制的缺失,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校园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建湘  周宇 《新闻界》2005,(1):80-81
2004年的校园新闻,着实让一些媒体兴奋了一阵。马加爵事件、陆德明事件、教育收费、师生犯罪、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至10月,韩国演艺界接连曝出明星自杀事件,先是安在焕,后是张彩苑,金智厚。影星崔真实的自杀尤其震惊了舆论,连中国媒体都纷纷将之作为娱乐版头条。据报道,崔真实的自杀,除了生活和事业的压力之外,更与网络谣言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西方就媒体与模仿性自杀行为的研究,结合中国媒体的现实状况,对当前一些由于媒体参与而产生较大影响的自杀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媒体的自杀事件报道及如何起到积极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增多等因素,近年来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自杀新闻"已成为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少数电视媒体在自杀事件报道中过分追求"眼球"效应,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倾向,对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亟待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从自杀报道中反思媒体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丽 《新闻知识》2006,(7):12-13,75
自杀是中国重要的公共精神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媒体自杀新闻报道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因此,研究我国媒体是如何再现自杀问题以及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改进自杀新闻报道,提高公众的精神健康水平,造就更健康的国民和更和谐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当前自杀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杀报道中人群类型存在偏颇媒体报道的自杀人群分布总是过分强调大学生群体。只要有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媒体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大肆渲染。而这种做法的后果,一方面会使人们对大学生的总体认知产生偏差,片面地认为大学生普遍心理素质差、感情脆…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1月30日,四川泸州一位19岁小伙子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自杀”,此事引发了网友与媒体的集中关注,最终这位年青人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整个微博直播中,网友围观、留言评论,其中的冷漠、观望和幸灾乐祸的观点充斥网络,这显示出此次事件中的失范者并不只是存在传播伦理的问题,更存在公共道德的问题.媒体如何遵从职业伦理规范去报道这样的“自杀”事件,如何从伦理角度去规划有责任的报道,成为自媒体时代媒体和网络在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冯刚毅 《新闻窗》2010,(5):65-66
媒体报道新闻事实,同时报道的内容对受众产生影响。在一些人看来.媒体对自杀事件的不适当报道,似乎在示范、暗示、鼓励自杀,媒体在不自觉中制造祸端。  相似文献   

13.
展江 《青年记者》2010,(13):33-35
从前段时间关于学校和幼儿园杀戮和多起自杀事件的报道,到近期的电视婚恋相亲节目,一股针对大众媒体的批评甚至整肃浪潮似乎在形成。笔者认为,当代中国空前强大的媒体传播能力的确值得重视,它们的负效应应当努力避免,但是如果把社会多年积累的矛盾归咎于媒体,那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媒体从业者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并呈现上升趋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导致媒体人工作面临愈来愈大的挑战和压力。本文将基于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就媒体从业者自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媒体从业者自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零星个体的自杀只是一种可预期的社会偶发事件的话,那么实际上引起了"群死群伤"的连环自杀,则应视作社会公共危机事件.媒体在时自杀事件进行报道中,如果有违法行为当然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对没有违反法律而不符合道德准则的传播行为则应受到舆论的谴责,并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毕钝 《今传媒》2006,(1X):41-41
日前,笔所在城市坊间纷纷传言:本市某区邮政局邮政运钞车在把现金从金库运往营业网点途中,运钞车司机趁押钞人员下车送钞之机,将拉着一百多万元现金的运钞车开跑了。此传言如果属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但却未见当地媒体披露,便只有似信非信了。孰料。省城一家报纸很快报道了此消息,全国众多媒体也纷纷予以转载,传言得到证实。笔大惑不解:当地媒体为什么不报道此消息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有关方面”发话不让报道。笔不由得又想到前几年发生的一件类似事件:当地一个金融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有关方面同样要求当地媒体“保持沉默”,不允许报道,当地群众也便只能从外地、从上面的媒体获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了。这种现象。是否也算一种另类“出口转内销”新闻现象呢?  相似文献   

17.
媒体"自杀报道"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一个鲜活的生命来说,还有什么比“自杀”更让人为之扼腕的呢?!生命是宝贵的,所以自杀是“非凡”的。而对于媒体来说,但凡“非凡”的事物都要纳入视野之内,因此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几乎没有一刻停止过。目前,自杀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03年9月10日  相似文献   

18.
刘新宇 《新闻传播》2006,(12):72-72
突发性事件。一方面是对媒体实力的考验,另一方面是对从业者素质的考验,一方有疏漏。都会错失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好机会,也就很容易地失去媒体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减少其公信力。那么,面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9.
媒体自杀新闻的内容分析:一个精神健康传播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至2003年我国四份报纸[《人民日报》(全国版)、《南方周末》、《新华日报》和《扬子晚报》]的自杀新闻报道行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媒体如何建构自杀议题。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对自杀议题的建构尚处于“事件性”报道阶段,亟待迈向“资讯性”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20.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最近陷入“窃听事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大事。这一事件并不只是媒体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隐私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地触及到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体制问题。不管这一事件将如何结束,它都会具有深远的影响:西方“民主”社会能否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又是否有办法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