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李恩 《科学中国人》2011,(4):78-80,F000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完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西医结合的国家政策与机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L 《中国科技史料》1999,20(3):189-197
该文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中医的政策以及“中西医结合”这一新生事物的产生,机构建设和所取得科研成果,作为国家政策,中医和西医之间首先是在重在团结,其次是加强和发挥中攻工作,继承发扬祖国的医药遗产,最后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三者之间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作为机构建设,则重点介绍了“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相似文献   

3.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传统的学科融合研究中较难建立统一的知识与认识体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健康数据科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为变革中西医融合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从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健康数据科学、环境健康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跨学科背景出发,在宏观视角下运用“三因制宜”的观点,论述多疾病谱与多维度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问题,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发展与知识融合提供新模式与新途径,也为健康数据科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供可推广范例。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医前途的讨论,基于对中医本质和中西医关系的认识之上。中医的概念基础在于其形神身体观、失衡疾病观、协调治疗观、摄食平衡养生观以及天时对应生命活动观。在中西医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中医终将融入现代西医,以及中西医不可通约或仅具弱不可通约性三种观点。相应地,在中医现代化问题上,存在着将中医改造成现代西方医学,以及保留中医的概念基础借助现代科学将其现代化,分为两种不同的看法。文章比较科学哲学、大众文化、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用于研究中医,为我们描述和理解中医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5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士奎 《学会》2007,(1):30-33
<正>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是自1958年我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培养出我们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人员(简称西学中人员)开始,首先从临床入手开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所实行的是陈竺院士提出的中西医“整合”的办法治疗血液病,而不是原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这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陈竺院士指出.“现代系统生物医学为中、西两大医学的会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把中医和西医整合在一起,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非常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由来已久。当西医刚进入中国时,人们主张“中体西用”,后有“中西医汇通”,也不断有“废止中医”的呼声。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西学中”压倒了反对中医的声音。文革时期“针剌麻醉”、“一根针一把草”、“中医办学”使中医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一方面受到国际关注,另一方面又受到科学界的质疑。几起几落,中医究竞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医?中医的命运如何?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制约西医东渐发展的因素众多,但较之其他因素,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触及了中西两种文化、哲学与科学、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等价值观层面,因而是西医东渐的一条主线。西医东渐始终贯穿着儒学与科学的互动关系。其中,儒学和中医对以现代科学为基石的西医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同化""重构"和"选择";西医对中医乃至儒学整体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医和儒学整体的冲击作用;二是对中医和儒学整体的变革作用。需着重指出的是:西医冲击中医的矛头所向,重在中医所包含的儒学等哲学成分,而西医对中医的促进作用,其着力点之一也在于逼迫中医逐渐减少儒学等哲学成分,而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院校申请国家基金项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医药院校申请国家基金项目获准率低的原因,提出中医药院校提高申请国家基金项目获准率的策略:①正确认识专业特点与基础创新研究的关系;②重视科技查新,加强学术交流;③从交叉学科上寻找创新突破口;④认真填写好申请书,保证申报质量;⑤设立育苗基金,鼓励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对照中医药领域科技平台基本分布情况,对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机构、基地)建设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该校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在资源配置与整合、研究内容与方向、领军人才与团队培养、运行管理与绩效考核、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放共享与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思考,为制定合理的中医药科技平台运行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科技引领世界,创新导航未来,改革激活教学,重基础突专业,理论实践并重,教学双向互动,多媒体编织医学华章,技能人格双管齐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和谐医学院校.  相似文献   

14.
关于Nature Medicine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Nature Medicine是通过发展转化医学来促进疾病治疗的学术期刊,通过研究其现状、机构设置、编辑模式及经营方式,从而得出了Nature Medicine的几条成功经验:①准确的定位,②开阔的视野,③确保学术质量以提高期刊的声誉,④多样化的广告、出版、网络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医用化学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做好该门课的教学工作,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用为原则,突出医学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为培养优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方险峰  张序心 《大众科技》2013,(5):255-256,138
通过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有利于优化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实现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临床课教学与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继往开来,开创中医学发展新局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学目前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优势,它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也为世界科学的多元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原创的、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代表。只有积极探索其研究方法及方向,在理论和临床上不断创新,才会有利于国家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药知识产权体系中,鉴于其权利内容处于不公开状态,中医药技术秘密无论在权利性状还是在权利生成上都有欠清晰,因此法律对其属性的界定不能完全比照传统知识产权的立法逻辑,综合运用权利规则和义务规则,确认中医药技术秘密财产权的内在品质成为完善其制度保护的前提。相应的,法律有必要从中医药技术秘密自身权利范围的界定和权利生成的外部因素两个角度,检视其保护要求;从权利规则和义务规则两个层面,拓清其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井凤  刘峰  刘伟 《科学与管理》2016,(4):63-66,73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杀菌、保藏及某些加工过程中,而且在微生物菌种诱变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该技术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本文就超高压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检索近10余年来中药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文献,简要总结中药在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展,进而为临床上治疗和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